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山丘和小土丘(2/3)
三秒钟就抛在脑后了,“我觉得能争取就争取吧,这个剧组的配置不复杂,还是挺适合你发挥的。”
计绯摇摇头,“就算我摆烂,华子也会拎着我去唐老师面前毛遂自荐的。”
“华子这次演反派啊……”荀西丛不但羡慕他能跟计绯合作,还羡慕他的剧本定位,“我也想演个这样的角色。”
可惜按照他现在的发展规划和形象定位,两三年内是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每个人走的路线不一样,始终还是会对未来有影响。
“会有机会的,”计绯隔着视频打量着他,眉头微微皱起,“感觉你瘦了很多……”
“其实还黑了不少,”荀西丛无奈道,“都要变成老腊肉了。”
计绯哈哈大笑。
就在计绯团队和唐秋连剧组接洽的时候,《行行》剧组也迎来了重要配角——闵冬的扮演者何映庭的进组。
何映庭是提前两天过来的,因为同是计绯的影迷,他跟荀西丛的关系保持得不错,尚未进组的时候就在持续关注他们的拍摄进度了,荀西丛也跟他聊了不少关于主角向学然的心路历程,这点很利于何映庭揣摩人物心理。
闵冬是个驴友,同时也是个四处奔波的志愿者,他是向学然的对照组,见多识广的闵冬能理解他的困惑和无奈,向学然也在他的身上获得了某种无形的力量,所以在这段萍水相逢的关系里,闵冬是那个更为主动的主导者。
当时何映庭去参加了向学然这个角色的试镜,然后失败了,编剧白羚羊就提到他对人物的特点把握得不够精准,现在荀西丛跟他聊得多了,何映庭读懂了向学然,那他自然可以更好地演出一个能读懂向学然的闵冬。
至于他的表演能不能通过导演那一关,那就要看实际的拍摄过程了,何映庭暂时没琢磨那么多,他进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了取景地,现场围观荀西丛和另一个演员的对手戏。
今天的取景地在一个小县城的边缘,作为道具的三轮车停在一处空地上,背后就是一段十来米长的古城墙,划痕和苔藓遍布着它的身躯,城墙里头还有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红墙青瓦,颜色艳丽,鲜活得有些格格不入。
这个县城非常小,地理位置有些偏僻,剧组目前所处的位置是这个县城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景点,不过只有城墙是真的很古老,后头的建筑都是景区自己建起来的。
可惜除了可选项不多的本地人,并没有多少外来游客会专门跑过来玩,突然得知有个剧组要来租用场地,景点的负责人恨不得倒贴钱让他们赶紧过来拍摄,剧组的清场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城墙下方是小摊贩们的聚集地,向学然的煎饼摊就摆在这儿,他的隔壁是一个租借古装、帮人化妆做发型的摊子,摊主是一位彪悍的姑娘。
在向学然被本地摊主找麻烦的时候,这位姑娘主动出面帮过他的忙,因为她也是外地人,受到过本地人的排挤,靠着一己之力硬生生守住了自己的地盘,大家也愿意看在她的面子上不去为难向学然。
向学然觉得这是煎饼的功劳,因为他初来乍到的时候试图打好“邻里”关系,就给这姑娘送了一个豪华煎饼。
向学然不知道她具体叫什么名字,只听到其他人喊她阿丘,向学然一开始以为是秋天的秋或者姓氏的邱,但她说是小土丘的丘。
“小土丘?哦,山丘的丘。”对方这么自我介绍的时候,向学然疑惑了一瞬,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不是山丘,就是小土丘。”阿丘反驳道。
向学然以为她没听清楚,耐心地道:“山丘和土丘是同一个‘丘’。”
“我知道啊,”阿丘瞧起来年纪不大,像是十七八岁的少年人,“但我算什么山啊?能当个小土坡就不错了,或者就是个小坟包?哈哈!”
阿丘的生意做得很好,她长得眉清目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客人们都迷失在了她的甜言蜜语里,不仅租了摊子上的服装去拍照,还花钱请阿丘帮忙化妆和盘发。
在向学然看来,阿丘的化妆技巧千篇一律,每个客人的妆容都是差不多的,摊位上的古装也是廉价的影楼风,阿丘经常洗洗晒晒,裙角都出现了毛边,但她就是有本事做好每一单生意,向学然很佩服她的业务能力,也很羡慕她的能言善道,但偶尔也会觉得她有点疯疯癫癫,也不知道是不是天生就是人来疯的性格。
“会说话有什么好羡慕的?”阿丘不以为然,“跟客人打交道多了,哑巴也能吱两声了。”
“我就不行,怎么学都学不会,”向学然是个内向少言的性子,选择卖煎饼就是觉得这是“技术活”,客人报菜名,他闷头摊煎饼,不需要太强的沟通技巧,“我爸妈说我是个榆木脑袋,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
“所以他们就不管你了?”
“没有不管我,他们就是非要我去考公务员,我考不上,就自己出来干活了。”向学然道。
阿丘看他的眼神一下子就变了,“你读过大学啊?”
