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弹劾,通敌,满门(3/4)
风“草民如今落网,他们的人,势必会知道,现在草民将他们招供出来,他们必定会将草民灭口。他们只知道草民是金山钱庄的管事,不知道草民背靠清茶宗,他们必定会对金山钱庄下手,黄县令若是想到将他们一网打尽,只要盯着金山钱庄即可顺藤摸瓜。”
他的确说了真话,但,也暗含了自己的心思,他想借官府的势力,将那群人灭口。
毕竟,现在他和那群人,已经从合作关系,转变成了仇杀。
一旦,他出狱,他就必定会被那群人和清茶宗追杀灭口。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不过,是想要斩草除根,活下去而已。
黄县令见分舵主临风竟然还有小心思,不禁对对方投以意味深长的目光,按照对方所犯下的罪行,被判斩立决,都相当正常,活着出狱是不可能了。
由此可见,分舵主临风长期游走在犯罪深渊,自有一套行事准则,不以律法为约束,在他看来,杀人灭口等犯罪行为,和家常便饭一样。
结束了对分舵主临风的刑讯,黄定洲带着崔录事,回到了县衙文书处理室,他在思考,要如何解决这个案件。
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偷窥案,那处理起来很快。
但是,现在这个【偷窥案】涉及了三大势力,弄不好,怕是会翻车。
单凭云县县衙的势力,根本就对付不了这三个势力,随便哪一个,都能将云县县衙拱到火上烧。
要想灭了他们,只能借刀杀人了。
不过,目前可以确定,在茶楼偷窥县衙的那嫌犯,是那个未知名势力的人,而对方能拿出双筒窥筩,证明这个势力,在朝中有人,并且官职不小,最大的可能性,是在兵部或者工部任职。
自从对其审讯的供词来看,对方自称是独生子,且默认出身自权贵之家。
黄县令在脑海中,将所有权贵世家的资料,拉出来一一检查过去,都没有可以对号入座的,唯一符合的世家,是谢家。
但是谢家的独生子,叫谢玉砚!
而谢主簿足够凶残,且出名,并且年龄对不上。
所有的世家,都妻妾成群,子嗣众多。
就连京城的芝麻官,都会至少娶上一房妾室,生几个庶子庶女,没有人会以一脉单传为荣,那样太危险了,一旦继承人出意外,那就等于将整个家族从此葬送。
所以,对方的供词,大概率是假的。
黄县令思及此,突然想到一个人,那就是二皇子,二皇子目前就只有一个子嗣。
想到这里,他心下一惊,不过又想到二者年龄对不上,幸好。
从对方身世上,找不到线索,那只能继续顺藤摸瓜了。
黄县令站起身,去了临时证物存放室,准备从那堆木匣里找线索。
此时,乔县丞他们已经将证物整理得差不多,这些木匣子,除了三分之一是空的,其他都是有装着银钗和信封的。
诡异的是,这些信的内容,如果按照叠痕法来破解,他们得到的密文内容是重复的。
总计有六段不同密文,都是由两句毫不相干的诗句,缝合而成。
令人摸不着头脑。
他们见黄县令进来,瞬间松了一口气,他们急需有人提点,解开这诗句的谜题。
乔县丞将密文呈送到黄县令面前,将自己的疑惑问了出来。
黄定洲拿过乔县丞誊抄的这六段密文,微笑,“六段密文,它们分别代表六个不同的地点。你看,每段密文由两句不同诗词的诗句组成,对应的密文注解,和字的笔画数有关。想要破解它们,还需要一本‘词典’,这本词典是《晋成大典》,此书有卷,一万册。第一句第一字笔画数对应《晋成大典》的页码数,第二句第一字笔画数对应该页内容的第几字,找到对应的每个字,就会组成一个地点。这个地点,就是他们寄送这些木匣的目的地。”
乔县丞听到这话,他傻眼了。
他没读过《晋成大典》,但是也听说过,这本大典的字数,令人望而生畏。
据说,这本大典是晋元帝号召,各行各业不同专业人士,共计两千八百人,历时十年编纂,又历时二十年进行验证和校对,最终成典,出书。
全书共计四亿字。
乔县丞,“黄县令,卑职长到这么大,还没见过《晋成大典》呢。”
他连书店都没见过有卖的。
黄县令,“不必担心,本官书房有《晋成大典》的藏书,不过书册数量颇多,不宜挪动,不如你和本官一起前往黄宅,破解这些密文吧。”
乔县丞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黄县令来这里的目的,是那卷羊皮卷,他找到盛放羊皮卷的木匣,让人用棉布将其包裹起来,一起带走。
