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陛下要先睹为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穿越者如果不要脸,抄诗,在古代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哪怕是小学生的学历,也能背诵一首‘鹅鹅鹅’,并且不要以为鹅鹅鹅很普通,后世能进入课本的都是名家之作。

    即使是小学生背诵的鹅鹅鹅,作者也是号称唐初四杰的骆宾王。

    在现代人人都会的诗句,搁在古代就是炸裂性的名作。

    所以穿越者一旦选择不要脸,仗着记忆里的诗句开始显摆……

    绝对是降维打击。

    原因很简单,古代读书人太匮乏,比如整个泾县之中,今年竟然只有40个考生。

    如果按照科学上的二八概率,10个人之中有2个是好学生,那么,40人也才8个优秀读书人。

    而最重要的一点,优秀读书人未必能成为诗人。

    诗词乃是学识的高等表现,必须胸有才学并且融会贯通,也就是所谓的大家之才,在古代能作诗的都不是普通之辈。

    【注:那位写了几万首诗的皇帝不在此列,哈哈】

    所以,杨一笑的卷子怎能不引发震撼?

    试想一下,如此场景……

    小小一个县级的院试,参考者乃是一群童生,选拔的是秀才而已,结果却有人通篇写满诗文。

    并且每一首都是名作级别。

    整个公房之中,明显喘息粗重。

    十二首,足足十二首啊!

    卷子上映入眼帘的第一首,乃是格律周正的一首绝句。

    主考官忍不住出声,小心翼翼的开始诵读。

    他语气真的是特别小心翼翼,仿佛声音大了都会有损诗句。

    《求学》

    莫道学海似浪深,莫言疾苦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第一首,开局就是王炸,杨一笑真的很不要脸,他故意讲诗句稍微改了改。

    你们云朝不是重文轻武吗?

    你们不是最吹捧文人为了求学而不畏穷苦吗?

    行!

    满足你们的心理。

    这首诗原本就是名作,稍微一改就形成王炸,刻画了一个穷苦学子无畏艰辛,告诫自己要坚持读书的励志典故。

    以云朝文人的变态狂热程度,这首诗一旦面世绝对是王炸。

    第二首,同样是狠招。

    杨一笑精准命中云朝文人的软肋,第二首选的形容文人风骨的名作。

    《志向》

    落魄家贫小童生,孤夜读书满天星。

    他年我若凌云志,报于家国铁骨铮。

    可恨北原蛮夷事,国事雨打风飘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又是魔改,改得其实不怎么样,毕竟杨一笑的肚里墨水不行,诗词这种高端东西他只能硬往上靠。

    但是硬靠无所谓,有千古名句压阵就行。

    反正就是吹,凸显文人的风骨。

    他故意借用草原狼族对云朝的压榨现状,然后附带上文天祥的千古名句作为压轴。前面几句写到哪怕再烂,最后一句已经提升了逼格。

    所以这第二首又是王炸!

    接下来,是第三首,第四首,第五首……

    有的是五言绝句,有的是七言律诗,然而不管五言还是七言,杨一笑全都选了绝世名作。

    既然抄,那就抄最好的。

    云朝重文轻武的风气,已经到了变态程度,这种机会如果不抓住,杨一笑白瞎了穿越的机会。

    他要狠狠的捞取名望。

    这十二首诗词,每一首都是王炸,即有形容志向的劝学诗,也有凸显风骨的国事诗。

    期间还夹杂了两首词,也都是王炸级别的狠货。

    一首是绝世名作水调歌头!

    另一首则是赫赫有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眼下云朝被狼族欺压,老百姓渴望有英雄出世,所以,这首破阵子非常适合捞取名望。

    至于最后一首诗,杨一笑选的也到位。

    他抄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首诗直接让孙雪中激动的浑身打摆子。

    “誊抄起来,本官必须誊抄起来。”

    孙学政根本无法克制心情,提起毛笔拿过了一张纸,他急不可耐的蘸墨,对着卷子就要誊抄。

    杨一笑的十二首诗词,这一首是专门形容老师的,而他孙学政恰恰占据了师的名分,所以立马意识到这首诗对他的助益。

    必须誊抄起来,狠狠的传扬出去。

    等到这首诗传开之后,他孙学政的名声必然响亮四方。

    名声一旦响了,仕途还会难吗?

    恐怕随随便便就能往上升官啊……

    然而就在这时,主考官却伸手一按。

    只见主考官的脸色笑意涔涔,轻轻夺过孙学政手里的笔,道:“老兄,不可呀。按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