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进展,监刑,重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个案件进展到这里,已经非常清晰了,的确有人通敌叛国,只不过,通的敌不是托尔特克国。

    经过一番刑讯,得知嫌犯真正的合作的对象,是突厥。

    托尔特克国只是用来混淆视听,并套住庸王等皇子的陷阱。

    要不是那份羊皮卷堪舆图暴露,那这个案件,就会变成糊涂案,就算要找到真相,也绝非易事了。

    而那些泄露了堪舆图的将士,会被因被捏住把柄,而为幕后主使所用。

    届时,突厥卷土重来,再加上这些将士率兵,里应外合,那场面将相当难看!一旦烽火四起,大晋王朝必定陷入战乱状态。

    那些未曾从心底臣服于大晋王朝统治的蛮族,自然而然也会跟着揭竿而起。

    这幕后之人的算计,可谓深谋远虑。

    黄定洲打破了这个阴谋,解开了案件的谜团后,就没有继续深入接触案情了。

    毕竟他只是一个京外的七品县令,不适合参与到这个案件中来。

    大理寺王少卿和鸿胪寺主簿的刑讯,交给了天牢专业刑讯的宦官。

    大理寺为了避嫌,不能继续接管该案件。

    最后,由京城府尹受理了此案。

    而黄定洲带着黑麦等人离开了天牢。

    礼部李郎中虽然洗清了通敌叛国的嫌疑,但是其他的罪名都完全成立,这入牢也入得不算冤枉。

    至于那幕后主使,能将每一步算得这么精准的,逻辑严谨,环环相扣的,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犯下【山匪案】【走私案】【谋逆案】等案件的那个幕后之人!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见识浅薄,真相只有等刑讯后,找到新的线索,才会得到揭开。

    只是,以这幕后之人的狡诈程度,恐怕继续挖掘下去,找出来的,也只会是替罪羔羊。

    正如,曾经那个太子的谋士。

    谁也不能料到,指挥得动太子为其办事,将太子耍得团团转的谋士,竟也只是一个傀儡。

    他临走前,重新回到皇宫,向皇帝交代了案件的来龙去脉,和对幕后主使的推测,然后又写了一份奏折呈递上去。

    在皇帝的邀请下,用完御膳,才快马加鞭回到云县。

    ……

    此时此刻。

    黄县令将案情的具体详情说给谢主簿听,说完之后,又用只言片语说了自己的推测,不过,要知道真正的真相,还要等天牢的刑讯结果出来。

    谢主簿听到了黄县令的推测,心中感觉有些不安,这个幕后之人,未免对皇家的内情、和朝廷的现状,了解得太深入了吧。

    简直就是将百官和皇子们的现状,都摸得一清二楚。

    他下意识看了一眼黄县令,他无法确定这个幕后之人,到底知不知道黄县令的真正身世?

    他深怕自己做太多,反而败露的马脚越多。

    果然,他还是不喜欢这种束手束脚的感觉!

    他对阴谋诡计深恶痛绝!

    他想用绝对的武力,击碎这些崽种的诡计!

    谢主簿面露狰狞之色,“这一次,一定要将这个只会躲在暗地里使坏的崽种逮住!”

    黄县令想到自己目前所收到的情报,关于走私案的,他就觉得,想要抓住对方,很难。

    都说狡兔三窟,但是,此人不止三窟,一旦打草惊蛇,非但不能将对方一网打尽,还有可能让对方的犯罪网络,隐匿得更深!

    现状看起来对方占了上风。

    但是,实际上,他们对此人的调查,由明转暗,一切都在向好的转变。

    他看了看谢主簿的神色,还是不打算将自己已经派人潜入调查的事情,告知对方,因为对方太冲动了,容易误事。

    谢主簿是一把锋芒毕露的利刃,使用的时候,抓不稳,容易被剑气反噬。

    天牢里那个被剥皮的罪犯,就是前车之鉴。

    而他,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黄县令,“谢主簿,这个案子已经交由京城府尹处理,主场在京城,未免走漏风声,打草惊蛇,云县抓到的这个偷窥县衙的嫌犯,依律处死。”

    他拿出一份盖有京城府尹印鉴的结案文书,递给谢主簿。

    结案文书上的宣判结果是【绞刑-立决】。

    罪名是【窥视云县县衙布防等,并泄露属于应保密的重大事件,按律当处以绞刑。】

    “监刑之事,由你去办,速度要快,别引起太多人注意。”

    这份结案文书,是他前往京城的主要目的之一,而他帮京城府尹拿到该案的审理权,京城府尹投桃报李,为他破例,插队审查了【偷窥案】卷宗,并盖上印鉴。

    这是一次双赢的合作。

    京城府尹拿到了足够升职的案件。

    而他也说服了京城府尹,低调处理案件,并得到一次插队盖章的机会。

    公平吗?

    在他看来,很公平。

    公平二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