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集 尧舜禅位(2/7)
。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过客遮荫,并结出鲜桃为后人解渴,称作邓林。夸父死后,身躯变成一座大山,称为夸父山,在今灵宝市阳平镇东南,灵湖峪和池峪之间。
以上所停是乃神话,但亦反映一段上古历史。
历史真相:夸父族生于极北海外大荒之地,忽遇极夜现象,失去太阳踪迹。极夜导致粮食无法生长,部落生存受到极大威胁。于是夸父带领部族南迁,追寻太阳踪迹。但在途中又遇干旱,黄河、渭水干涸,于是夸父复带部众前往大泽寻找水源。结果在寻水途中误入沙漠,全族皆因干渴而死。此极夜与干旱天灾记载,是谓夸父灭族真相。
帝喾不知在位几许年而崩,庶长子挚继立,称为帝挚。
帝挚:先父诸妃之中,我母班位第四,其职不尊。然于诸兄弟中,我年最长,故受群臣拥戴,得登帝位。挚其不敏,愿让位于贤者。
众臣:若无嫡子,庶立其长,礼也。陛下嗣位,理所应当。
帝挚:既然如此,我权代之,贤至则让。
挚在位九年,其政微弱。异母弟唐侯放勋德盛,诸侯归之。帝挚亦服放勋之义,乃率群臣造访唐邑,致禅于弟。唐侯自知有天命在身,乃受兄长禅让,是为帝尧。
帝尧登位天子,乃封兄挚于帝喾故都高辛。群臣拥戴帝尧,皆称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因放勋初封于陶,又封于唐,故有天下之后,又自号为陶唐氏。
传令官画外音:帝挚在位九年,禅位于弟放勋,称帝尧。奉帝尧天子诏旨,命建都唐国故城平阳,临汾之城是也。始建政制,设官分职。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居东、南、西、北四方,观察天象制定历法,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以授民时,名为四岳。定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年,每三年置一闰月,使每年农时正确,不出差误。
尧虽为帝,依然住茅屋,喝野菜汤,穿葛麻粗布衣。
帝尧:传我命令,各司守公堂,皆在门前设立谏鼓,司吏听到鼓声,立刻接见进谏者。
诸臣:喏!
帝尧:又在交通要道设立谤木,柱旁有人看守;民众若有意见,许其向守者陈述。
诸臣:喏!
帝尧:如有重大冤情,非要亲自上陈寡人者,看守人必要给予指引。
诸臣:喏!
春光灿烂,万物复苏。帝尧率功臣九人,常深入穷乡僻壤,到山野间求贤问道。于是便到汾水北岸姑射之山,去参拜四位有道名士:方回、善卷、披衣、许由。因见善卷重义轻利,不贪富贵,帝尧遂执弟子之礼求教。又闻披衣居于蒲谷山,亲往拜之为师。
帝尧升殿,因问许由。
帝尧:我自觉德薄,欲推位让贤。啮缺可为天子乎?我欲使王倪请之。
许由:若果如此,则天下危矣。
帝尧:敢问其由?
许由:啮缺聪智敏捷,但明于止过,却不知过失之因。若使为天子,必崇智而弃天然,以己意分别事物,处处干涉,应接四方,改变自然,万物不宁。虽世人效法其行,但为诸侯则可,而不可做天子。若使治理天下,必生动乱,是臣子之灾,君主之害也。
帝尧:信哉此言,此事再议。我欲奉行仁义于天下,使万民得利,可乎?
许由:陛下若果如此,恐必将被天下耻笑也。
帝尧:因何所故,而作如此危言?
许由:天下庶民,不难笼络。爱之则近,利之则徕;褒之则勤,恶之则散。若使民得利是谓仁义,则举世假借仁义取利者必多。如此仁义非但不行,且为虚伪工具。欲凭一人决断以使天下获利,统一号令则可。陛下只知贤人可利天下,而不知贤人更可害天下也。
帝尧:日出东方,火把不熄,如此微光,岂非多余?大雨刚过,又去浇园,岂非徒劳?不才如我,难为天子,尸位素餐,惭愧无地。请许将万民以托先生,必致天下太平。
许由:陛下治理天下,升平日久,万民欢悦。既天下已平,我岂为名首?名从属于实,我不为虚。君其归乎!天子于我无用。所谓疱厨不供,祭祀亦难替代烹调也。
许由辞帝出宫,逃到箕山之下,颍水之阳,耕田而食。时有阳城大贤,山居不营世利,在树上筑巢而居,时人号曰巢父。因慕许由贤名,迁来箕山之下,与其同耦。
时隔未久,帝尧又命人寻来,聘请许由为九州之长。
许由:此言不堪以闻!
许由说罢,便抛下天使,跑到河畔去洗耳。巢父牵牛去河边饮水,便问原因。
巢父:子就水洗耳为何?
许由: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以求陶冶情操,非求禄位;纵情游闲,以求安然无惧,非贪天下。帝尧不胜哓哓,前以帝位让之,是我不从;今又使人请我为九州长,辱我双耳。故此就水而洗之。
巢父:子若处高岸深谷,谁能见之?子故浮游,欲闻求名声于世,帝尧故慕虚名,以让子也。子故作清高,脏此河水,污吾犊口!
