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千万别闹(2/3)
曦颜微微摇头,眼中闪过一丝不赞同:“她毕竟是你的妹妹,如此处置,传出去,只会让人说你这位皇帝凉薄无情。”
“她不是想嫁去清河崔氏吗?那就让她知道,自己究竟有没有这个资格。”郑曦颜的眼底,闪过一抹凌厉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人心。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只有认清了自己的位置,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萧承稷秀眉微蹙,脸色渐渐缓和:“母后的意思是……”
“派人,召崔家二公子进宫一趟,让清平去见他一面。”郑曦颜的表情冷漠而坚定,“清河崔氏的门,哪里是那么容易进的。”
萧承稷闻言,立刻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开了寿康宫。
当天下午,崔兆凌被召进了宫。他年后便进了吏部任职,凭借出色的才能,逐渐得到了萧承稷的赏识与提拔。
此刻,崔兆凌恭敬地跪在紫宸殿的地上,行礼道:“臣参见陛下!”
萧承稷缓缓抬眸,目光深邃而悠远,仿佛能穿透人心。他漫不经心地靠在龙椅上,语气低沉而威严:“起来吧!”
崔兆凌起身,表情依旧冷漠而镇定。他微微拱手,沉声道:“多谢陛下!”
萧承稷直截了当地说道:“清平公主看上了你,想招你为驸马,你意下如何?”
崔兆凌闻言,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眼中闪过一丝震惊。但他很快镇定下来,连忙回道:“陛下,臣与清平公主不过几面之缘,连话都未曾说过一句。何况,臣如今身上已有婚约,实在不敢高攀清平公主。”他的语气中,既有对清平公主的拒绝,也有对自己婚约的坚守。
萧承稷微微挑眉,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声音中带着长长的尾音:“哦?”
“朕怎么不知道这事,定的是哪家姑娘?”萧承稷坐直了身子,眼神微妙的看着他。
“是臣的表妹,颍州陈氏的嫡女。”崔兆凌脸上没有丝毫的波澜。
“颖川陈氏?”萧承稷的眉头轻轻蹙起,仿佛是春风拂过静谧的湖面,荡起一圈圈细腻的涟漪,他的声音低沉而意味深长,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这颖川陈氏,是江南有名的士族,其祖上富庶一方,早年间毅然决然地追随太祖皇帝起事,掌管着后方钱粮,立下赫赫战功。
建国后,颖川陈氏一族,从不以功自居,更无半分骄矜之气,不过几年时间,族中弟子纷纷退隐,回到颖川郡,创办了青云书院,一时之间,引得四方才子趋之若鹜,犹如百川汇海,蔚为壮观。
多年来,青云书院,为朝廷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故而,颖川陈氏在民间,乃至朝堂之上,都享有极高的声望与威望,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岳,令人仰望,心生敬畏。
“是,臣的母亲,与颖川陈氏二房宗妇,乃是自幼情同手足的表姐妹,两家情谊深厚,多年来虽从未断了联系。”崔兆凌的面容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意,他的声音不急不缓,娓娓道来,如同春日里细雨滋润心田,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沉稳与安定。
他继续说道:“近日来,母亲为臣的婚事忧心忡忡,夜不能寐,思前想后,便想到了这门亲事。一来二去,经过两家长辈的商议,这门亲事便也就这般水到渠成地定下了。”言罢,崔兆凌的目光变得柔和而深邃,有些让人看不透。
“颖川陈氏,世代簪缨,与你们清河崔氏,也算是门当户对,崔爱卿,恭喜了!”萧承稷的话语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深沉,眸色晦暗不明,目光轻轻掠过崔兆凌,带着一丝不易言喻的微冷,脸上浮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复杂表情,仿佛在那平静的表面下,隐藏着翻涌的波涛。
“臣,多谢陛下隆恩!”崔兆凌缓缓俯身行礼,脸上没有丝毫的波澜。
“崔爱卿,此番既然只是一场误会,日后那便不必再提。只是清平公主对你一往情深,情深意切,朕身为长兄,实在不忍见她日日以泪洗面,肝肠寸断。故而,朕想劳烦崔爱卿,代为开导一二,也算是为朕与母分忧了。”萧承稷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深处发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的眼底闪过一抹微妙的光芒。
“朕命荣安送你前往御花园,清平此刻正在那里。你若能好好劝慰于她,那便是为朕分忧了。”萧承稷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他的眉目间透露出几分肃然,那是帝王独有的威严与气度。
崔兆凌闻言,心中五味杂陈,他微微一顿,似乎在权衡着什么,犹豫的神色在眼底一闪而过。拒绝,恐惹来龙颜大怒;答应吧,又实非他所愿。这进退维谷之间,他的眉头不禁轻轻蹙起。
就在这时,萧承稷的声音突然冷了下来,如同冬日里突如其来的寒风,带着刺骨的寒意:“怎么,崔爱卿这是不愿为朕分忧解难吗?”他的脸上依然挂着笑意,但那笑容却如同冬日里的阳光,看似温暖,实则冰冷刺骨,让人心生寒意。
崔兆凌心中一凛,深吸一口气,稳定心神,条理清晰地说道:“臣身为外臣,按礼制,不宜踏入后宫禁地,还请陛下体谅臣
“她不是想嫁去清河崔氏吗?那就让她知道,自己究竟有没有这个资格。”郑曦颜的眼底,闪过一抹凌厉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人心。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只有认清了自己的位置,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萧承稷秀眉微蹙,脸色渐渐缓和:“母后的意思是……”
“派人,召崔家二公子进宫一趟,让清平去见他一面。”郑曦颜的表情冷漠而坚定,“清河崔氏的门,哪里是那么容易进的。”
萧承稷闻言,立刻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开了寿康宫。
当天下午,崔兆凌被召进了宫。他年后便进了吏部任职,凭借出色的才能,逐渐得到了萧承稷的赏识与提拔。
此刻,崔兆凌恭敬地跪在紫宸殿的地上,行礼道:“臣参见陛下!”
