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宁陵三千援军(1/2)
而除了李唐内部的权力争斗以外,在李言看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便是贺兰进明和许叔翼都在观望长安方面的战况。
在睢阳之爆发以后,尽管李唐已经从之前安史叛军的混乱当中恢复了过来,边镇精锐回援,钱粮补给出现打通。
可是,一直到今年五月份,燕军在和唐军的战事当中,依然保持着优势地位。
五月份,燕军还攻陷了南阳,要不是燕军兵力不足,襄樊地区很可能也会沦陷。
这样,唐军的生命线,便在中段被切断了。
而李唐方面组织的多次长安收复作战,都以失败告终。
使的唐军和燕军之间的战局,扑朔迷离。
对于贺兰进明和许叔翼来说,他们远离此时李唐的核心,灵武。
一旦李唐收复长安的作战失败,损失惨重,并且随后睢阳沦陷,贺兰进明和许叔翼难保不会选择投降燕军。
所以,在长安方面,战局没有明朗之前,贸然前去睢阳支援,其实并不算一个好的选择。
万一你派兵去睢阳支援,结果燕军击败了唐军收复长安的大军,使的战局倾向于燕军这边,那么,你之前支援睢阳的举动,便相当于在燕军那里,绝了后路。
所以,在战局没有明朗之前,贺兰进明和许叔翼不会轻易下场。
哪怕此时,贺兰进明和许叔翼已经拥有击败燕军的实力。
“南八将军出来了。”
南霁云走出贺兰进明的河南节度使府邸 看着跟他出生入死的二十八骑,说道。
“贺兰进明不愿出兵救援睢阳。”
“什么?不愿意出兵?”
“这什么意思,我们在睢阳顶住了叛军大半年,这些时间他们难道在吃干饭吗?”
“贺兰进明为什么不愿意出兵啊?”
“贺兰进明说,他和许叔翼有间隙,一旦他领兵救援睢阳,许叔翼必定前来进攻临淮,他必须要保证临淮这个江淮最后一道门户的安全。”
在南霁云咬下自己一根手指以后,贺兰进明对南霁云说,不是他不愿意出兵救援,而是因为,他不能带大军离开临淮。
一旦他率领大军离开临淮,那么, 许叔翼便会前来进攻临淮。
对于贺兰进明这个理由,李言是不相信的。
首先,许叔翼和贺兰进明其实关系不好,但是,俩人不管怎么说,都同属于唐臣。
如果许叔翼敢在贺兰进明领兵救援睢阳的时候,进攻临淮。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便是,许叔翼要投降燕军了。
可此时,河南地区的燕军主力在睢阳,许叔翼并没有受到威胁,那么,他投降燕军的逻辑是什么?
许叔翼和贺兰进明一样,并不是河南本地官员,是中央官员,许叔翼的家人亲族,可还在唐朝的控制区内。
他投降,自己家人亲族可难逃一死。
所以,在燕军抵达彭城之前,许叔翼不会投降。
既然没有燕军威胁,许叔翼也不会投降,那么,许叔翼为什么要进攻临淮。
要知道,许叔翼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
两地距离近四百里。
而许叔翼如果真的前往进攻临淮,贺兰进明收到消息,立刻返回,是可以比许叔翼的行军速度更快的。
因为从临淮到睢阳,可以沿着运河前进,有运河的便利,贺兰进明部不管是军队还是粮食物资,都可以走水路。
而从彭城到临淮,虽然也可以走水路,但是,需要绕一个大圈,先不说沿途唐军是否会阻拦许叔翼。
单单是路程方面,许叔翼也比贺兰进明远。
所以,许叔翼根本不具备进攻临淮的能力和动机。
贺兰进明怎么说,完全是敷衍南霁云的。
“诸位都是跟着我从睢阳城杀出来的,如今,我辜负张公所托,我打算返回睢阳。”
“诸位为睢阳已经仁至义尽,诸位的去留,我不做干涉,你们愿意留下来的,我不会阻拦,愿意和我南霁云回睢阳的,我欢迎。”
“我愿意跟随南八将军和张公死守睢阳。”
“我也愿意。”
“算我一个。”
……
南霁云看着愿意和自己一起回睢阳的二十八人,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好,我们回睢阳。”
说完,南霁云便带人返回睢阳。
在走出临淮城的时候,南霁云抽出一支箭,回身一射。
箭矢划过天空,直接射中一座佛塔。
南霁云大声说道。
“我破贼回来后,必灭贺兰进明!这箭就是见证!”
随后,毅然决然的带人离开了。
“南八将军,我们真的就这样回睢阳吗?”