向学然想到了那些在他面前表现得痛心疾首的
计绯摇摇头,“就算我摆烂,华子也会拎着我去唐老师面前毛遂自荐的。”
“华子这次演反派啊……”荀西丛不但羡慕他能跟计绯合作,还羡慕他的剧本定位,“我也想演个这样的角色。”
可惜按照他现在的发展规划和形象定位,两三年内是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每个人走的路线不一样,始终还是会对未来有影响。
“会有机会的,”计绯隔着视频打量着他,眉头微微皱起,“感觉你瘦了很多……”
“其实还黑了不少,”荀西丛无奈道,“都要变成老腊肉了。”
计绯哈哈大笑。
就在计绯团队和唐秋连剧组接洽的时候,《行行》剧组也迎来了重要配角——闵冬的扮演者何映庭的进组。
何映庭是提前两天过来的,因为同是计绯的影迷,他跟荀西丛的关系保持得不错,尚未进组的时候就在持续关注他们的拍摄进度了,荀西丛也跟他聊了不少关于主角向学然的心路历程,这点很利于何映庭揣摩人物心理。
闵冬是个驴友,同时也是个四处奔波的志愿者,他是向学然的对照组,见多识广的闵冬能理解他的困惑和无奈,向学然也在他的身上获得了某种无形的力量,所以在这段萍水相逢的关系里,闵冬是那个更为主动的主导者。
当时何映庭去参加了向学然这个角色的试镜,然后失败了,编剧白羚羊就提到他对人物的特点把握得不够精准,现在荀西丛跟他聊得多了,何映庭读懂了向学然,那他自然可以更好地演出一个能读懂向学然的闵冬。
至于他的表演能不能通过导演那一关,那就要看实际的拍摄过程了,何映庭暂时没琢磨那么多,他进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了取景地,现场围观荀西丛和另一个演员的对手戏。
今天的取景地在一个小县城的边缘,作为道具的三轮车停在一处空地上,背后就是一段十来米长的古城墙,划痕和苔藓遍布着它的身躯,城墙里头还有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红墙青瓦,颜色艳丽,鲜活得有些格格不入。
这个县城非常小,地理位置有些偏僻,剧组目前所处的位置是这个县城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景点,不过只有城墙是真的很古老,后头的建筑都是景区自己建起来的。
可惜除了可选项不多的本地人,并没有多少外来游客会专门跑过来玩,突然得知有个剧组要来租用场地,景点的负责人恨不得倒贴钱让他们赶紧过来拍摄,剧组的清场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城墙下方是小摊贩们的聚集地,向学然的煎饼摊就摆在这儿,他的隔壁是一个租借古装、帮人化妆做发型的摊子,摊主是一位彪悍的姑娘。
在向学然被本地摊主找麻烦的时候,这位姑娘主动出面帮过他的忙,因为她也是外地人,受到过本地人的排挤,靠着一己之力硬生生守住了自己的地盘,大家也愿意看在她的面子上不去为难向学然。
向学然觉得这是煎饼的功劳,因为他初来乍到的时候试图打好“邻里”关系,就给这姑娘送了一个豪华煎饼。
向学然不知道她具体叫什么名字,只听到其他人喊她阿丘,向学然一开始以为是秋天的秋或者姓氏的邱,但她说是小土丘的丘。
“小土丘?哦,山丘的丘。”对方这么自我介绍的时候,向学然疑惑了一瞬,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不是山丘,就是小土丘。”阿丘反驳道。
向学然以为她没听清楚,耐心地道:“山丘和土丘是同一个‘丘’。”
“我知道啊,”阿丘瞧起来年纪不大,像是十七八岁的少年人,“但我算什么山啊?能当个小土坡就不错了,或者就是个小坟包?哈哈!”
阿丘的生意做得很好,她长得眉清目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客人们都迷失在了她的甜言蜜语里,不仅租了摊子上的服装去拍照,还花钱请阿丘帮忙化妆和盘发。
在向学然看来,阿丘的化妆技巧千篇一律,每个客人的妆容都是差不多的,摊位上的古装也是廉价的影楼风,阿丘经常洗洗晒晒,裙角都出现了毛边,但她就是有本事做好每一单生意,向学然很佩服她的业务能力,也很羡慕她的能言善道,但偶尔也会觉得她有点疯疯癫癫,也不知道是不是天生就是人来疯的性格。
“会说话有什么好羡慕的?”阿丘不以为然,“跟客人打交道多了,哑巴也能吱两声了。”
“我就不行,怎么学都学不会,”向学然是个内向少言的性子,选择卖煎饼就是觉得这是“技术活”,客人报菜名,他闷头摊煎饼,不需要太强的沟通技巧,“我爸妈说我是个榆木脑袋,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
“所以他们就不管你了?”
“没有不管我,他们就是非要我去考公务员,我考不上,就自己出来干活了。”向学然道。
阿丘看他的眼神一下子就变了,“你读过大学啊?”
向学然想到了那些在他面前表现得痛心疾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