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风烛残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了逃避沉重的赋役而主动投献的,但主事的还是徐璠。

    许多民户为避免徭役,选择投靠仕宦大族,改换姓氏成为其“家人”(仆人),双方形成主仆关系。

    这样投献一方可免徭役,受献一方则利用优免特权获得巨大的财富。

    这是一桩买卖。

    献了土地,成为了徐家的仆人,百姓们并没有因为这个身份,而过上好日子,反而比之前还要差。

    长此以往,很多百姓就不愿在跟徐家捆绑在一起了。

    他们想要要回自己的土地,重新拥有自己的户籍。

    但土地献出去的时候,很简单,但想要要回去,便显得艰难许多。

    徐阶清楚,若是自己开了一个头,那徐家的田产财富,便会保不住。

    他只能靠着自己的威望,一次次将浪潮压制下去。

    为了徐家。

    他动用手段,赶走了三个应天巡抚。

    这已经是犯了很大的忌讳。

    大明帝国应天南京的巡抚,竟被一个退休的内阁首辅左右去留,让此时身为内阁首辅的高拱,对其十分不满……

    同样,徐阶也知道高拱的不满。

    在隆庆三年,便给高拱写了一封信。

    “想吾虽年长于汝,却在往昔行事多有不妥,致使你我关系渐恶,此皆吾之过错。”

    “今吾已归乡,本欲图个清静。怎奈吾子胡为,犯了过错,承蒙贤弟公正处置,吾无话可说。教子无方,自当愧疚。”

    “贤弟才华出众,胸怀壮志,继首辅之后,朝纲重振,国富民安。吾只愿贤弟能宽宏大量,莫再与吾计较过往。吾余生亦当自省己过,再不滋事。”

    “还望贤弟念吾年长,过往同朝之情,放下嫌隙……”

    这封信,徐阶的姿态是很低的,近乎乞求。

    虽然只说了自己儿子的事情,并没有说退田之事,但已经表达清晰。

    就差明说,高拱你放我一马,这样的话了。

    如此低声下气的一封求和书。

    徐阶却没有收到高拱的回信。

    反而,在今日收到了高拱的答案。

    他不愿放过自己,他再次举荐了海瑞前来。

    让这把曾经“伤害”过先帝的利剑,插进自己的胸脯之中。

    徐阶缓缓起身,走出了书房,夕阳的余晖洒在他那张刻满岁月痕迹的脸上。

    他的眼神浑浊而疲惫,曾经犀利的目光如今只剩下无奈和沧桑。

    额头上的皱纹如沟壑般纵横交错,仿佛诉说着他一生的权谋争斗与风雨沧桑。

    他曾经在朝堂上有过意气风发……也有殚精竭虑……

    他叹了口气。

    但这个时候的他,早已不是那个能左右朝堂风云的徐阶了。

    此时的他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