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杨一笑能高中榜首?(1/2)
巴掌抽的并不狠,类似于长辈的轻轻拍打。
但是,小书生却感觉很委屈。
只见那个汉子开口训斥道:“臭小子,认识我不?城西油坊是我开的,你爹每天去我铺子赊货。你小子喊我大叔对吧,我有资格抽你对吧?”
“再敢叽叽歪歪,信不信大耳刮子抽死你?”
“赶紧的,给大伙讲讲,为什么杨一笑的这首诗,竟然让学政大人连连叫好?”
“还有你,你小子明明没喝酒,为什么说,竟然醉了?”
小书生忍不住辩解道:“我说的不是喝醉,我说的是如痴如醉。”
啪的一声!
脑门又挨了一下。
只见那个糙汉子满脸恨铁不成钢,道:“又是痴又是醉的,你小子对不对得起爹娘?他们两口子没黑没夜操劳,供养你读书不是让你又痴又醉,马勒个巴子,这娃子废了。”
四周百姓点头,纷纷深以为然。
小书生又委屈又凄苦,眼泪汪汪的哭了起来,突然大声道:“好,我给你们讲解。但是不准打人,否则我闭口不说。”
众人顿时咧嘴大笑,纷纷满意夸赞道:“这才对嘛,这才是好娃子。赶紧的,给大伙讲讲。”
小书生擦了一把眼泪,发现自己被围的水泄不通,跑是不可能跑的,不讲完诗词走不掉。
于是,只能乖乖的讲解起来。
这小娃娃倒是聪明,知道糙汉子们听不懂高深的,所以他深入浅出,用的是最普通词汇。
“首先,杨童生这首诗的前两句。”
“尘老贫苦事非常,忍饥挨饿学文章。这两句的用词直白,说的是他家境和学习经历。”
“大体意思是说,他家里贫寒,琐事压身,虽然都是寻常小事,但却拖累他越来越穷。”
“由于穷,没饭吃,他只能忍饥挨饿,在饥饿之中读书。”
百姓们听到这里,个个装作点头,纷纷道:“明白明白,这两句和我想的一样,刚才我听杨一笑念诵的时候,瞬间就听懂了他这两句。”
“饿着肚子读书嘛,这个谁都听得懂。”
小书生嫌弃众人打断他,不由自主的翻个白眼,接着道:“这两句虽然浅显,但却引出了后面两句,而后面两句的追述,瞬间让这两句变得升华,所以浅显的句子忽然不再浅显,整首诗突然有了意境深远的韵味。”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表面上听起来,这是在形容梅花,大家都知道,梅花是开在大雪季节的,越是挨冷受冻,绽放香味越足。”
“所以这两句表面的形容也很贴切,十分精确的描写了梅花绽放的景象。”
“但是,这两句蕴含的意境才是最重要的。”
“杨童生是以梅花自比,诉述他读书求知的坚韧。他忍饥挨饿艰难困苦,但却不坠青云之志……”
“他用梅花的遭遇告诫和鼓励自己,唯有经受住艰难困苦的挫折才能成功。”
“这是一首自勉诗,但也可以认为是劝学诗,既可以用以自勉,也可以劝别人向学。”
“短短四句话,蕴含着深远的意境,虽然诗句听起来普普通通,但是普普通通才彰显学识!”
小书生说到这里,语气忍不住带着崇拜,道:“杨童生真是厉害,志存高远而且才气蓬勃,晚生认为这首诗的文采斐然,即使举人甚至贡生都做不出来。”
什么?
举人和贡生都做不出了?
在场百姓们顿时愣住,面面相觑纷纷震惊。
那个汉子揪住小书生脖领,故意假装凶神恶煞模样,吓唬道:“臭小子没胡说吧?这首诗真有这么厉害?”
小书生虽然被他抓着脖领,但却梗着脖颈劲大声反驳,又气又委屈道:“我说的都是真的。”
汉子放下小书生,嘿嘿笑着揉了揉小书生额头。
忽然抬脚轻轻踢了一下,踢在小书生的屁股上,笑骂道:“滚蛋,算你立了一功,回去跟你娘说,街口王大叔夸奖你,小东西读书不错,对得起爹娘操劳。”
小书生落荒而逃。
诗词讲解完毕了,百姓们心里明白了。
虽然他们还是不懂诗词的精美,但是有一件事大家已经搞清楚,那就是,杨一笑很牛逼。
不但会作诗,而且诗词很厉害,刚才小书生说了,这首诗连举人和贡生都做不出来。
“厉害啊!”
老百姓的肚子里没有墨水,即使夸赞也找不出好词,一句‘厉害啊’,是他们最贴切的心声。
不远处的衙门口,杨一笑全程目睹刚才一幕。
他心里有些感慨,这时代的读书人真是了不起,小小一个小书生,屁娃大的小孩子,竟然能把一首诗分析的头头是道,连他这个背诵者都感觉出彩。
与此同时,孙学政笑吟吟的开口,语带暗示道:“汝之学问,吾已知晓,本官现在终于放心,你今年科举必然高中。
但是,小书生却感觉很委屈。
只见那个汉子开口训斥道:“臭小子,认识我不?城西油坊是我开的,你爹每天去我铺子赊货。你小子喊我大叔对吧,我有资格抽你对吧?”
