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一块钱的馒头吃了能成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老张的儿媳很贤惠,从来不嫌弃他这个老头子,孙子孙女也很孝顺他这个爷爷。

    可是,儿子从来报喜不报忧,老张搬过去后,才发现儿子一家四口,过得并不好。

    他们五个人,住在五十平的两室一厅中,儿子记挂着父亲,在买房装修时,将厨房装在了阳台上,而厨房原本的位置,装修成了卧室,当时就想接老张来住,只不过老张没来。

    后来有了儿子,儿子就住在这个房间。

    老张搬过来后,房间便被腾了出来,整个家都被重置了一遍,孙女与儿媳住在主卧,孙子与儿子住在次卧。

    老张后悔搬过来,便要回去,可是儿子一家都挽留着他,不让他走。

    儿子一家四口,没有一个人不欢迎他,孙女更是对他说,自己马上就要上高中了,上高中住校,就不在家里了,让他安心在这住着。

    他很幸福,可是窝心。

    儿子始终笑着,可身为过来人的老张,知道那副笑容之下是怎样的苦涩与艰辛。

    老张辛苦了一辈子,好不容易将儿子养大成人,儿子很有出息地考上名牌大学,本以为从此出人头地,没想到只是换了个地方,重复自己曾经的辛劳。

    他们的生活很拮据。五十平的房子还是贷款买的,没买车,儿子骑自行车通勤,早上五点就出门了;儿媳每天按时做饭,期间还要上班;孙子孙女校车接送,中午不回家。

    后来老张才知道,原本儿媳中午也不回家的,是为了照顾他,特意在中午回家做饭。

    他没有因为自己是长辈、是父亲而心安理得,相反,他对这位自己没有生养过,却喊自己爸爸的姑娘很是愧疚。

    他也想为这个家做点什么,可是却什么也做不了。

    他想早上为一家人做饭,可是他这一辈子只会做充饥饭,清水煮茄子、开水炖白菜,色香味一个也不沾,厨房的调味料他有一大半都不认识。

    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各个忙碌,只有他无所事事。

    他去到小区里,与遛鸟的大爷聚堆,看着别人的生活,他变得不那么健谈,整日看别人侃侃而谈。

    直到有一天,有位大爷说了句,让你儿子也给你买只鸟。

    老张绷不住了,不是因为他没有鸟而绷不住的,是因为儿子一家让他绷不住的。

    老张信奉读书是唯一出路,为此他不惜借遍乡邻,也要供儿子读书。

    可是呢,儿子虽然名校毕业,但却没能出人头地,依旧如他年轻时那般劳累,为此他感到了绝望。

    孙女孙子努力读书,读到头,可能也是重蹈上一辈的覆辙。

    感觉子子孙孙都要无穷无尽地劳累下去。

    他窝心啊,这辈子没这么难受过。

    当年再苦,也能看到孩子的前路是光明的。

    在扫不完的大街上,孩子的成功使他无惧寒暑。

    而当他独自坐在五十平的小洋楼里,冬暖夏凉、风雨不侵,他人到末了,绝望了。

    这个世界,究竟是谁在享福?

    ……

    老张的儿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走出了穷乡僻壤山旮旯,在城里买房立足,娶妻生子,无疑是成功的。

    可是……谁的成功不是汗水换来的?谁不想躺着享清福?

    老张到了享福的年纪,就不该为儿孙操心了,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苦。

    “老张!你糊涂啊!”王明阳痛声呵斥。

    小区里的大爷,有老伴儿,有退休金,有鸟。

    老张都不羡慕,他不知道自己忙碌一生的意义在哪,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到头来,儿子也不舍得吃也不舍得穿。

    孙女因为想买副耳机却不好意思跟爸妈开口,给同学写了一个月的作业,周六周日哪也不去,就在家闷头写作业。

    老张想帮孙女,可是他的钱在银行存了死期,因为死期利息高,于是他出去捡废品,却遇到了令他彻底迷茫的东西。

    那就是物价。

    老家三毛一个的馒头,在大城市要一块。

    他拼上老命把儿子供出大山,就是来吃这一块钱的馒头?

    一块钱的馒头……吃了能成仙吗?

    老张想不开了,将存折,一生的积蓄,都留给了儿子,然后趁着儿子一家四口都不在家,独自一人上路了。

    他想回老家,可是他没有钱,便用走的,沿路打听、乞讨……

    最后,进了山……

    “苦……啊……”

    为什么老冯村的人不迁出去?在市里给他们套房都不出去?

    因为有房不意味着立足,他们空有一个冰冷的壳子,一块钱的馒头吃了并不能长生不老,除了那套政府给的房子,市里仍无他们的立足之地。

    老冯村的年轻人走出了老冯村,最后却又回到了老冯村,便是因为在外面吃尽了苦,所以回家了。

    他们带回来的人,也是与他们同样的人。

    换个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