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万不得已之时(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但是总部和延安也都说了,如果到‘万不得已之时’,是可以撤退的。”

    “现在根本就没到‘万不得已’的时刻,哪怕是关东军的鬼子也不过派来了一个半师团而已。”

    这其中的第23师团还是个三单位师团,诺门坎的失败者——唐亮在心中暗自吐槽着。

    “一个半师团的鬼子还不够多嘛?这还没算华北派遣军的部队呢。”

    其实此刻的华北派遣军更缺兵,毕竟关东军所管辖的伪满洲国是一块从倭俄战争时代就已经大力渗透,“918事变”前就已经在东北中南部铁路有驻军权的地方,后来更是征召了10来万甚至20万伪满军的地方。

    跟看过历史答案的唐亮不一样,第四纵队两位主官可没这么轻松。

    “以目前第四纵队的兵力,要打退鬼子这一个半师团相当困难,更何况你们缴获的铁石部队地图上,更是有鬼子其他7个师团,朝鲜平壤也有一个师团。”

    唐亮有点拿不定主意——第104师团是否已经抽去澎湖准备广州攻略了?

    “就算你们打残了两个独立守备队,鬼子还有3个呢。”

    “还有1个独立混成旅团。”

    第四纵队自然不知道,独立第1混成旅团已经被拆分,其配属的坦克部队合并为战车第一团——这个战车第一团的旅级单位已经被唐亮打得删号重练。

    就正常而论,鬼子关东军只要主力南下,冀东无论如何也挡不住。

    问题是,鬼子关东军主力会南下吗?

    不会!

    原因是什么?

    关东军他脑子不正常啊!

    关东军此刻满脑子还在计划北上西伯利亚,对于南下冀东并无太大的想法。

    哪怕倭国海军不止一次讽刺陆军马鹿:

    “把西伯利亚打下来干什么?给天皇陛下猎熊么?”

    关东军仍然一门心思要跟北边过过招——当然也顺便晋升军衔。

    问题是这事怎么跟第四纵队首长说明?更关键是,谁会信关东军有这么脑残?

    如果不是唐亮看过冀东的争议帖子,唐亮也不会相信关东军对近在眼前的威胁一点都不在意,却老想留着主力撩拨北边。

    平心而论,第四纵队甚至很多冀东起义军首领对关东军即将主力南下的判断都是很正常的,但是问题出在关东军它脑子不正常上!

    所以要以正常的方式说服第四纵队领导人,实在难度不是一般大;要不是唐亮提前看了历史答案,搁唐亮自己也不信。

    但唐亮总得编个理由:

    “关东军与其他倭国鬼子一样,对后勤极其不重视,我们只要能坚壁清野,拖着他们打游击,快则10天慢则15天,他们必然要撤退的。”

    “但是他们离铁路线并不远,都山游击区无论是到承德还是到秦皇岛的铁路线都只有大约80公里,鬼子依托于铁路作为后勤,持续作战能力会强很多。”

    问题是历史上关东军和伪满军南下冀东,也没比关内的鬼子好哪去,后勤一样是一团糟。

    当然这些“历史”现在没法拿出来说事,唐亮还得另想办法。

    “不管是关内的鬼子还是关东军,他们扫荡除了要破坏我们的根据地外,更有一个重要驱动力,那就是抢劫;如果在根据地内长时间抢不到东西,他们哪怕还有一定的后勤物资也会选择后撤。”

    事实上鬼子历次围攻八路的根据地,抢粮抢钱抢棉花都是重中之重,只是八路军根据地往往坚壁清野做得好,所以这三样东西鬼子经常抢不到罢了。

    “冀东富裕,哪怕‘何梅协定’签署后,冀东百姓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冀东仍然相对于冀西和察哈尔富裕不少。”

    换句话说,既然鬼子在晋察冀根据地这种冀西穷困之地都能隔三差五来一次大队以上级别的扫荡,那么更富裕的冀东地区,鬼子又如何会放过呢?

    唐亮急了,只能抛出最后的理由:

    “只要我们咬咬牙在冀东坚持,一定能支援到东北抗联,他们的条件比我们还艰苦,既然他们都能坚持,我们为什么不能坚持。”

    “我们也不赞成撤离冀东。”

    出乎第四纵队首长的预料,冀东起义军有不少首领们也改弦更张,站在了唐亮这边——这点早就在唐亮预料之内,毕竟是看过历史答案的。

    这部分冀东起义军的首领们不想撤离的原因也很简单——故土难离。

    “如果我们抛下家人离开这儿,没了武器的家人必然会被鬼子和伪军加害,我们不能离开。”

    “如果坦克支队留在冀东,或许我们也能坚持一二?”

    这也正是历史上勉强作出西撤决议后,为何冀东起义军拖拖拉拉又搞了一个多月才进行西撤的原因,固然是因为冀东起义军要准备西撤的物资;但更关键的是他们之中有好些人担心家人受迫害——这几乎是一定的!

    尽管历史上冀东起义军多数人赞成西撤,但也有少数人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