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集 王母娘娘(4/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相似。

    牛郎织女相会,是因天河每年七月七日适逢一次枯水期,并不需要喜鹊搭成天桥。而真正需要爬上鸟背,一年相会情郎一次之悲情主角,却正是西王母!也正因有其与东王公一年一会,方至有许多关于王母亲生女儿记载,留于人间后世。

    晋葛洪《神仙传》:太真夫人,王母之小女也。年可十六七,名婉,字罗敷。

    南朝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右英夫人,阿母(王母)第十三女。紫微左宫王夫人,讳清娥,字愈音,阿母第二十六女也。

    唐杜光庭《墉城集仙录》:瑶姬,西王母之女,称云华夫人。

    可见王母娘娘所生女儿,有如此之多!

    但最终结局,因世间历代儒生作祟,西王母并未与东王公成为永久夫妻。

    根据历代儒生所撰轶闻野史,王母娘娘先后得遇周穆王、燕昭王、汉武帝,乃至宋徽宗等人间帝王,皆有颇为暧昧交往。王母多情,皆是世间儒生为媒,乱点鸳鸯谱所致。

    至宋代以后,王母方才终于停止滥情,嫁与昊天金阙玉皇大帝,被封为正宫皇后,坐镇瑶池,母仪三界。只因此前私生女众多,为维护仙家血统,并渐渐演化成凶恶丈母娘形象。

    而西王母之前夫东王公,则随着上古神话信仰没落,渐渐淡出世人视野。只有少数道教典籍,尚还会收入东王公名字,但对其与王母曾有婚史,皆都遮遮掩掩,甚至隐讳不提。

    但东汉有个道士名叫郭宪,曾着《汉武洞冥记》一书,却将西王母与东王公吵架反目,直至离婚分手秘事抖落出来。

    原文记载:昔西王母乘灵光辇,适东王公之舍;弃其马游於芝田,乃食芝田之草。东王公怒,弃马於清津天岸。

    此说起源,出自东方朔上汉武帝奏疏。说西王母乘坐香车,登门去访前夫东王公,但因忘拴住驾车天马,致将东王公芝田中仙草吃光。东王公本来便对西王母移情别恋玉皇大帝耿耿于怀,于是借题发挥,怒形于色,将天马撵走,弃于清津天岸。王母娘娘赌气,二人就此分手,再无联系。说其再无联系,是因自此之后,再不见关于东王公任何记载。

    直到元代无名氏所着《三教搜神大全》,方才揭开就中分手内幕,暴露失联真相。

    其文载曰:东皇公号日元阳父。考之仙经,或号东王公,或号青童君,或号方诸君,或号青提君。名号虽殊,即一东华也。圣朝至元六年正月某日,上尊号曰:东华紫府少阳帝君。

    由此迷案揭晓,原来东王公并未凭空消失,而是经过改名换姓,并升为东华帝君!

    关于西王母以往由来之事,始末根由之变,基本如此,无须赘述。

    关于西王母娘家血亲,历代神话及民间传说皆甚了了,但有一人众所周知,不得不提。因适才说到刘沉香劈山救母,此人便不得不说,乃是王母内侄,二郎神杨戬。

    杨戬俗称二郎神,昵称杨二郎,尊号清源妙道真君,或曰二郎显圣真君。

    二郎神信仰起于唐代,两宋时期信仰大盛,终被纳入国家祭祀,并载入史册。

    民间更加极崇二郎,其后更敷演出“担山赶日、劈山救母、弹打双凤、梅山结义”传说,又因《西游记》及《封神演义》渲染,便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尤其在《封神演义》书中,杨戬是以主角身份出现,所占回目极多,形象愈加丰满,以至成为后世永久定位。在此书中,杨戬出于玉虚宫门下,师从玉鼎真人,助周伐纣,屡在危难之中独撑大局。又颇具智谋,人缘极佳,最终肉身成圣,受封清源妙道真君。

    二郎神人物形象,出于宗教典籍《二郎宝卷》、《惠民大帝解厄新忏》、《祈祥品经》,文学作品《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以及各类神话传说。外表为三眼少年,容貌俊秀、身佩三尖两刃刀,更有梅山六兄弟及神犬神鹰追随,神通广大、变化多端。在中国古代传说和民间俗神信仰中,不仅神威显赫、善猎能战,而且正直仁义、为民除害、显圣护民。但无论哪个来源,均说其为独子,并未提及其有长兄。

    至于因何称为二郎,传谓其生母尊天为大,故号独子为二郎。此说乃系民间衍变,不足采信。实则二郎神由来,与杨戬无甚关系,而是出于李二郎、赵二郎、杨二郎三个传说。

    在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二郎神影响相当广泛。自古以来,多以四川灌口为二郎崇祀正宗,有都江堰岷江东岸二郎庙为证。四川民间对二郎神崇拜也最兴盛,凡驱傩逐疫、降妖镇宅、整治水患、节令赛会等民俗行为,莫不搬请二郎。有关二郎大量传说,被编入多种戏剧,甚至影响山川地名。然而要问这位二郎神究竟何姓何名,却又是重重迷雾,难以言明。

    以灌口二郎庙为例,种种异说在此就有集中反映。按《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此庙应为道观,所奉二郎神乃是宋真宗敕封赵昱,圣号清源妙道真君,俗称赵二郎。

    但赵二郎乃是文官,庙中二郎神塑像却是顶盔戴甲、粉面无须青年郎君,便不相符。又额上多生一只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