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集 晋阳大战(5/7)
齐景公览书,便明其情。因等待晋国内乱已久,今见中行氏及范氏前来求救,不由大喜,自谓从此能够插手晋国内政,夺其伯主之位。遂立即修书遣使,共约鲁定公、卫灵公,分别会盟,商讨救援朝歌之事。
与此同时,戎狄之主也已接到中行寅求救书信。因闻来使陈说,晋国大军主力皆被赵鞅带往朝歌,绛都只有智氏一族军队驻守,因而大喜,便即引军南下,向绛都发起突袭。
未料荀跞老谋深算,早已增设严备,并亲率家甲百计死守,终使绛都稳如泰山。
时有赤狄族首领小王桃甲,居住晋国北境。近百年前,赤狄潞氏、甲氏、留吁、铎辰诸部,先后被晋景公击灭,部众成为晋国诸大夫家农奴。其后赤狄不断起兵反抗,屡败屡战。此番晋国内讧,小王桃甲闻而大喜,便趁机复聚族人起义,杀死家主,随戎狄围攻晋都。
未料荀跞善守,戎狄之军久功不克,不久缺粮,意欲退兵。复被荀跞算到,趁夜引兵出城突袭,戎狄大败而逃。小王桃甲逃入朝歌,与士吉射、荀寅会和,析成鲋逃奔洛阳。
赵鞅闻说绛都危而复安,遂命并力攻打朝歌。
齐、宋二侯在姚地相会,商讨救援范氏事宜。齐景公遣使潜入朝歌,挑唆范氏、中行氏,命其余党在晋国境内作乱,以使齐、卫、鲁、宋联军趁便入晋,师出有名。
二卿大喜,乃派家臣籍秦、降将高强,从朝歌突围杀出,往旧邑率领族人造乱。籍、高二人饱食战饭,趁夜杀出,因皆是万人之敌,又趁晋军不备,果被二将杀透重围。
籍秦、高强分别回到中行及范氏二卿封地,召集族人为乱。
是年冬,籍、高二人引军会合,进攻晋国潞邑。齐景公闻报,遣使致书郑献公,使其出兵,与范氏家军联合,进攻赵氏封邑百泉。
赵鞅闻说封邑被攻,只得解去朝歌之围,分兵往救。
朝歌围解,籍、高二人目的达到,亦皆止攻。于是两下罢战,各自休整。
经过一年休整,赵鞅再次出兵。
此番兵分两路,一路佯攻朝歌,围而不打,一路向邯郸发起猛攻。
邯郸氏赵稷不敌,遣使向齐国告急。
齐景公闻报,联合卫灵公共同发兵,一面救援邯郸,同时包围赵氏基地五鹿。复派卫国大夫孔圉为使,联络鲜虞人进伐晋国,攻占棘蒲,企图逼迫赵鞅撤围邯郸、朝歌。与此同时,齐景公并调拨大量粮食,由郑国子姚、子般引军押运,往援朝歌。
士吉射率军出城,迎接运粮援军,赵鞅调军拦截,双方遇于戚邑铁丘。
赵军眼见敌众我寡,士气不振,忧心忡忡。赵鞅见此,当众起誓:
范与中行氏违背天命,斩杀百姓,欲专权晋国,并灭晋侯,先君依靠郑国之助,才得保全。今郑国无道,弃我国君而助权臣,逆天而行。我从天意并行仁德,此战必胜。如能胜敌,上大夫得县、下大夫得郡,士得良田十亩、庶人工商可为官,奴隶亦可获得自由。
众军听罢,士气大振。赵鞅续道:
赵志父若能胜敌,必将洗脱前罪,复得宠于君。若是战败,愿接受绞刑,死后以大夫之礼下葬,用三寸桐棺,不用衬版外椁,不饰车马,耻葬先祖墓地!
诸将听罢,热血沸腾,皆都忘记恐惧,只欲拼力决战。
画外音:赵鞅铁丘战前誓师,成为后世兵家楷模,永留青史。至商鞅变法时,甚至将赵简子此篇誓词加以编纂,使为定制;并作为秦国军法国政,是谓军功赏爵制度。
晋定公十八年,八月初七日,赵、郑两军对垒交锋。
赵鞅身先士卒,大夫邮良为御戎,卫太子蒯聩为车右。因见敌众我寡,赵鞅高呼道:
我先祖毕万者,匹夫也!连续七战,生俘敌将,获马四百匹,犹得善终正寝。诸公努力,我等不死于敌手也!
说毕,命令擂鼓鸣号,身先士卒,冲向敌阵。晋军敢死队在前,随主将拼命冲向郑军,身冒矢雨,其猛如虎。
郑军亦奋勇相迎,赵鞅右肩中伤,倒伏车中。
蒯聩以戈扶之,赵鞅重新站起,继续率军作战。
晋军看见主帅如此,士气愈加高涨,迅猛向前冲击,郑军节节败退,死伤大半。
赵鞅终因伤重离开战场,卫太子蒯聩指挥追击。郑军尽弃粮草辎重,夺路而逃。
铁丘之战,晋军全胜。
赵鞅因恐再次与范氏陷入相持,难免后院起火,故此宣布乘胜撤围朝歌,班师回军。
晋军以少胜多大败郑军,赵鞅由此名声大噪,被晋人视为天人。
此战后不久,晋国正卿智文子荀跞油尽灯枯,是年秋驾鹤西去。
由是赵鞅继荀跞担任执政正卿,独掌晋国大权。赵氏家族继赵盾、赵武之后,赵父志是为第三位正卿,嬴姓赵氏开始实现再度腾飞。
孔子闻此叹道:赵鞅已经得志矣!
赵鞅为执政卿后,首要之事就是重组内阁,清算范氏与中行氏残余势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