第107章 好吃吗(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可她打算跟周诚和李芙蕖一起走,就只能把珍珠粉卖给她们。

    周诚本想将珍珠带回去,给老婆们也做做面膜,既然袁玉竹要卖那就给她,下次再收珍珠就是了。

    见铺子里有些干茉莉花和月季花,周诚建议:“可以研磨些茉莉花和月季花进去,做成两种香味。”

    “这个好,能遮盖住羊乳的腥味。”

    袁玉竹买了些小瓷罐,一罐二两左右,能做八次面膜,五百文一罐。

    除去瓷罐和干花成本,一斤珍珠能赚三两银子。

    因着袁玉竹要回乡成亲,胭脂铺两年后才能再开。

    几十斤珍珠粉被订购一空,就连铺子里的脂粉全都卖了出去。

    三十文一斤买来的珍珠,加上给何大海的回扣,四十七斤总共一千五百零四文。

    主要材料珍珠价格低廉,月季和茉莉干花是从南方运过来,价格稍高,主要是提香用的不多。

    包装用的瓷瓶成本最高。

    胭脂铺夏日生意最好,袁玉竹一年能挣两百多两银子,比袁牧的杂货铺子挣的更多。

    这三天就挣了两百多两,那种兴奋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袁玉竹将买珍珠的钱给周诚,再将卖珍珠粉的钱分成两份,一份给周诚。

    主意是他出的,赚到的钱理应分他一半。

    另一份一半给李芙蕖。

    李芙蕖帮她研磨了几日的珍珠粉,这也是她该得的。

    周诚将自己这一份给她:“买些喜欢的饰品。”

    不出意外的话,他跟袁玉竹三个月内就会成亲,至今为止就请她吃了几餐饭。

    比起前世谈恋爱花钱如流水,在这里娶个媳妇实在是省钱。

    “真的,那我就不客气了。”袁玉竹嫣然一笑。

    比起凡事都为周诚考虑的陈芸娘和李芙蕖,袁玉竹就现实得多。

    多一世的记忆,跟男人比起来,在她心里还是银子更为可靠。

    况且周诚不仅仅只有她一个女人,她替他省,最后这些银子还不是会花在别人身上。

    李芙蕖不羡慕也不嫉妒。

    前几日周诚在首饰铺子给全家人都买了首饰,当然,也有给袁玉竹的。

    一百两黄金没剩下多少。

    胭脂铺子是租的,每个月五百文租金,这个月的月租已付,袁玉竹提前退房房东也高兴。

    周诚重新买了辆马车,一百多斤海货、几十斤盐,加三个人一匹马足够了。

    袁玉竹把住宅的钥匙给袁牧,并告诉他粮食藏在哪里,粮价暴涨时可以救急。

    禹州城靠海,再怎么干旱也饿不死,只是照西县的人吃惯了粮食,顿顿光吃鱼虾总有种吃不饱的感觉。

    这几日没见到隋家兄弟,周诚不打算特意去见他们。

    陈芸娘在家他不担心猪肉会臭,只是出来快半个月了,还是有点担心家里。

    杜武的消息倒是打听到一些。

    禹州城离南方和京都更近,既通陆路也通水路,消息传递的更快。

    出城门会有官兵检查马车,看有没有超过规定数量的盐铁。

    盐铁目前不是朝廷专营,但能够卖盐和铁的铺子极少。

    袁牧的杂货铺能卖盐自然是跟上头有关系,也认识守城门的每一个官差,刷脸再给点好处费就不会有人刁难。

    “几位大哥,我妹子回乡,给家人带些海货尝尝。”袁牧往两名官差手里塞了点碎银子。

    两名官差捏了捏手里银子,只是随意撩开帘子看了眼就放行。

    袁牧送他们出了城,低声对周诚叮嘱:“路过其他城镇就别进去了,免得惹上麻烦。”

    “好,我记住了,谢谢大哥。”

    “听说朝廷即将实行盐铁官营制度,不允许私人买卖,一旦抓到重罚,这可是掉脑袋的事,今后想一次性买这么多盐就不容易了。”

    袁牧惆怅,杂货铺最挣钱的就是盐和铁器,这两样卖不了他还挣什么钱。

    搞不好他也得去码头扛麻袋养家。

    周诚颇感无语,想买盐做腊肉咸菜都难,这是什么人间疾苦。

    袁牧一家要等周诚和袁玉竹的婚事定下来再回照西县为妹妹送嫁,目送马车远去后就回了城。

    周诚赶着马车,跟车厢里的李芙蕖和袁玉竹闲聊。

    “周诚。”

    马蹄声由远及近,一道清冷的声音在周诚耳边响起。

    周诚侧头看到策马而来的隋玉良。

    “吁”

    周诚拉了拉缰绳,待马停下后跳下马车:“隋大哥。”

    隋玉良下马将肩上的包袱递给周诚,温声道:“劳烦周兄弟将这包东西带给彭敬。”

    周诚接过来:“好,我一定带到。”

    隋玉良嘴角带着笑:“周诚,你还欠我一顿饭,下次什么时候来?”

    晚一步赶来的隋玉瞻恰好听到这句话,立即放慢了速度,纠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