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灭楚前的准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国正在大规模的组建重甲军是不是?”

    “回陛下,确实如此。”

    “根据我们的密探回报,随国准备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内,完成三万重甲军的组建工作,其中包括三千重甲骑兵和两万七千重甲步兵。”

    李言也没有想到,随国的扩军计划居然如此野心勃勃,三万重甲军啊!

    这个数字,实在是太惊人了。

    要知道,目前秦国有冷锻技术,外加水锻加持,一年的盔甲生产数量,也只有一万五千套盔甲。

    当然,不是说秦国一年只能生产那么多盔甲,这一万五千套盔甲,是指全铁甲,并不包括纸甲,皮甲这些盔甲。

    而且,所谓全铁甲,其实是指可以对整个人进行保护的盔甲,像那种好像一件马甲一样的盔甲,并不在全铁甲的范围内。

    秦国对于全甲的定义是,必须包括四个部分,身甲,裙甲,披膊,兜鍪。

    而且,全铁甲的重量也是有要求的,那就是,盔甲重量必须超过四十斤。

    如果重量不达标,哪怕盔甲样式符合全甲的标准,也不能作为全甲计算在内。

    实际上,决定一套盔甲是不是重甲的依据完全是看盔甲重量,而不是样式。

    事实上,军队当中的轻甲和重甲,如果只看甲胄外观,是很难看出来的,因为盔甲毕竟是防御用品。

    其外观可不单单只是用来看的。

    所以,好的盔甲样式,实际上,不管是轻甲还是重甲都在用。

    区别轻甲和重甲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甲片厚度。

    一套盔甲是不是重甲,只要看甲片厚度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重甲的甲片厚度,普遍在两毫米,甚至更厚,一些要害部分的甲片,甚至可以达到四毫米,对于两冷兵器来说,四毫米的甲片厚度,防御能力已经堪称丧心病狂了。

    这个厚度不要说刀剑,弓弩,就是长枪直接捅,都不一定捅的穿。

    而轻甲的甲片厚度一般是一毫米左右。

    所以说,一万五千套盔甲,其实已经可以武装一万五千重甲军了。

    而随国打算花三年,组建三万重甲军,其中还有三千重甲骑兵,这个规模,堪称惊人。

    看来,需要为秦军装备更多更好的破甲武器了。

    目前,秦国军队当中,对付重甲军的武器,普遍是各种钝器,比如说骨朵,铁锤,大棒什么的。

    这些钝器确实比刀剑这样的武器破甲能力更强,但是,就算是拿着骨朵这样的武器,对付重甲军,想要破甲,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更好的破甲武器,便需要应运而生,目前秦国军队当中,比骨朵这种钝器更加好用的破甲武器,主要以陌刀为代表的各种长柄大刀。

    不过,陌刀这些长柄大刀首先是成本比较高,再者是长度太短。

    所以,李言打算给秦国军队装备长柄斧这种武器。

    长柄斧这种武器,在长度上比朴刀这些武器长,另外,长柄斧不但可以劈砍,也可以砸击。

    十几斤的长柄斧,哪怕不是锋利面砍到人,仅仅只是斧头砸身上,也足够致命了。

    ……

    两年后。

    距离秦灭魏,郑已经过去了两年,这两年,秦,随,楚三国,保持着非常平静的日子。

    三国虽然都在进行军备扩张,但是,都没有轻易开启战端。

    而秦国,利用这两年时间,已经将江汉,南阳,魏地和郑地消化完毕,虽然还无法对这些新占领地区做到如臂指使。

    但是,秦国在魏地,郑地,南阳和江汉地区,已经从完全的投入,变成有产出收获了。

    也就是说,秦国对于南阳,江汉这些地区已经开始获得收入了。

    而此时,随国还没有完全消化宋地和唐地。

    而就在今年,李言下令,秦国各地开始调集粮食物资,前往郑地和魏地东南部地区。

    经过两年的休养生息,秦国之前灭亡魏国和郑国时消耗的国力 已经得到了补充,而接下来,秦国的目标将是楚国。

    而灭亡楚国将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战争,所以,秦国提前一年,便开始进行战争准备了。

    大量的粮食沿着黄河运输到郑地和魏地东南部地区。

    同时,江汉,南阳地区的粮食,则先通过水路运输到宛城,然后走陆路,再经水路,进入黄河。

    这两年时间,秦国在南阳建立了一条路,一条从宛城到叶县的路。

    用于运输江汉和南阳地区的粮食物资。

    秦国如此大规模的行动,自然不可能瞒得过楚国和随国。

    当楚国看到,秦国在魏地东南部地区,建立多座粮仓,并且还在源源不断的运输粮食前往。

    便知道,秦国的下一个目标是楚国。

    为了应对秦国接下来的进攻,楚国方面同样开始进行准备。

    楚国开始利用自身发达的水系网络,运输粮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