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头晕目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听着陈太后的话,冯保大喜,他起身退下,准备旨意。

    走出了慈庆宫后,冯保的大喜,便渐渐消失,他心头蒙上了一层疑惑。

    好像,陛下从未发一言。

    这……

    这不对劲啊。

    陛下聪慧,这种大事,任凭两宫太后商议,处置高拱?

    猛然间,冯保停止了脚步。

    他忽然想到了一种可能。

    陛下,是有意为之的。

    他想打压高拱,却又不想一下子把高拱击落尘埃。

    打压高拱,饶不了高拱的是两宫皇太后。

    能够饶恕高拱,重新启用的,却是皇帝陛下。

    冯保想到这里,呼吸渐渐紧促起来。

    他重新走了起来,不过这次的步伐却慢上很多。

    他在思考。

    自己在这里面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

    是弃子吗?打压完高拱,用来安抚的弃子……

    想到这里,冯保内心一惊,不过片刻之后,他也想通了。

    他不会是弃子。

    若是还需实质性的牺牲来安抚,那便没有打压高拱的必要了。

    经此一事之后,他才能真正算作对陛下有用的人,因为陛下需要他跟高拱的矛盾,也需要高拱跟张居正的矛盾。

    想到这里之后,冯保便知自己这次倒高,绝不会大获全胜,不过,他也不气馁……

    因为冯保明白,在大明的朝堂之上,不管是内臣,还是外臣,都犹如似置身于汹涌澎湃的海浪……

    一浪高过一浪的局势起伏,是常态。

    当一股新的浪潮在高歌猛进,势头越来越高的时候,前浪不得不被迫下降。

    只要为人臣子,巅峰便难以永恒,盛极而衰是常情。

    越是看似风光无限时,越需警惕急转直下的危机,就如同那高耸的浪头,终会因后续力量的不足而跌落,能在跌宕中保持清醒,在起伏间坚守初心,方为生存之道……

    冯保没有想错,而等到冯保走后。朱翊钧才叹了口气表达了自己的态度:“高拱专政跋扈,在父皇在世的时候,便引人议论非议,但他终归是父皇病榻所托的顾名大臣……”

    而后,陈太后,李太后同时看向朱翊钧。

    “陛下,你……”陈太后看着朱翊钧本想问皇帝是否有其他不同的想法,不过,话到了嘴边,还是停下了。

    她终归不是皇帝的亲生母亲。

    而朱翊钧当然清楚陈太后的顾虑,他看向陈太后:“母后,你发了懿旨遣送高拱回乡,那日后,朕若想启用,可以发圣旨将高拱复召吗?”

    “当然可以……”陈太后点了点头。

    陈太后同意了,但李太后却不同意:”为何要复召他,他行事跋扈,有欺压幼主之嫌,让他归乡,已是恩赐了。“

    “降职录用呢。”朱翊钧再次问道。

    “陛下,朝堂之上,良臣贤臣,比比皆是,何必在高拱身上多费心神,那个张居正,还是你的老师,由他担任内阁首辅,岂不更好。”李太后赶忙说道。

    她想打消皇帝的幼稚想法,在李太后看来,什么托孤顾命大臣,那都是臣子自我感觉良好,拿来吹嘘的手段,这层身份对于皇帝,对于,她与陈太后,毫无意义。

    高拱跋扈,即便降旨录用,那又如何?

    他能痛彻心扉,不在嚣张?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岂会因一时之挫折,而改变自己呢……

    有这闲工夫,何不在寻一个良相辅佐。

    而朱翊钧听完李太后的话后,从椅子上下来:“母后,张居正是朕的老师,可高拱,却是父皇的老师……”

    “父皇这般相信,重用于他,定是有着父皇自己的考量。”

    “朝中之事,颇多还需高拱主持,他为首辅六年,尽心尽力辅佐先帝,有功劳,也有苦劳……”

    “朕可负高拱,但却不能负先帝……”

    说完之后,朱翊钧朝着两宫太后躬身行礼,随后,不等两人反应,转身便走。

    “陛下,你要去哪里?”

    朱翊钧听到李太后的话,仿佛没有听到,他径直的走出宫殿,而后带着一众随从离开。

    李太后脸色有些错愕。

    而陈太后却在这个时候开口说道:“世宗皇帝陛下在时,便常夸陛下有其风范,世宗皇帝陛下十四岁从湖北来到了京师,宫中没有依靠的情况下,便能亲政掌权,陛下有其风范,行事自有决断,你我,不用多问了。”

    “姐姐,这我明白,可高拱着实可恨,若不惩治,恐怕人效仿啊……”

    “现在不正在惩治?”陈太后缓缓说道。

    李太后当局者迷,在听完陈太后的话后,渐渐平静下来……她并不是愚笨之人,在平静之后,她也想到了一些……

    清晨的阳光还未完全驱散京城的薄雾。

    皇宫内,内阁、五府、六部的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