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去府城(2/3)
过去收拾那边的院子。
姜砚秋与南枝,还有陈叔,随书院的队伍而行。
天还未亮,书院门口,已经等候了十多辆马车。其中有些学子,是半夜就从别的镇赶过来的。
因为担心独自赶考不安全,所以张大人提前与泽华书院的夫子们沟通过,让玉泽县的学子结队赶考。
当然,前提是以考生自愿为主。毕竟那些没有来泽华书院就读的学子,家境确实较为贫寒,或许会担心与大家一起,一路吃喝住行开销太大。
来送考的家人们围满了书院大门,全都殷殷叮嘱着自家的孩子。
夫子提前通知了,此行除了原有的书童,不能再带其他奴仆,路上的事情学子们要亲力亲为。
除了阿珩年纪小,许了姜砚秋她们不远不近地跟着,并且可以帮他做饭之类。
另外就是宋家,宋清越他哥安排了一队护卫,跟着保护队伍安全,这个宋二公子提前与书院打好招呼。
安家也整了一队护卫跟着,不过听安耀铭的意思,除了为大家保驾护航,他们更多的任务怕是看着他,不让他乱跑出去玩。
等到四十位赶考的学子全部到位,队伍就启程了。
两队护卫都只远远跟在后面,姜砚秋的马车在他们之前。
阿珩和千山与谢夫子同乘,就在她们之前。沈夫子则被打发到前头去领队了。
小黑很听话,让它跟着阿珩,就乖乖地盘在阿珩脚边假寐。
出了城,队伍直奔官道。
马车上,南枝刚开始还有些小兴奋,看着沿路的风景叽叽喳喳,后来累了就打起盹了。
姜砚秋也闭目养神,她的神跑进空间了。早上起来,里面的稻谷还没收呢!趁这会儿空闲,正好收了。
这些已经十分熟练了,一次收割一块稻田,一割,一甩,雨点似的稻谷哗啦啦地堆到了院子里了,稻禾也乖乖地垒在墙院外面。
全部收完之后,又无间隙地播种。得亏这里面的地,有水就成,不然还不知要累死多少牛来犁地。
一番劳作下来,肚子都空了。
睁眼一看,外面大日头当空。
已是午时了。
前面的队伍已经停下来了。
南枝也醒来,开始掏篮子里的吃食,“姑娘,咱们中午把早上做的大肉包子蒸一蒸吃了。等晚上队伍停下来了,再蒸饭吃。”
她来时整了好些个竹筒,准备路上蒸竹筒饭的。
上次秦姨做的腊肉竹筒饭,大家都很喜欢吃,她便跟着学了一手。正好路上带着腊肉容易存放,不怕坏。
“好,多蒸些,阿珩过去的时候也顺带给夫子他们带上。”
姜砚秋叮嘱了一句,与她一起跳下马车。
见南枝寻位置,搬石头打灶,阿珩也去捡柴火了。
她从马车里提了木桶,跟着大家去河边提水,自然,她的水是空间里的水。
旱了几个月,山中的水虽然还有,但是水流变小了。
提回来的时候,南枝已经搭好锅了。
锅在家里洗好了的,竹编的蒸架也洗过了。
她直接舀了半锅水,就开始烧火了,等水快开了,把蒸架摆在锅口,放上大肉包子。
早上刚做的包子,本来就软,蒸上半盏茶后就可以了。
热了两锅包子,也才用了一盏茶的功夫。
见其他人还在忙着烧火做吃的,南枝索性将桶里的水倒去,煮了一锅肉菜粥。
肉菜切得碎小,装在竹筒里,路上也可以喝。
空间水加空间米,还有蔬菜鸡肉糜也是,撞击在一起,香味飘出二里地。
他们自己一家子天天吃不觉得啥,旁的人闻着都快馋哭了。
手中刚烤热的鸡腿都不太香了,那些啃饼子的更不用说了,都有点羡慕姜砚珩这个小屁娃子了。
四人就着肉包,一人喝了一碗粥,剩下的刚好分了三个竹筒。
给谢夫子带了一个,另外两个阿珩拿给了周君寒和程瑱策。
宋清越与安耀铭,一个在队首,一个在队伍中心位置,自然不在他们考虑范围。而且,与他们也并未太熟悉。
别人不知竹筒里装的是粥,还以为是水,也没说什么。
就是谢夫子喝上粥的时候,神色还有些不太自然,他定的规矩,途中大家要自食其力。很好,他先破例了,没法子粥太香。
之后,阿珩每次吃饭都会多给他带上一份。
晚上,队伍行至有驿站的地方,就入住驿站,没有的话就宿在荒郊野岭。
这些姜砚秋他们都不担心,有沈黎他们在暗中保护,几人的状态都很放松。
行走在山野,谢夫子不仅教这些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们自己动手烧火煮饭,还教他们辨别野菜和一些常见的毒草毒果,以及若是不慎被毒蛇毒虫咬伤,如何紧急处理,和就近寻找可救治的草药。
