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集 遍地烽火(6/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中,封张耳之子张敖为成都君。又派使者前往祝贺武臣称王,并令催促发兵,向西攻入函谷关。

    武臣虽然受封为王,复领陈王之命,但自知不是章邯对手,因此犹豫不决。

    张耳劝道:今大王自立,是为张楚王陈胜最不喜者,不过为使大王替其西攻强秦,才来祝贺,顺水推舟,封以赵王之号。一旦楚国灭秦,陈胜必来攻打赵国也。

    武臣:我亦知此意。然则我等家属皆被楚王所拘,岂可抗命?

    陈余:臣有一计,可保我等家眷平安。

    武臣:公有何妙策?请道其详。

    陈余:章邯善战,天下无敌。大王不要向西,可北略燕、代,南收河内,以壮势力。

    武臣:卿言甚善,上之上策。传我命令!以上将韩广为主帅,往北攻略燕地;李良为东路副将,往攻常山郡;张黡为西路副将,往攻上党郡。先定燕赵,后议西伐关中。

    一声令下,三路赵军齐出,势如风雷。

    韩广引领数千精卒,率先攻取燕地,兵入蓟城。然而却在部将蛊惑之下,亦效武臣之举,就此自立为燕王,不再接受赵王武臣管辖。

    消息报入邯郸,赵王武臣大怒,便亲率张耳、陈余北上,进攻燕国,讨伐不臣。

    前至蓟城,武臣亲自微服出行,前往敌营周围,探察地势。

    未料燕国此时闻说赵王来伐,早已暗伏十数路哨探,并派巡骑,日夜防备。武臣探明敌营方位,正欲返回,便被燕军巡哨捕获,将赵王交付主将。

    赵王随从有落网者,弃马穿林而回,归报张耳、陈余:大王探营,被燕军所获!

    张、陈二将闻而大惊,急遣使赍持重礼,前往燕国军营交涉,要求归还赵王。然而三批使者派出,都被燕将所杀,有去无还。张耳再欲遣使前往,但却无人敢去。

    便在此时,忽听营门有人高叫:我欲进见将军,去救赵王,你等因何拒绝壮士!

    张耳:帐外何人声唤?

    门军:有军中末卒,自告奋勇出使燕营。因其位卑,不敢令其入见。

    张耳:英雄不问出身。既是如此,请其入见。

    门军领诺,遂带来人入帐,向陈余、张耳施礼拜见。

    张耳:卿有何计,可救赵王出险?

    末卒:并无甚妙计,只以利害说之,但对二位将军当有不敬不辞,先请恕罪。

    陈余:你且试以说我,若能说通,便请你为使。

    末卒:某至燕营,便对其将假称:今燕王自立,赵王本欲效陈王所为,遣使为贺;都是张耳、陈余一力怂恿,方才引军来伐。其二人其实借刀杀人,欲使赵王死于燕王之手,以为口实,号令天下,使诸侯归怨于燕,鼓众以击之。将军如杀赵王,则遂张耳、陈余二人心愿,燕王必成众矢之的,好不容易所创基业,就此休矣。未知此言如何?

    陈余及张耳闻此,皆都大为惊奇,转思其言,相视大笑。于是便遣其为使,前往燕营。

    末卒奉命为使,来见燕将,复以前言说之。燕将听罢,深谓其言有理,于是释放赵王武臣,并遣部将率兵护送,回至赵军大营。

    此卒可谓能言善辩者,大有苏秦、张仪之风,可惜史册未留其名。

    再说第二路赵军,在大将李良率领下北出邯郸,一路势如破竹,迅速平定常山郡。

    赵王武臣闻报甚喜,又命其引军西向,前往攻打太原郡。李良率兵到至石邑,因有秦兵扼守井陉关,赵军不得前进。

    秦国守将诈称秦二世有招降圣旨,不封函口,呈递李良,劝其投降,为秦朝效力。

    李良不理劝降诏旨,但又无法破关,就引军返回邯郸,请求增兵,再来攻伐。当回至赵都,远远看到邯郸城楼之时,忽见一支人马自城中突出,迎面驰来。(本集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