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秋收(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然后继续努力地拔出剩下的花生。他们小小的身躯充满了活力,每一次用力拔出一颗花生都会带来成就感。虽然汗水湿透了额头,但他们并没有停下来休息,而是坚持不懈地劳作着。

    李富贵看到他们如此认真,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温暖的感觉。于是,他拿起钉耙,开始翻动花生根周围的泥土。由于一些花生熟透了,很难直接拔出,所以需要用钉耙将它们从土壤中刨出来。

    当钉耙翻动泥土时,不仅有花生被刨出,还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一条条肥硕的虫子。这些虫子白白嫩嫩的,有着大拇指般粗壮的身体,长度也相当可观。它们的头部呈黄褐色,又大又圆,上颚处有两颗巨大的鄂齿。此外,它们还有三对短小的胸足,使得它们看起来有些狰狞可怕。

    这种虫子就是鸡乸虫,也叫土蚕、地蚕,学名蛴螬,是金龟子或金龟甲的幼虫,常见的地下害虫,花生地里最多。虽然这种虫子长得一点也不可爱,却是孔大宣它们的最爱,只要翻出来就会被孔大宣叼走,“咿啊!咿啊!”的叫着,招呼它的十几个妃子(雌孔雀)过来吃。孔大宣已经突破到了筑基期,身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体长5米,体重35公斤,妥妥的世界孔雀之王,羽毛变得极其的艳丽,泛着金属光泽,尾羽有3.5米长,非常的漂亮。不过李富贵可不能惯着它,说道:“孔大宣,你真把我当成找虫子的苦力了,快带着你的妃子们把散落的花生捡到箩筐里。说你什么好,一个孔雀娶十几个老婆,也不怕肾虚。”

    孔大宣挥舞着它短而圆的翅膀:“咿啊!咿啊!”心里则在鄙视李富贵“蟾蜍莫说青蛙长得丑,你不也娶了6个老婆吗?再说我们孔雀一族本来就是一夫多妻制的。”

    李富贵:“还敢顶嘴,赶紧去干活。”

    孔大宣修为进入筑基期,吃过这么多丹药,智商已经赶得上人类五六岁的小孩了,只是不会说话而已,速度、力量也大幅提升,却不敢违抗李富贵的命令,只好带着它的十几个妃子,把翻出来的花生叼到箩筐里,也会趁李富贵不注意,把花生壳啄开,偷吃里面的花生米。李富贵也当做没看见,继续跟在李晓敏姐弟俩后面翻地。

    李晓敏拔出一株花生,问道:“叔叔,花生的根长了好多小瘤子,好丑啊,长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啊?”

    李富贵:“哦,它叫做花生根瘤,可是豆类植物才特有的技能,天然的氮肥。花生的根须感染了花生根瘤菌,会刺激根系皮长成这些小球,不过这是有益的,花生根瘤菌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通过自身的固氮酶把氮气转化为植物可以吸收的氮肥,这个过程叫——生物固氮,我们常见的黄豆根系也比较容易感染根瘤菌,所以一般种植花生和黄豆可以肥地,不过它们比较容易招惹地下的害虫,所以我们每年都会换一块地种花生,这也既能肥地,又能减少虫害。

    花生全身都是宝宝啊,它的茎叶可以粉碎了制作饲料喂猪、喂鱼,不过因为花生的茎叶油性较大,所以在饲料中的含量比例不能太高,避免不消化;花生的根我们也会打碎了制作生物肥;然后就是这些花生了,不但可以做零食、馅料,还能榨油。”

    李晓敏:“叔叔,我们已经拔了这么多花生了,回去做水煮花生好不好?”

    李富贵看拔出来的花生应该能摘下几十斤花生了,于是说道:“好吧,你们这两个小吃货!回家。”

    李晓敏、李国昌:“好咯!回家煮花生咯。”

    回到家后,摘下二三十斤新鲜花生,水洗干净,然后拿来一块板,讲这些花生都拍一拍,好让花生壳裂开一个小口入味,将这些花生全部倒进一个大锅中,放入盐、桂皮、辣椒、花椒、蒜等调料,搅匀浸泡半小时,再大火烧开半小时。放凉了就可以吃了,要是晒干了再吃,更是又香又脆又有味道。

    “今天挖番薯,你们去不去?”第二天李富贵问李晓敏和李国昌。

    李晓敏有点小狡猾,说道:“番薯太重了,我们还是不去了。”

    李富贵:“那好吧,我带旺财去就行了,顺便窑两只鸡和番薯。”

    李晓敏马上改口道:“但是,我觉的叔叔一个人出去干活太辛苦了,我们还是应该帮一下的,对吗弟弟?”

    李国昌:“对的,我们要去帮叔叔挖番薯。顺便帮叔叔吃窑鸡。”

    李富贵:“国昌啊,我觉得你说反了,挖番薯才是顺便的吧?”

    李晓敏:“嘻嘻!一样的,一样的,何必在乎这些细节。”

    到了番薯地,李富贵让李晓敏带着他去附近拾一些枯枝、枯叶回来,自己则先在地上挖了个大坑,接着用土块垒出一个小土窑来。待一切就绪后,李富贵点燃了篝火,随后又去地里挖了几个番薯回来,并仔细清洗干净。等到土窑被火烧得通红时,他将两个昨晚就已经腌好入味的土鸡用锡箔纸包裹严实,与那几个洗净的番薯一同放入土窑内。紧接着,李富贵把土窑弄塌,将鸡和番薯掩埋起来,最后用细土将窑口覆盖密实。这时,李晓敏和李国昌兴高采烈地在覆土上面蹦蹦跳跳,将这些泥土踩踏得紧实无比。完成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