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当众念出(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朝会的三日后,皇帝陛下正式下旨,准许了高拱就科道言官就风闻奏事进行约束的奏疏。

    言官们吵吵嚷嚷了大半个月,最终还是抵挡不住这天的到来。

    而高拱的名声,在清流之中,也越发的坏了起来。

    但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在清流之中名声坏了起来,但在另外其他群体中,却好了起来。

    高拱自诩为李悝,商鞅,王安石,天天嚷嚷着要变革,要让大明国库充盈,百姓生活富足。

    可在这些言官看来,所谓的变革,便是把老祖宗的规矩,变了又变,改了又改,错了又错。

    最后发现,还是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对……只能遵循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才能长治久安……

    一动不如一静,这还是大多数官员的认为……

    …………

    一个月后。

    海瑞的奏疏终于进入了内阁,到了高拱的手中。

    文渊阁位于皇宫东南部,具体位置在午门内之东、文华殿南。

    起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于永乐十九年建成文渊阁,其位于午门之内,面对皇城,刚开始的时候,是翰林院所在地,自成祖皇帝组建内阁之后,翰林院便从文渊阁中迁出,这里也成为了内阁官署。

    文渊阁共十间房,西五间中间的一间上悬牌匾“文渊阁”,左右分别有制敕房,西边为阁臣拟票场所,东边专藏典籍。

    在天顺年间,皇帝陛下命工部修整文渊阁门窗,增置门墙,从此,文渊阁成为一个在独立的小院……

    内阁也从永乐年间的皇帝秘书发展到了权力中心。

    大明帝国建立二百年后,内阁与文渊阁变合二为一了,说入阁为宰辅,“凡入内阁曰直文渊阁”。

    内阁之中。

    高拱坐在主位,而张居正,郭朴两人分左右而坐。

    他们皆是一身红袍。

    今日所议之事,便是海瑞去了应天府抓走徐阶儿子,孙子的事情。

    这个时候,徐璠,徐琨等人已经被关了两个多月了。

    海瑞将徐璠等人抓走之后,也不急着盘问,先是派人调查,走访,在掌握更多证据的时候,才上书朝廷。

    将徐阶家中侵占田地的数额,以及百姓的怨声载道全部奏陈皇帝。

    奏疏到了内阁之中,按照惯例,理应由内阁先议上一议,然后,再去面圣奏陈处理结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