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 谨慎行军,计策已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崇祯十六年正月十日。

    锦州城。

    在经过简单的誓师之后,洪承畴与符应崇等一众官将们率领着一万五千兵马,紧急赶往义州城救援。

    为了确保行军途中的安全,避免被清军所埋伏,洪承畴广派军中所有夜不收,前出五十里查探军情。

    不仅如此,洪承畴还派出了一千明军骑兵作为前锋,当以御敌示警之用。

    就连在行军途中,洪承畴也是很小心翼翼,在确保前方道路上没有埋伏后,这才敢率军而过。

    这一切的所为,皆是为了大军的安全。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从而使得大军的行进速度变得很是缓慢。

    从早上的辰时出发,到晌午的午时末,大军才行进了不到二十里路程。

    若是以这样的速度行军,那至少需要耗费三天的时间。

    三天时间,怕是义州城内的祖大寿等人,早就坚守不住了。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如果以急行军的速度前进,不仅很容易遭受到东虏的埋伏,而且也会使得将士们消耗大量的体力。

    一旦在半途中遭遇到了东虏,那又如何能战。

    因此,洪承畴刻意放缓了行军速度,向着义州城而去。

    ........

    当日下午未时末。

    义州东城之外,清军大阵。

    望着城头上激烈的战况,多尔衮的神色没有丝毫的变化,似乎对于眼前的战况一点也不关心。

    也许在多尔衮的眼里,那些死伤惨重的朝鲜八旗与倭国八旗士兵,不过是炮灰般的存在,只适合作为消耗明军实力的牺牲品。

    还有同样冲在前线的汉军八旗士兵,也不过只比炮灰强上一些,但也一样是炮灰般的存在。

    唯有蒙古八旗与满洲八旗勇士,才是多尔衮最为器重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

    对比战斗力方面,蒙古八旗与满洲八旗可比汉军八旗强上许多,通常都是大军的主力所在。

    主力,一般都不会轻易派出,除非是定鼎此战的胜利。

    “皇上,是否需要增派两千满洲勇士,直接杀进义州城内?”看着城头上陷入焦灼状态的战况,有八旗将领建议道。

    “是啊!皇上,锦州城到现在还没有动静,怕是洪承畴不敢率兵前来救援。”

    “依奴才所见,就应该直接攻下义州城,看洪承畴如何应对。”

    “说的对!不仅要攻下义州城,锦州城也不能放过。我们有上百门之多的红衣大炮,明军又如何是我们的对手。”

    “皇上,还是让满洲勇士们上吧!大家可都好久没有动手了。”

    “......”

    面对着一众八旗将领们攻下义州城的意愿,多尔衮的心中其实也很是意动。

    毕竟在义州城内,可是足有四万明军。

    将义州城攻克后,那四万明军将会成为清军的俘虏,壮大清军的实力。

    之后再去攻打锦州城,也同样是没有什么难度。

    不过,当前围点打援的计划正在实施当中,也就不好随意改变。

    多尔衮在思虑了片刻后,摇头说道:“还是再等个一两天再说,如果锦州城的洪承畴依旧没有出兵救援,那就直接攻克义州城。”

    一众八旗将领们沉默的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激烈的战况依旧持续着,冲天的喊杀声传遍四野,

    每一息的时间都有人倒下。

    鲜血四洒而出,溅射在了义州城头,将整面城墙染成了猩红的颜色。

    还有在城头之下,土地的颜色被鲜血染成了紫黑色,护城河里的河水更是一片鲜红,腥臭扑鼻。

    “快上,挡住清军的进攻。”

    “给我杀,杀光清军。”

    “杀啊!给我去死。”

    “狗日的清军,老子要你们的命。”

    “......”

    防守的明军将士们高吼不断,与进攻的清军殊死拼杀。

    其实,要论明军当前的战斗力,还是要比朝鲜八旗与倭国八旗士兵强上许多。

    不管是单对单捉杀,亦或者是列阵厮杀,朝鲜八旗与倭国八旗士兵都不是明军的对手。

    可进攻的清军不只有朝鲜八旗与倭国八旗士兵,还有战力更强一些的汉军八旗士兵,以及在后面放箭助阵的蒙古八旗骑兵。

    蒙古骑兵的箭术,至少要比明军厉害,丝毫不逊色于满洲八旗士兵。

    毕竟蒙古鞑子可是马背上的民族,打小就在马背上成长,骑术与箭术自然是非常厉害的。

    也正是在这种攻势之下,明军将士们才难以抵挡,伤亡颇大。

    庆幸一点的是,满洲八旗没有加入到攻城之中,这才使得明军将士们堪堪守住了义州城。

    ........

    正当攻城还在继续时,一名清军哨骑突然从南面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