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回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绥德州。

    大军在休整了两日后,北方大地终于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

    漫天的大雪中,绥德州城外一片喧闹的景象。

    今日,是大军启程,返回榆林城的日子。

    天色微亮,各营地内的士兵们在军官的指挥下,开始收拾着各种物资打包装车。

    而威武堡营地内的伙夫们,也已经开始在做着早饭。

    半个时辰过后,热腾腾的小麦粥与白面馒头被端了上来,当然还有开胃的咸菜也必不可少的。

    正在收拾营地的军士们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开始享用着早饭。

    待到一顿暖人心胃的早饭下肚,众军士无不精神百倍,随即又继续忙碌着收拾营地里的物资。

    而其他营地的士兵们,早已望见威武堡的军士吃的早饭,再看看自己手中的黑馍馍与碗中清可见底的稀粥,纷纷投以羡慕的目光望向威武堡的军士。

    羡慕他们能吃上白面馒头,羡慕他们碰上这么好的上官。

    ......

    辰时初。

    刚刚用完早饭的刘博源走出营帐,抬头望着天空飘落的朵朵雪花,心中不由的想起一句话。

    瑞雪兆丰年。

    可当他一回想起明末的历史走向,冰河时期的天灾那是一直都伴随着整个明末进程,还从未有过什么风调雨顺的气候。

    再加上今年的气候显得格外的干燥寒冷,真不知晓明年开春之后,又将会是个怎样的气候呢。

    唉!希望明年能风调雨顺吧,让百姓们能粮食满仓吧!刘博源心中暗自祈祷。

    发完心中的感叹,刘博源正待准备巡视营地。

    这时,高威、杨勃与赵通三人一同前来,向刘博源汇报营地已经收拾完毕,随时可以启程,返回榆林城。

    刘博源点了点头,对着赵通问道:“可知晓王良所部走到了哪里?”

    赵通连忙回答道:“回大人,昨日晚间属下便收到夜不收来报,王百户现已带着五千多流民走到了清涧县,距离我们还有八十多里的路程。”

    “那就好!”刘博源点头,又道:“赵通,派快马通知一下王良,大雪天气,不要急着赶路,一定要确保流民不能冻死饿死在路上,保证流民能安全抵达威武堡。”

    “还有,如果王良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快马告诉我,我会帮他解决的。”

    “好的,大人!”赵通低首抱拳应道。

    原来,刘博源在延长县剿匪时,俘虏了大量的贼匪。

    而在这些俘虏的贼匪当中,大多都是一些流民,其中只有少数为恶的贼匪,也被刘博源公开审判,进行人道主义处理了。

    所以,对于这些俘虏的安排,刘博源打算将他们全部带回威武堡,作为威武堡的军户,以便增强威武堡的实力。

    ......

    上午巳时末,一个传令兵快马来到了威武堡的营地内,向刘博源传达大军出发的命令。

    很快,营地内就响起了一片人喊马嘶之声。

    众军士的脸上都挂着欢喜的神色,每个人的眼中都充满着回家的渴望。

    在外征战一月之久,没有哪个军士不想家的,大家都渴望着尽快回家见到爹娘亲人。

    军士们相互谈论着此战能得到多少赏银,谁又能升个小旗,谁回家该说个媳妇了......

    半刻钟后,刘博源率领麾下的八百人马出了营地,很快便与不远处萧远的卫所军汇合在一起。

    刘博源放眼望向四周,整个绥德城外一片人叫马嘶,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头与战马。

    在他的左侧,是怀远堡千户马进的四百卫所军,右侧是常乐堡千户王和泰的三百卫所兵,往前则是保宁堡千户李贵的三百卫所军。

    当刘博源再往远处看去,皆是一片红色的海洋。

    各种颜色的旗帜高高竖起,旗帜上都写了一个硕大的姓氏,以表示自己的帅旗所在。

    这时,一阵清脆的马蹄声从城内传来。

    众人连忙止声,目光望向城内。

    只见从城内快速奔出几十名骑兵。

    这些骑兵在大军阵前纵马跑了一圈后,又返回到了城门口,分列两边,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很快,众将领便见到陈奇瑜策马从城内走出。

    此时的陈奇瑜穿上了出征时的盔甲,盔甲明亮锃光。

    陈奇瑜缓慢策马来到大军阵前时,目光严肃地扫视了一遍眼前的大军。

    静望了一会后,陈奇瑜猛然抽出腰间长剑,大喝一声道:“大军回程!”

    众将领轰然应诺,随即率领着各自人马,开始启程返回榆林城。

    由于大军来时是坐船顺流而下,而如今返回却是逆流而上,自然是不能坐船了,且现在的无定河已有部分河段结冰,不能行船。

    所以,此次大军回程,只能依靠两条腿了。

    所幸绥德州距离榆林城只有两百五十里左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