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以兵代赈,不谋而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报......”一名守城校尉,慌慌张张,从城头飞跑过来。

    跪地禀报:“禀报陛下、禀报总兵大人,南门外,又有大队建奴骑兵,红衣红甲,遮天蔽日而来。”

    “啊......”众将一惊。

    崇祯立马带人,登上角楼,抬眼望去,南门平津门外,果然烟尘遮天蔽日。

    红衣红甲,与天边的火烧云相接,一眼望不到边。

    “陛下,建奴新来,立足未稳。”

    “末将请求带三千精锐骑兵,出城杀穿敌阵,挫其锋芒!”

    李性忠提起镔铁长枪,大声请命。

    在场众将,与建奴频繁交过手的,就是这位前蓟辽总督中军副将。

    他与建奴,知根知底,心底丝毫不惧。

    “陛下,末将也想让建奴鞑子,尝尝末将的开山八棱锤。”

    “末将请求,学三国张辽威震逍遥津,带八百选锋骑兵,出城破阵,一战擒杀敌酋阿巴泰!”

    杨二哥提起两把开山八棱锤,也大声求战。

    “陛下,末将的钩镰枪,专破建奴骑兵。”

    “上刺建奴,下勾马脚,末将请求带兵出城列阵,让建奴骑兵,有来无回。”

    大将军徐达之后徐骏达,也想雪耻一战。

    崇祯笑笑:“诸位将军之决心战心,朕知之。”

    “建奴大多是骑兵,遵化城不是逍遥津,阿巴泰也不是江东鼠辈。破敌一阵,敌还有二阵、三阵......无数阵。”

    “诸位将军,不可轻战。”

    姜应魁皱眉:“陛下,这仗,该怎么打?”

    崇祯笑笑:“呵呵......当然是他打他的,我的我的。”

    姜应魁、李性忠、杨二哥、徐骏达一愣,都不甚明白。

    突然,威远门城头登城处一片骚乱。

    一个穿长衫的书生,挤上威远门,被士兵拦住,焦急得大喊大叫:“草民朱国治,奉命拜见陛下,请代为通禀。”

    城头一名校尉,提刀怒斥:“放肆,陛下正在商议军国大事。再敢捣乱,一刀宰了你。”

    “劳烦将军通禀,草民真有要事,关乎守城的大事。”

    “我呸,一个书生,装什么谋士?再不走,别怪本校尉不客气了。”

    校尉说着,突然出手,一个擒拿手,直接将书生按翻在城头。

    崇祯远远看见,大喜,一招手:“把那个书生带过来。”

    威远门守门小将徐骏达,急忙上前,喊开校尉,把朱国治扶起,带了过来。

    “草民朱国治,拜见陛下。”朱国治拍拍身上尘土,一脸狼狈,急忙跪地叩拜。

    崇祯笑笑:“朱国治,朕让你入城找姜总兵,你倒是悠闲,把朕的话都给忘了。”

    朱国治大急:“陛下,草民入城,看城门口比较拥挤,就一直帮着入城百姓推车。”

    “陛下的圣谕,草民一直记在心里,永不敢忘呐。”

    崇祯点点头:“呵呵......平身吧,朕看到了。”

    “谢陛下圣恩。”朱国治拜谢起身。

    “朱国治,你着急忙慌上城,将士都拦不住,是有话要对朕说?”

    朱国治“嗯”了一声,焦急开口道:“陛下,建奴大军围城,草民斗胆建议,尽快把入城百姓中的男丁组织起来,编成数队,发给兵器,与蓟州官兵一道,共同抵御建奴。”

    “只有这样,才能既救百姓,又救蓟州。”

    崇祯一愣,朱国治的想法,居然与他不谋而合。这......不就是他的以兵代赈么?

    “朱国治,你看过兵书?”

    “陛下,草民熟读四书五经,亦曾通览兵法典籍,略知一二。”

    崇祯轻轻一笑:“不错,以兵代赈,你都能参透,看来悟性挺高。”

    “以兵代赈?”朱国治也有点懵,随即瞬间醒悟。

    他想是这样想,但还没想到以兵代赈这个词。

    看来,刚才冲城头大吼,是自己托大了。一切的一切,崇祯皇帝早就想到了。

    “朱国治,总兵府你也别去了,就留在朕身边,听调吧。”

    “啊......”朱国治一惊,他一个秀才之身,在皇帝身边行走,闻所未闻啊!

    那进步,还不得嗖嗖嗖......的,如坐火箭?

    朱国治急忙跪谢:“草民谢陛下圣恩。”

    “起来吧。”

    “谢陛下。”

    崇祯扭头,又看了看威远门下与天相接的正黄旗、镶黄旗大军,平津门外与天相接的正红旗、镶红旗大军。

    目光收回,开始下令。

    “姜总兵。”

    “末将在。”

    “迅速派人,将遵化城的举人、秀才、学子们,都集中起来,朕有大用。”

    “啊......陛下,还要教将士们读书学字?”姜应魁纳闷。

    崇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