“不,临淮不愿意派援军,我们去其他地方试试,睢阳周边还有不少地方有军队。”
南霁云想到,临淮的
在睢阳之爆发以后,尽管李唐已经从之前安史叛军的混乱当中恢复了过来,边镇精锐回援,钱粮补给出现打通。
可是,一直到今年五月份,燕军在和唐军的战事当中,依然保持着优势地位。
五月份,燕军还攻陷了南阳,要不是燕军兵力不足,襄樊地区很可能也会沦陷。
这样,唐军的生命线,便在中段被切断了。
而李唐方面组织的多次长安收复作战,都以失败告终。
使的唐军和燕军之间的战局,扑朔迷离。
对于贺兰进明和许叔翼来说,他们远离此时李唐的核心,灵武。
一旦李唐收复长安的作战失败,损失惨重,并且随后睢阳沦陷,贺兰进明和许叔翼难保不会选择投降燕军。
所以,在长安方面,战局没有明朗之前,贸然前去睢阳支援,其实并不算一个好的选择。
万一你派兵去睢阳支援,结果燕军击败了唐军收复长安的大军,使的战局倾向于燕军这边,那么,你之前支援睢阳的举动,便相当于在燕军那里,绝了后路。
所以,在战局没有明朗之前,贺兰进明和许叔翼不会轻易下场。
哪怕此时,贺兰进明和许叔翼已经拥有击败燕军的实力。
“南八将军出来了。”
南霁云走出贺兰进明的河南节度使府邸 看着跟他出生入死的二十八骑,说道。
“贺兰进明不愿出兵救援睢阳。”
“什么?不愿意出兵?”
“这什么意思,我们在睢阳顶住了叛军大半年,这些时间他们难道在吃干饭吗?”
“贺兰进明为什么不愿意出兵啊?”
“贺兰进明说,他和许叔翼有间隙,一旦他领兵救援睢阳,许叔翼必定前来进攻临淮,他必须要保证临淮这个江淮最后一道门户的安全。”
在南霁云咬下自己一根手指以后,贺兰进明对南霁云说,不是他不愿意出兵救援,而是因为,他不能带大军离开临淮。
一旦他率领大军离开临淮,那么, 许叔翼便会前来进攻临淮。
对于贺兰进明这个理由,李言是不相信的。
首先,许叔翼和贺兰进明其实关系不好,但是,俩人不管怎么说,都同属于唐臣。
如果许叔翼敢在贺兰进明领兵救援睢阳的时候,进攻临淮。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便是,许叔翼要投降燕军了。
可此时,河南地区的燕军主力在睢阳,许叔翼并没有受到威胁,那么,他投降燕军的逻辑是什么?
许叔翼和贺兰进明一样,并不是河南本地官员,是中央官员,许叔翼的家人亲族,可还在唐朝的控制区内。
他投降,自己家人亲族可难逃一死。
所以,在燕军抵达彭城之前,许叔翼不会投降。
既然没有燕军威胁,许叔翼也不会投降,那么,许叔翼为什么要进攻临淮。
要知道,许叔翼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
两地距离近四百里。
而许叔翼如果真的前往进攻临淮,贺兰进明收到消息,立刻返回,是可以比许叔翼的行军速度更快的。
因为从临淮到睢阳,可以沿着运河前进,有运河的便利,贺兰进明部不管是军队还是粮食物资,都可以走水路。
而从彭城到临淮,虽然也可以走水路,但是,需要绕一个大圈,先不说沿途唐军是否会阻拦许叔翼。
单单是路程方面,许叔翼也比贺兰进明远。
所以,许叔翼根本不具备进攻临淮的能力和动机。
贺兰进明怎么说,完全是敷衍南霁云的。
“诸位都是跟着我从睢阳城杀出来的,如今,我辜负张公所托,我打算返回睢阳。”
“诸位为睢阳已经仁至义尽,诸位的去留,我不做干涉,你们愿意留下来的,我不会阻拦,愿意和我南霁云回睢阳的,我欢迎。”
“我愿意跟随南八将军和张公死守睢阳。”
“我也愿意。”
“算我一个。”
……
南霁云看着愿意和自己一起回睢阳的二十八人,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好,我们回睢阳。”
说完,南霁云便带人返回睢阳。
在走出临淮城的时候,南霁云抽出一支箭,回身一射。
箭矢划过天空,直接射中一座佛塔。
南霁云大声说道。
“我破贼回来后,必灭贺兰进明!这箭就是见证!”
随后,毅然决然的带人离开了。
“南八将军,我们真的就这样回睢阳吗?”
“不,临淮不愿意派援军,我们去其他地方试试,睢阳周边还有不少地方有军队。”
南霁云想到,临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