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集 国人暴动(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反而任用荣夷公为卿,使其掌管国事。

    周厉王改革井田,专利山林湖泽,终导致国人不忿,诸侯反周。

    在今南阳东北,有周室附属诸侯噩国,因见周朝势力衰弱,乘机反叛。

    噩侯联络南淮夷及东夷部落,出兵进攻周朝东南疆域。声势浩大,气势凶猛,一直打到东都成周洛邑附近。

    周厉王闻报大怒,遂调周军西六师,并北部殷八师,从西、北两个方向,向河洛地区聚集,前往征伐。时有大将姬禹,率武公私家兵车百乘,厮御二百,徒兵千人参战。

    经过激烈战斗,周军击败噩侯,厉王命杀噩侯全族,噩国除灭,成周得安。

    未料这边攻噩得胜,那边淮夷又反,发兵相攻。

    周厉王命虢仲率兵反击,三战不利,未能取胜。厉王好亲临成周,指挥反击,自洛水上游连续多次反攻,淮夷支吾不住,只得败退。

    两次胜利,周室军威大振,天子威名大噪。

    周厉王虽然自负,却非昏庸之人,却从胜利中看到周朝衰落,王室不振。噩国、淮夷反叛,楚国公然称王,诸侯肆无忌惮互相攻伐,周王天子将要失去共主地位,王国经济走向崩溃,其象已显,勿庸置疑。周厉王升朝坐殿,召集众臣。

    厉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若不革命,则必沉沦。

    于是实施改革,先从贵族开始,史书称为“厉始革典”。

    自武王克商建周以来,周公、召公是为世袭辅政大臣。厉王见二公固执旧制,故此起用荣夷公、虢公长父担任卿士,分署内外,治国御敌。

    周公、召公强烈反对,认为天子不用旧章旧臣,是属尔德不明。二公既然反对,举国及天下皆说周厉公昏庸,甚至暴虐。

    无论众官及诸侯如何反对,周厉王改革亦属颇见成效。十数年后,周朝在戎夷蛮狄心目中天下共主地位开始恢复,渐渐不敢轻犯中原。

    如此一个周天子,按说应为中兴之主,当为后世歌颂。未料只因厉王高压止谤,终于引发国人造反。周厉王三十七年,国都城内百姓“不约而同”起来反叛,袭击王宫。

    周厉王:速传我令,调兵平叛!

    近臣答:我周朝向来寓兵于国,国人即兵,兵即国人。国人暴动,调集何人平叛?

    周厉王哑口无言,只得带领亲信逃离镐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地。此事震惊天下,后世史家便名曰“国人暴动”。

    国人进攻王宫,厉王太子姬静与召公之子自**好,于是逃出太子宫,躲藏在召公家里,不敢出来。国人知道此事,将召公府宅包围起来,要求交出太子,必要当面杀死,方肯罢休。召穆公命己子将太子请上厅堂,老泪纵横。

    召穆公:昔我多次劝谏,天子不听,故有今日之事。今若被国人杀害太子,则天下必谓我为发泄怨恨,唆使国人为之。但若其不得太子,则必不去,当如之何?

    太子静:国人欲诛者,乃是太子。我出去便是,绝不连累明公。

    召穆公:岂有此理!我闻忠臣事其国君,处危不怨,受责不怒。况我身为共主重臣,世代奉事天子哉?我便以全家老小性命,亦必保太子无虞。

    召公子:父亲,儿有一计,可救太子,亦可免全家老小于难。

    召穆公:你小小娃儿,计从何出?

    召公子:太子常处深宫,国人不识。孩儿与太子年龄相当,今可代其出见国人,任由处置。则太子获救,家人得全,有何不可?

    太子静:绝计不可!

    召穆公:我的儿!

    府门外传来国人喧哗之声,如同惊涛骇浪,家人乱作一团,惊慌失措。

    召公子:父亲,不必犹豫,何需悲伤?其事急矣,请速决断。

    太子静:待我自己出去,绝不牵累我兄。

    召穆公:且慢!左右,将太子衣衫扒下,禁入空壁之中。

    家兵:喏!

    家兵上前执住太子,不由分说,扒脱衣衫,拥入空壁密室。

    召公子从容上前,将太子所脱衣冠穿戴于身上,扎束停当。召穆公面对亲生之子,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召公子:父亲止悲。儿为太子赴死,死得其所。

    召穆公于是止悲,拭去泪水,手牵亲子,在家人簇拥下走出厅外。

    府门打开,国人见召穆公手拉“太子”而出,鼎沸渐息。

    召穆公:尔等所反,乃是天子。今天子去国远遁,其事便休。尔等聚而不散,却是为何?

    国人:昏王虽逃,太子犹在。孽根不除,我等不散!

    召公子:本及子在此,尔等又敢怎样?

    国人:杀!

    造反国人失去理智,齐拥上前,将召公子乱刃杀死。召穆公痛极而抖,忍泣吞声。

    空壁之中,太子静仰面吞泣,泪如雨下。

    府门之外,暴乱国人散去,只留下召公子遗体横卧阶下,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事件悬疑:周厉王与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