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拉两国打两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虎想起李言当初写的内容,也不得不感慨,自己这个年纪最小的儿子,实在是一个人才啊。

    李虎记得,李言对于灭亡四国的战略,说起来很简单,拉两国打两国。

    按照李言写的内容,对于郑,魏,随,楚四国,秦国应该重点拉拢郑国和楚国,主要打击魏国和随国。

    对于李言这种拉一部分打一部分的策略,秦国不是没有。

    只是,和秦国以往的策略不同的是,秦国以往往往选择拉拢随国。

    毕竟,随国是另外四国当中,唯一一个没有和秦国接壤的国家,也就是说,秦国和随国之间,不会直接爆发战争。

    所以,秦国和随国之间,基本没有什么恩怨。

    而且,随国的国力其实并不差,随国的人口和秦国差不多,之所以国力排名不如秦国,主要是因为,随国地处东海之滨,军队以步兵为主,不像秦国,靠近草原,拥有优良的养马场。

    秦国军队的骑兵数量众多。

    另外,则是随国的国土面积太小,不过,随国的粮食产出并不少。

    而且,因为靠近东海,随国拥有丰富的渔盐资源。

    依靠渔盐提供的财富,随国可以说是五大国当中最富有的。

    于是,秦国在以往,往往选择拉拢随国,而打击其他几国。

    而随国也愿意和秦国联合,毕竟,随国不和秦国接壤,双方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不过,李言却说,要打击随国和魏国,拉拢楚国和郑国。

    至于原因,李言也写明了。

    首先,如果秦国和随国联合起来,那么,便无法和楚国处好关系。

    楚国和秦国之间联姻百年,但是,楚国和随国之间,相爱相杀的时间,可比秦国和楚国之间联姻的时间久。

    早在两百多年前,彼时,楚国刚刚崛起,当时的天下,国家远如今,众多大大小小的国家,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了。

    而当时,楚国刚刚在南方崛起,正在疯狂吞并其他国家。

    在席卷整个南方以后,楚国开始集中力量北上。

    当时,秦,郑 魏三国,都还只是中小型国家,面对当时排名前三的楚国,自然不是对手。

    而北上的楚国,则是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灭亡了超过十五个国家。

    楚国的强悍让众多国家纷纷联合了起来。

    而当时,带领诸多国家联合对抗楚国的,便是随国。

    随国带领十几个国家组成联军 扼制住了楚国北上的步伐,连续多次击败楚国大军,让楚国不得不停下北上的脚步。

    可以说,两百年前,最有希望统一天下的,便是楚国。

    可惜,楚国统一的脚步不但被随国阻止。

    楚国还因为连续败于随国,导致国力大损。

    随国更是出人,出钱,出力,让大量被楚国灭亡的国家复国。

    使的楚国境内一时间烽烟四起。

    等楚国解决了自身问题,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三十年。

    而彼时,随国已经成为了东方的超级大国,魏,郑,秦三国也已经通过不间断的吞并战争,成长为了天下强国。

    此时,楚国已经没有能力,再像曾经那般,迅速攻灭其他国家了。

    因为,剩下的国家,没有一个是简单的角色。

    所以,秦国一旦和随国结盟,势必会引发楚国的担忧。

    楚国一旦和秦国翻脸,对于秦国来说,就得不偿失了。

    毕竟,秦国和随国中间隔着郑国和魏国,秦国就算和随国翻脸,随国也无法直接派兵进攻秦国。

    随国想要派兵进攻秦国,便先要横穿郑国和魏国的国土。

    对于让随国军队横穿自己国土这种事情,郑国和魏国可不敢干。

    而秦国和楚国一旦翻脸,楚国转头便可以出兵攻秦。

    至于说,为什么要拉拢最弱的的郑国是因为,郑国最弱。

    李言言明,和楚国结盟,是因为楚国足够强,而和郑国结盟,则是因为,郑国足够弱。

    郑国虽然地不过三郡,兵不过十五万,民不过百万。

    可是,郑国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郑国地方不大,可却严格控制着秦国东进的道路。

    秦国想要东进,最简单的一条道路,便是走渭水和黄河。

    秦国想要东进,大军的粮食补给就必须解决。

    可是,秦国和郑国交界的边境地区,地形复杂,山区居多。

    虽然可以保证大军通过,但是,对于粮食物资的运输却极其不友好。

    所以,想要保证大军的粮食物资,只有走渭水和黄河这条水路,才是最便捷有效的。

    走陆路不是不可以,但是,走陆路对于粮食物资的消耗实在太大了。

    运输一斤粮食到前线,途中需要消耗五斤以上的粮食,甚至更多,这还只是短距离内的运输,如果运输距离超过五百里 消耗会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