万物相生相克,许多与毒蛇毒虫相
姜砚秋与南枝,还有陈叔,随书院的队伍而行。
天还未亮,书院门口,已经等候了十多辆马车。其中有些学子,是半夜就从别的镇赶过来的。
因为担心独自赶考不安全,所以张大人提前与泽华书院的夫子们沟通过,让玉泽县的学子结队赶考。
当然,前提是以考生自愿为主。毕竟那些没有来泽华书院就读的学子,家境确实较为贫寒,或许会担心与大家一起,一路吃喝住行开销太大。
来送考的家人们围满了书院大门,全都殷殷叮嘱着自家的孩子。
夫子提前通知了,此行除了原有的书童,不能再带其他奴仆,路上的事情学子们要亲力亲为。
除了阿珩年纪小,许了姜砚秋她们不远不近地跟着,并且可以帮他做饭之类。
另外就是宋家,宋清越他哥安排了一队护卫,跟着保护队伍安全,这个宋二公子提前与书院打好招呼。
安家也整了一队护卫跟着,不过听安耀铭的意思,除了为大家保驾护航,他们更多的任务怕是看着他,不让他乱跑出去玩。
等到四十位赶考的学子全部到位,队伍就启程了。
两队护卫都只远远跟在后面,姜砚秋的马车在他们之前。
阿珩和千山与谢夫子同乘,就在她们之前。沈夫子则被打发到前头去领队了。
小黑很听话,让它跟着阿珩,就乖乖地盘在阿珩脚边假寐。
出了城,队伍直奔官道。
马车上,南枝刚开始还有些小兴奋,看着沿路的风景叽叽喳喳,后来累了就打起盹了。
姜砚秋也闭目养神,她的神跑进空间了。早上起来,里面的稻谷还没收呢!趁这会儿空闲,正好收了。
这些已经十分熟练了,一次收割一块稻田,一割,一甩,雨点似的稻谷哗啦啦地堆到了院子里了,稻禾也乖乖地垒在墙院外面。
全部收完之后,又无间隙地播种。得亏这里面的地,有水就成,不然还不知要累死多少牛来犁地。
一番劳作下来,肚子都空了。
睁眼一看,外面大日头当空。
已是午时了。
前面的队伍已经停下来了。
南枝也醒来,开始掏篮子里的吃食,“姑娘,咱们中午把早上做的大肉包子蒸一蒸吃了。等晚上队伍停下来了,再蒸饭吃。”
她来时整了好些个竹筒,准备路上蒸竹筒饭的。
上次秦姨做的腊肉竹筒饭,大家都很喜欢吃,她便跟着学了一手。正好路上带着腊肉容易存放,不怕坏。
“好,多蒸些,阿珩过去的时候也顺带给夫子他们带上。”
姜砚秋叮嘱了一句,与她一起跳下马车。
见南枝寻位置,搬石头打灶,阿珩也去捡柴火了。
她从马车里提了木桶,跟着大家去河边提水,自然,她的水是空间里的水。
旱了几个月,山中的水虽然还有,但是水流变小了。
提回来的时候,南枝已经搭好锅了。
锅在家里洗好了的,竹编的蒸架也洗过了。
她直接舀了半锅水,就开始烧火了,等水快开了,把蒸架摆在锅口,放上大肉包子。
早上刚做的包子,本来就软,蒸上半盏茶后就可以了。
热了两锅包子,也才用了一盏茶的功夫。
见其他人还在忙着烧火做吃的,南枝索性将桶里的水倒去,煮了一锅肉菜粥。
肉菜切得碎小,装在竹筒里,路上也可以喝。
空间水加空间米,还有蔬菜鸡肉糜也是,撞击在一起,香味飘出二里地。
他们自己一家子天天吃不觉得啥,旁的人闻着都快馋哭了。
手中刚烤热的鸡腿都不太香了,那些啃饼子的更不用说了,都有点羡慕姜砚珩这个小屁娃子了。
四人就着肉包,一人喝了一碗粥,剩下的刚好分了三个竹筒。
给谢夫子带了一个,另外两个阿珩拿给了周君寒和程瑱策。
宋清越与安耀铭,一个在队首,一个在队伍中心位置,自然不在他们考虑范围。而且,与他们也并未太熟悉。
别人不知竹筒里装的是粥,还以为是水,也没说什么。
就是谢夫子喝上粥的时候,神色还有些不太自然,他定的规矩,途中大家要自食其力。很好,他先破例了,没法子粥太香。
之后,阿珩每次吃饭都会多给他带上一份。
晚上,队伍行至有驿站的地方,就入住驿站,没有的话就宿在荒郊野岭。
这些姜砚秋他们都不担心,有沈黎他们在暗中保护,几人的状态都很放松。
行走在山野,谢夫子不仅教这些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们自己动手烧火煮饭,还教他们辨别野菜和一些常见的毒草毒果,以及若是不慎被毒蛇毒虫咬伤,如何紧急处理,和就近寻找可救治的草药。
万物相生相克,许多与毒蛇毒虫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