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关键的2017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上塘街终于还是拆了。

    一栋一栋的小楼倒塌,变成一片一片碎片。

    仿佛来到废墟之地。

    雾蒙蒙的。

    邱灵依稀能从废墟里拼凑出它以前的样子,这条街就是一条直线。

    主路分支的分支,从头走到尾,就是上塘街。

    街的入口是一家贴满了白瓷砖的民房,这家里只有祖孙俩人相依为命,为人是最和善不过的,他家小孙子喜欢收集各种昆虫,有一年去捉蜜蜂,头被蛰了两个大包,然后他奶奶就把他头发给剪成了哪吒头,在大包上系上红飘带,小孙子不哭了,还拿着个铁圈逢人就说自己是哪吒转世。

    走两步就到红姐小卖部,上塘街一众小屁孩儿们最爱光顾的地方,门口摆着的凳子,经常有买菜归来的婆婆姨姨们坐着歇脚聊天,凳子旁有摇摇车,还有弹珠机,小孩儿们放学就往这里蹲着不走。

    经常有小孩儿因玩耍顺序而争吵,红姐一天到晚判不完的官司,拉不完的架。

    前些年街上又开了小游戏厅,把红姐小卖部的生意分走一半。

    往下走几步,能看到几颗大树,树下有邮箱桶,好久没人用,有人在上头画了多啦A梦的形象画,这会子它白白胖胖的小手球都被小孩儿们盘脱漆了,在它旁边能看到一个用透明车棚做的烧腊摊,一摆就是几十年,现在出摊的是原摊主的女儿,口味依然没有变,还增加了很多新品种。

    从一栋红砖4层小洋楼面前走过,就来到了社区活动中心。

    一块大大的坝子,规划了上百个停车位,坝子里种了很多树呈扇形半包围活动中心,树下有石桌,还有长木凳,可供人休息下棋,喜欢喝酒的张大叔经常被他家婆娘赶出门,他就拿上几张报纸,以凳当床,以纸当被。

    社区活动中心也是上塘街八卦小分队最爱待的地方,一坐就是一下午,任何小道消息都能到这里打探,只要你和小分队的人打成一片,只需半小时,你就能知道上塘街所有人户家里最炸裂的八卦。

    右侧有一些健身器材,散步散到这里时,就有很多小孩儿老人过来玩,这些年生活好了,还有人把大音响拖过来,从晚上7点开始跳广场舞,一直跳到晚上9点。

    经常发生两个舞团争抢地盘事件,劳得调解员每隔几天就要跑一趟。

    居委会的办公楼也在这里,前几年,辖区派出所也搬了过来。

    搞笑的是,居委会旁边就是一家棋牌室,无论白天晚上路过这里,里头几乎都有人。

    慢悠悠路过一座被蔷薇花爬满墙头的房子,这会儿是冬天,全是枯枝,走过他家就来到了王阿婆家。

    王阿婆家隔壁就是邱灵家。

    邱灵家旁边就是桂花婶家。

    对面有一家包子铺,现在还兼职卖面条。

    往前走还有文具店。

    新开的24小时便利店常年亮着灯。

    街上住的还是那些人,一直以来都没有变。

    繁荣的上塘街与废墟之地重叠。

    30岁的邱灵与18岁的邱灵。

    重叠。

    ......

    人一旦过了20岁,时光仿佛是飞逝的。

    邱灵很珍惜。

    尤其今年,很关键。

    到了该卖房的最后期限。

    过了十年,房价早就翻了不知多少倍。

    邱灵很慷慨,每卖出一套房子都给到房屋总价的0.05%提成。

    时间紧任务重。

    高昂的提成,让员工们恨不得起早贪黑地带人看房。

    大的那套四合院挂牌16亿卖出去了,买它的人是归国华裔。

    小的那套住习惯了,邱灵不打算卖。

    苏市那套小园林,这些年邱灵只去住过4次。

    刚好住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别的不说,整座院落一步一景,住起来非常能安抚焦躁的心,天然的、人工的打造的景色,令人陶醉和向往。

    住在这里头,是什么烦心事都想不起来。

    房屋内部装修整改成了邱灵喜欢的样式,住起来更是安逸,完美解决了居住不方便的问题。

    有不少人打听这座园林,邱灵都没卖。

    至于其他房子,由于多是学区房,简直就是供不应求的程度。

    白天挂出去,中午就有人来问。

    公司所有人都忙了起来。

    每天上亿的流水进入到邱灵的账户。

    再加上系统人数到2000万时解锁了【复制】不限次数,赚钱如呼吸一样简单。

    现在银行卡内余额999Y+

    每分每秒都在持续进账,每天的利息都多得惊人。

    钱多了烧得慌。

    邱灵就去买了一座山。

    山腹取一半推平,前可俯瞰景观,后靠郁葱山林。

    参照宋式古建筑,总之砸钱。

    一个劲儿地砸钱请各个领域的专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