这木匣与其他的木匣不一样,装了机关,那支从木匣中射出的短箭,已经确定被涂了剧毒,但凡短箭被擦破皮,就会当场暴毙而亡。
他不敢保证,这木匣和羊皮卷,没有被涂上毒药,故而,不敢让人
他的确说了真话,但,也暗含了自己的心思,他想借官府的势力,将那群人灭口。
毕竟,现在他和那群人,已经从合作关系,转变成了仇杀。
一旦,他出狱,他就必定会被那群人和清茶宗追杀灭口。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不过,是想要斩草除根,活下去而已。
黄县令见分舵主临风竟然还有小心思,不禁对对方投以意味深长的目光,按照对方所犯下的罪行,被判斩立决,都相当正常,活着出狱是不可能了。
由此可见,分舵主临风长期游走在犯罪深渊,自有一套行事准则,不以律法为约束,在他看来,杀人灭口等犯罪行为,和家常便饭一样。
结束了对分舵主临风的刑讯,黄定洲带着崔录事,回到了县衙文书处理室,他在思考,要如何解决这个案件。
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偷窥案,那处理起来很快。
但是,现在这个【偷窥案】涉及了三大势力,弄不好,怕是会翻车。
单凭云县县衙的势力,根本就对付不了这三个势力,随便哪一个,都能将云县县衙拱到火上烧。
要想灭了他们,只能借刀杀人了。
不过,目前可以确定,在茶楼偷窥县衙的那嫌犯,是那个未知名势力的人,而对方能拿出双筒窥筩,证明这个势力,在朝中有人,并且官职不小,最大的可能性,是在兵部或者工部任职。
自从对其审讯的供词来看,对方自称是独生子,且默认出身自权贵之家。
黄县令在脑海中,将所有权贵世家的资料,拉出来一一检查过去,都没有可以对号入座的,唯一符合的世家,是谢家。
但是谢家的独生子,叫谢玉砚!
而谢主簿足够凶残,且出名,并且年龄对不上。
所有的世家,都妻妾成群,子嗣众多。
就连京城的芝麻官,都会至少娶上一房妾室,生几个庶子庶女,没有人会以一脉单传为荣,那样太危险了,一旦继承人出意外,那就等于将整个家族从此葬送。
所以,对方的供词,大概率是假的。
黄县令思及此,突然想到一个人,那就是二皇子,二皇子目前就只有一个子嗣。
想到这里,他心下一惊,不过又想到二者年龄对不上,幸好。
从对方身世上,找不到线索,那只能继续顺藤摸瓜了。
黄县令站起身,去了临时证物存放室,准备从那堆木匣里找线索。
此时,乔县丞他们已经将证物整理得差不多,这些木匣子,除了三分之一是空的,其他都是有装着银钗和信封的。
诡异的是,这些信的内容,如果按照叠痕法来破解,他们得到的密文内容是重复的。
总计有六段不同密文,都是由两句毫不相干的诗句,缝合而成。
令人摸不着头脑。
他们见黄县令进来,瞬间松了一口气,他们急需有人提点,解开这诗句的谜题。
乔县丞将密文呈送到黄县令面前,将自己的疑惑问了出来。
黄定洲拿过乔县丞誊抄的这六段密文,微笑,“六段密文,它们分别代表六个不同的地点。你看,每段密文由两句不同诗词的诗句组成,对应的密文注解,和字的笔画数有关。想要破解它们,还需要一本‘词典’,这本词典是《晋成大典》,此书有卷,一万册。第一句第一字笔画数对应《晋成大典》的页码数,第二句第一字笔画数对应该页内容的第几字,找到对应的每个字,就会组成一个地点。这个地点,就是他们寄送这些木匣的目的地。”
乔县丞听到这话,他傻眼了。
他没读过《晋成大典》,但是也听说过,这本大典的字数,令人望而生畏。
据说,这本大典是晋元帝号召,各行各业不同专业人士,共计两千八百人,历时十年编纂,又历时二十年进行验证和校对,最终成典,出书。
全书共计四亿字。
乔县丞,“黄县令,卑职长到这么大,还没见过《晋成大典》呢。”
他连书店都没见过有卖的。
黄县令,“不必担心,本官书房有《晋成大典》的藏书,不过书册数量颇多,不宜挪动,不如你和本官一起前往黄宅,破解这些密文吧。”
乔县丞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黄县令来这里的目的,是那卷羊皮卷,他找到盛放羊皮卷的木匣,让人用棉布将其包裹起来,一起带走。
这木匣与其他的木匣不一样,装了机关,那支从木匣中射出的短箭,已经确定被涂了剧毒,但凡短箭被擦破皮,就会当场暴毙而亡。
他不敢保证,这木匣和羊皮卷,没有被涂上毒药,故而,不敢让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