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凤阳一日(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水的职责,百姓们再也不用考虑夜香的事了。”

    朱元璋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原来如此,看来你考虑得很周全,那这税收……”

    朱雄英点了点头:“按照朝廷的基础上,涨了百一,这百一都是用在了百姓身上,爷爷要是还有疑惑,可以随意在街上找凤阳的百姓问一问,若是怨言极大,那孙儿愿意受罚。”

    朱元璋沉吟片刻,然后缓缓开口:“雄英,你这新政策,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百姓们是否真的能接受?他们会不会觉得税负过重?”

    朱雄英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回答:“爷爷,您放心,百姓们对这些新政策的接受度很高。”

    “我在凤阳的税制,虽然在朝廷的基础上有所增加,但增加的部分都是直接用于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

    “百姓们能够直观感受到这些变化带来的好处,比如冬天的取暖、夏天的冰块,还有干净的饮水和卫生设施。这些都让他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其实就是凤阳百姓的收入会比京师还要高出来不少,所以百姓们其实很支持我实施的这政策。”

    朱元璋点了点头,但还是有些担忧:“不过,朝廷那边,你可有考虑过?他们会不会对你的做法有异议?凤阳百姓收入比京师还高,说出去怕是会引起轩然大波。”

    朱雄英自信地回答:“爷爷,他们知道又如何?短时间来看,或许其他地方会有怨言,但是长期来看,一定是好事。”

    “凤阳挣得多,那以后流入凤阳的人口就会变多。”

    “其他地方,要么跟,要么死,长此以往,咱们大明的百姓,日子就会过得越来越好。”

    朱元璋听后,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雄英,看来你已经考虑得很周全了。只要百姓们过得好,朝廷那边自然不会有太大问题。不过,你还是要小心,不要让百姓们觉得负担过重,否则,民心一旦失去,就很难再挽回了。”

    朱雄英恭敬地点头:“爷爷教诲得是,我会时刻注意百姓的反应,确保政策的平衡和公正。”

    朱元璋满意地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好,好,你做得很好,当时把凤阳给你,如今来看,是百姓之福,也是国家之福。”

    朱雄英感激地说道:“多谢爷爷的鼓励,我一定会继续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行了,你准备一下,明天带咱去看看你说的那个水泥房子,还没见过那玩意呢。”朱元璋说着,挥了挥手:“你去休息吧,咱跟你祖母也要休息了。”

    第二天清晨,朱雄英早早地起床,带着凤阳全部官员,准备迎接祖父朱元璋的视察。

    他穿上了自己最正式的官服,仔细检查了每一个细节,确保一切准备就绪。

    在朱雄英的安排下,凤阳城的街道被清扫得干干净净,其实凤阳本来就很干净,只是这一日,百姓们也得知了朱元璋的到来,更加积极。

    朱元璋和马皇后在朱雄英的陪同下,首先来到了凤阳城中的一座水泥建筑前。这座建筑外观宏伟,线条简洁,与传统的木质结构截然不同。

    朱元璋好奇地打量着这座建筑,问道:“这就是你说的水泥房子?”

    朱雄英微笑着回答:“正是,爷爷。这种建筑材料不仅坚固耐用,而且成本低廉,非常适合大规模建设。它能够抵御恶劣天气,甚至可以防火,对百姓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现在咱们面前的这个是公共厕所,如果百姓在城里逛着,有内急,按照原来的情况,一定是找个没人的巷子,就地解决。”

    “现在我在这弄了这个公共厕所,且凤阳每一条街都有这么个公共厕所,凤阳的卫生就提升了不少,更加干净整洁,而且还能避免一些疾病的蔓延。”

    朱元璋点了点头,对朱雄英的创新表示赞赏。随后,他们走进了厕所内部,朱元璋对水泥的光滑表面和坚固结构感到十分惊讶。

    朱雄英解释道:“这种材料不仅适用于房屋建设,还可以用于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大大提高了建设效率和质量。”

    接着,朱元璋一行人参观了凤阳城的其他地方,包括学校、医院和市场。朱雄英详细介绍了每项设施的功能和对百姓生活带来的改善。

    朱元璋对朱雄英的治国理念和实践成果表示满意,同时也对凤阳城的繁荣景象感到欣慰。

    在参观过程中,朱元璋还与百姓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对新政策的看法。百姓们对朱雄英的政策赞不绝口,纷纷表示生活有了显着的改善。朱元璋看到百姓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心中对朱雄英的政策更加肯定。

    最后,朱元璋对朱雄英说:“雄英,你做得很好。凤阳的百姓有福了,大明的百姓也有福了。你继续努力,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谋发展。”

    朱雄英感激地接受了祖父的鼓励,表示会继续努力,不辜负期望。朱元璋满意地离开了凤阳,而朱雄英则更加坚定了自己治国理政的决心,继续为百姓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而努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