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清军不喝西北风只能喝水,拉仇恨,崇祯的阳谋和毒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阿巴泰并非危言耸听。

    围攻蓟州城这几天,他也派出兵马四处搜集粮草,可是,狗皇帝坚壁清野,蓟州四边,百姓、牛羊全部被赶进了蓟州城。

    头几天,派出去的人,还能多少捞到点吃的,抓几个漏网之鱼。

    到后来,却是毛都没有。饱着出去,饿着回来,更甭说抢到一点粮食支援大军,还要倒贴路费。

    将士再勇猛,没有粮食,全是白搭。

    鳌拜看着白茫茫一片翠屏湖,以及光秃秃的两黄旗大营,只得含恨点头。

    他昨夜猛追狗皇帝,弟兄们饿了一夜,真就喝了一夜的湖水。

    这样下去,除了杀心爱的战马,别无活路。

    看众人忧虑,索尼捂着箭伤,突然站出来。

    给大伙打气道:“郡王勿忧,昨夜,我已快马传令遵化运粮官巴特拉,令其连夜押一千石粮草,天一亮就送入大军大营。”

    “虽说催促得有些急迫,但末将料想,也快到了。”

    “咱们可以边走边迎,半路上遇到,就半路上埋锅造饭,总比守在这里强。”

    阿巴泰大喜,毫不吝啬赞美之词:“索尼,你真是两黄旗的小诸葛,大清国的大救星啊。”

    面对阿巴泰的夸奖,索尼面有愧色。

    如果他昨夜能守住大营,何至于造成如此窘迫被动的局面。

    现如今,12万两黄旗、两红旗精锐大军,竟然折损一半。伤亡如此惨重,除了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被一炮轰死那一战,不曾有过。

    而且,今日更甚!

    要不是他提早谋划,派出催粮官,那么,剩下这一半大军,不喝西北风,那就只有喝翠屏湖的水了。

    很快,两黄旗、两红旗剩下的6万大军,开始饿着肚子,向遵化进发。

    不知为啥,今早的太阳,极其火辣。

    走着走着,突然饿了晕倒掉下马的鞑子、突然驼不动主人摔倒路边的战马......比比皆是。

    众将士急忙扶起来,灌点水,又继续前进。

    可是,有的倒下,就永远也爬不起来了。

    这,大概就是抱怨吧!

    “索尼,巴拉特怎么还没来?”阿巴泰忍不住问道。

    索尼扶着伤口,囧得双脸通红:“郡王,末将也不知道。莫非,是他记错了时间?”

    代善也开口责问:“传令兵,又为何不回?”

    索尼喘息着,也无法解释。

    自我诡辩道:“礼亲王,或许......或许传令兵,也记错了时间。”

    代善冷哼一声,严厉道:“这些个传令兵、押粮官,等回遵化,本王决不轻饶......”

    索尼额头淌汗,一阵委屈。

    他为了大家着想,临时下的军令、派的人,怎么,还把两王惹急了。

    索尼也在心里一阵责骂传令兵和押粮官,责骂着责骂着,一种不祥的预感,突然涌上心头,他突感脊背发凉,一阵后怕!

    心底喃喃:莫不是,遵化有变?

    可是,他只敢想,不敢说。

    两红旗、两黄旗大军,损兵折将、灰头土脸,惨兮兮的。

    他实在不敢因为一个暂时无法证明、很快就能真相大白的假设,就扰乱军心,给低落的士气,火上浇油!

    蓟州城,鼓楼下。

    所有官吏、所有俘虏、所有百姓,听说大明皇帝来救他们,听说要斩杀俘虏为他们报仇,全部来到鼓楼下。

    在鼓楼广场,他们看着旗帜鲜明、盔明甲亮、威武雄壮的明军,以及万千膘肥体壮的战马......

    看着堆满校场一角的粮食、以及十几口热气腾腾、煮着米粥的大锅......

    看着一排排跪在地上、先前耀武扬威生杀予夺、现在战战兢兢颤栗不已的建奴鞑子......

    看着身穿金黄的鱼鳞叶明甲的崇祯皇帝、以及一众东厂番子......

    他们这才相信,皇帝来了!明军来了!能活命了!

    鼓楼下,安民告示已经贴好,几名军中文职秀才,在不厌其烦地跟百姓们宣讲明军的政策。

    当兵入伍的,立即发2个银元的军饷。

    当民工的,每日十个铜板,每日一结,有米粥吃,米粥插筷不倒。

    当不了兵、又干不了活的,家中无粮的,可以免费喝米粥,水米相间。

    ......

    顿时,就有很多人报名参军、报名参加民工队。

    随着人员越聚集越多,崇祯也带着一众将士,赶到鼓楼。

    看见大明皇帝来,一群得救的遵化百姓,立马跪地,山呼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在山呼万岁声中,走上鼓楼下的高台。

    看着下面的四万多百姓,崇祯心里,突然冒出了一条妙计。

    遵化城的战略地位,其实,并不亚于蓟州城。

    蓟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