巢父
以上所停是乃神话,但亦反映一段上古历史。
历史真相:夸父族生于极北海外大荒之地,忽遇极夜现象,失去太阳踪迹。极夜导致粮食无法生长,部落生存受到极大威胁。于是夸父带领部族南迁,追寻太阳踪迹。但在途中又遇干旱,黄河、渭水干涸,于是夸父复带部众前往大泽寻找水源。结果在寻水途中误入沙漠,全族皆因干渴而死。此极夜与干旱天灾记载,是谓夸父灭族真相。
帝喾不知在位几许年而崩,庶长子挚继立,称为帝挚。
帝挚:先父诸妃之中,我母班位第四,其职不尊。然于诸兄弟中,我年最长,故受群臣拥戴,得登帝位。挚其不敏,愿让位于贤者。
众臣:若无嫡子,庶立其长,礼也。陛下嗣位,理所应当。
帝挚:既然如此,我权代之,贤至则让。
挚在位九年,其政微弱。异母弟唐侯放勋德盛,诸侯归之。帝挚亦服放勋之义,乃率群臣造访唐邑,致禅于弟。唐侯自知有天命在身,乃受兄长禅让,是为帝尧。
帝尧登位天子,乃封兄挚于帝喾故都高辛。群臣拥戴帝尧,皆称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因放勋初封于陶,又封于唐,故有天下之后,又自号为陶唐氏。
传令官画外音:帝挚在位九年,禅位于弟放勋,称帝尧。奉帝尧天子诏旨,命建都唐国故城平阳,临汾之城是也。始建政制,设官分职。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居东、南、西、北四方,观察天象制定历法,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以授民时,名为四岳。定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年,每三年置一闰月,使每年农时正确,不出差误。
尧虽为帝,依然住茅屋,喝野菜汤,穿葛麻粗布衣。
帝尧:传我命令,各司守公堂,皆在门前设立谏鼓,司吏听到鼓声,立刻接见进谏者。
诸臣:喏!
帝尧:又在交通要道设立谤木,柱旁有人看守;民众若有意见,许其向守者陈述。
诸臣:喏!
帝尧:如有重大冤情,非要亲自上陈寡人者,看守人必要给予指引。
诸臣:喏!
春光灿烂,万物复苏。帝尧率功臣九人,常深入穷乡僻壤,到山野间求贤问道。于是便到汾水北岸姑射之山,去参拜四位有道名士:方回、善卷、披衣、许由。因见善卷重义轻利,不贪富贵,帝尧遂执弟子之礼求教。又闻披衣居于蒲谷山,亲往拜之为师。
帝尧升殿,因问许由。
帝尧:我自觉德薄,欲推位让贤。啮缺可为天子乎?我欲使王倪请之。
许由:若果如此,则天下危矣。
帝尧:敢问其由?
许由:啮缺聪智敏捷,但明于止过,却不知过失之因。若使为天子,必崇智而弃天然,以己意分别事物,处处干涉,应接四方,改变自然,万物不宁。虽世人效法其行,但为诸侯则可,而不可做天子。若使治理天下,必生动乱,是臣子之灾,君主之害也。
帝尧:信哉此言,此事再议。我欲奉行仁义于天下,使万民得利,可乎?
许由:陛下若果如此,恐必将被天下耻笑也。
帝尧:因何所故,而作如此危言?
许由:天下庶民,不难笼络。爱之则近,利之则徕;褒之则勤,恶之则散。若使民得利是谓仁义,则举世假借仁义取利者必多。如此仁义非但不行,且为虚伪工具。欲凭一人决断以使天下获利,统一号令则可。陛下只知贤人可利天下,而不知贤人更可害天下也。
帝尧:日出东方,火把不熄,如此微光,岂非多余?大雨刚过,又去浇园,岂非徒劳?不才如我,难为天子,尸位素餐,惭愧无地。请许将万民以托先生,必致天下太平。
许由:陛下治理天下,升平日久,万民欢悦。既天下已平,我岂为名首?名从属于实,我不为虚。君其归乎!天子于我无用。所谓疱厨不供,祭祀亦难替代烹调也。
许由辞帝出宫,逃到箕山之下,颍水之阳,耕田而食。时有阳城大贤,山居不营世利,在树上筑巢而居,时人号曰巢父。因慕许由贤名,迁来箕山之下,与其同耦。
时隔未久,帝尧又命人寻来,聘请许由为九州之长。
许由:此言不堪以闻!
许由说罢,便抛下天使,跑到河畔去洗耳。巢父牵牛去河边饮水,便问原因。
巢父:子就水洗耳为何?
许由: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以求陶冶情操,非求禄位;纵情游闲,以求安然无惧,非贪天下。帝尧不胜哓哓,前以帝位让之,是我不从;今又使人请我为九州长,辱我双耳。故此就水而洗之。
巢父:子若处高岸深谷,谁能见之?子故浮游,欲闻求名声于世,帝尧故慕虚名,以让子也。子故作清高,脏此河水,污吾犊口!
巢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