“再敢叽叽歪歪,信不信大耳刮子抽死你?”
“赶紧的,给大伙讲讲,为什么杨一笑的这首诗,竟然让学政大人连连叫好?”
“还有你,你小子明明没喝酒,为什么说,竟然醉了?”
小书生忍不住辩解道:“我说的不是喝醉,我说的是如痴如醉。”
啪的一声!
脑门又挨了一下。
只见那个糙汉子满脸恨铁不成钢,道:“又是痴又是醉的,你小子对不对得起爹娘?他们两口子没黑没夜操劳,供养你读书不是让你又痴又醉,马勒个巴子,这娃子废了。”
四周百姓点头,纷纷深以为然。
小书生又委屈又凄苦,眼泪汪汪的哭了起来,突然大声道:“好,我给你们讲解。但是不准打人,否则我闭口不说。”
众人顿时咧嘴大笑,纷纷满意夸赞道:“这才对嘛,这才是好娃子。赶紧的,给大伙讲讲。”
小书生擦了一把眼泪,发现自己被围的水泄不通,跑是不可能跑的,不讲完诗词走不掉。
于是,只能乖乖的讲解起来。
这小娃娃倒是聪明,知道糙汉子们听不懂高深的,所以他深入浅出,用的是最普通词汇。
“首先,杨童生这首诗的前两句。”
“尘老贫苦事非常,忍饥挨饿学文章。这两句的用词直白,说的是他家境和学习经历。”
“大体意思是说,他家里贫寒,琐事压身,虽然都是寻常小事,但却拖累他越来越穷。”
“由于穷,没饭吃,他只能忍饥挨饿,在饥饿之中读书。”
百姓们听到这里,个个装作点头,纷纷道:“明白明白,这两句和我想的一样,刚才我听杨一笑念诵的时候,瞬间就听懂了他这两句。”
“饿着肚子读书嘛,这个谁都听得懂。”
小书生嫌弃众人打断他,不由自主的翻个白眼,接着道:“这两句虽然浅显,但却引出了后面两句,而后面两句的追述,瞬间让这两句变得升华,所以浅显的句子忽然不再浅显,整首诗突然有了意境深远的韵味。”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表面上听起来,这是在形容梅花,大家都知道,梅花是开在大雪季节的,越是挨冷受冻,绽放香味越足。”
“所以这两句表面的形容也很贴切,十分精确的描写了梅花绽放的景象。”
“但是,这两句蕴含的意境才是最重要的。”
“杨童生是以梅花自比,诉述他读书求知的坚韧。他忍饥挨饿艰难困苦,但却不坠青云之志……”
“他用梅花的遭遇告诫和鼓励自己,唯有经受住艰难困苦的挫折才能成功。”
“这是一首自勉诗,但也可以认为是劝学诗,既可以用以自勉,也可以劝别人向学。”
“短短四句话,蕴含着深远的意境,虽然诗句听起来普普通通,但是普普通通才彰显学识!”
小书生说到这里,语气忍不住带着崇拜,道:“杨童生真是厉害,志存高远而且才气蓬勃,晚生认为这首诗的文采斐然,即使举人甚至贡生都做不出来。”
什么?
举人和贡生都做不出了?
在场百姓们顿时愣住,面面相觑纷纷震惊。
那个汉子揪住小书生脖领,故意假装凶神恶煞模样,吓唬道:“臭小子没胡说吧?这首诗真有这么厉害?”
小书生虽然被他抓着脖领,但却梗着脖颈劲大声反驳,又气又委屈道:“我说的都是真的。”
汉子放下小书生,嘿嘿笑着揉了揉小书生额头。
忽然抬脚轻轻踢了一下,踢在小书生的屁股上,笑骂道:“滚蛋,算你立了一功,回去跟你娘说,街口王大叔夸奖你,小东西读书不错,对得起爹娘操劳。”
小书生落荒而逃。
诗词讲解完毕了,百姓们心里明白了。
虽然他们还是不懂诗词的精美,但是有一件事大家已经搞清楚,那就是,杨一笑很牛逼。
不但会作诗,而且诗词很厉害,刚才小书生说了,这首诗连举人和贡生都做不出来。
“厉害啊!”
老百姓的肚子里没有墨水,即使夸赞也找不出好词,一句‘厉害啊’,是他们最贴切的心声。
不远处的衙门口,杨一笑全程目睹刚才一幕。
他心里有些感慨,这时代的读书人真是了不起,小小一个小书生,屁娃大的小孩子,竟然能把一首诗分析的头头是道,连他这个背诵者都感觉出彩。
与此同时,孙学政笑吟吟的开口,语带暗示道:“汝之学问,吾已知晓,本官现在终于放心,你今年科举必然高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