萧承稷缓缓抬眸,目光深邃而悠远,仿佛能穿透人心。他漫不经心地靠在龙椅上,语气低沉而威严:“起来吧!”
崔兆凌起身,表情依旧冷漠而镇定。他微微拱手,沉声道:“多谢陛下!”
萧承稷直截了当地说道:“清平公主看上了你,想招你为驸马,你意下如何?”
崔兆凌闻言,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眼中闪过一丝震惊。但他很快镇定下来,连忙回道:“陛下,臣与清平公主不过几面之缘,连话都未曾说过一句。何况,臣如今身上已有婚约,实在不敢高攀清平公主。”他的语气中,既有对清平公主的拒绝,也有对自己婚约的坚守。
萧承稷微微挑眉,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声音中带着长长的尾音:“哦?”
“朕怎么不知道这事,定的是哪家姑娘?”萧承稷坐直了身子,眼神微妙的看着他。
“是臣的表妹,颍州陈氏的嫡女。”崔兆凌脸上没有丝毫的波澜。
“颖川陈氏?”萧承稷的眉头轻轻蹙起,仿佛是春风拂过静谧的湖面,荡起一圈圈细腻的涟漪,他的声音低沉而意味深长,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这颖川陈氏,是江南有名的士族,其祖上富庶一方,早年间毅然决然地追随太祖皇帝起事,掌管着后方钱粮,立下赫赫战功。
建国后,颖川陈氏一族,从不以功自居,更无半分骄矜之气,不过几年时间,族中弟子纷纷退隐,回到颖川郡,创办了青云书院,一时之间,引得四方才子趋之若鹜,犹如百川汇海,蔚为壮观。
多年来,青云书院,为朝廷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故而,颖川陈氏在民间,乃至朝堂之上,都享有极高的声望与威望,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岳,令人仰望,心生敬畏。
“是,臣的母亲,与颖川陈氏二房宗妇,乃是自幼情同手足的表姐妹,两家情谊深厚,多年来虽从未断了联系。”崔兆凌的面容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意,他的声音不急不缓,娓娓道来,如同春日里细雨滋润心田,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沉稳与安定。
他继续说道:“近日来,母亲为臣的婚事忧心忡忡,夜不能寐,思前想后,便想到了这门亲事。一来二去,经过两家长辈的商议,这门亲事便也就这般水到渠成地定下了。”言罢,崔兆凌的目光变得柔和而深邃,有些让人看不透。
“颖川陈氏,世代簪缨,与你们清河崔氏,也算是门当户对,崔爱卿,恭喜了!”萧承稷的话语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深沉,眸色晦暗不明,目光轻轻掠过崔兆凌,带着一丝不易言喻的微冷,脸上浮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复杂表情,仿佛在那平静的表面下,隐藏着翻涌的波涛。
“臣,多谢陛下隆恩!”崔兆凌缓缓俯身行礼,脸上没有丝毫的波澜。
“崔爱卿,此番既然只是一场误会,日后那便不必再提。只是清平公主对你一往情深,情深意切,朕身为长兄,实在不忍见她日日以泪洗面,肝肠寸断。故而,朕想劳烦崔爱卿,代为开导一二,也算是为朕与母分忧了。”萧承稷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深处发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的眼底闪过一抹微妙的光芒。
“朕命荣安送你前往御花园,清平此刻正在那里。你若能好好劝慰于她,那便是为朕分忧了。”萧承稷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他的眉目间透露出几分肃然,那是帝王独有的威严与气度。
崔兆凌闻言,心中五味杂陈,他微微一顿,似乎在权衡着什么,犹豫的神色在眼底一闪而过。拒绝,恐惹来龙颜大怒;答应吧,又实非他所愿。这进退维谷之间,他的眉头不禁轻轻蹙起。
就在这时,萧承稷的声音突然冷了下来,如同冬日里突如其来的寒风,带着刺骨的寒意:“怎么,崔爱卿这是不愿为朕分忧解难吗?”他的脸上依然挂着笑意,但那笑容却如同冬日里的阳光,看似温暖,实则冰冷刺骨,让人心生寒意。
崔兆凌心中一凛,深吸一口气,稳定心神,条理清晰地说道:“臣身为外臣,按礼制,不宜踏入后宫禁地,还请陛下体谅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