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集 郦生说齐(2/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何:项王若是不胜,则必越梁国以退,必又难逃汉军追击,大王以为然否?

    英布:然也,此理天下共知。

    随何:臣故说楚军虽强,不足恃也。假使楚军胜汉,则诸侯危惧,必要救援汉王;一旦楚强,恰会招来天下攻击。故臣云楚不如汉,形势显然。今大王不和汉而托楚,不谓惑乎?

    英布:若依先生之计,奈何?

    随何:只要大王出兵,项王定被牵制,数月可助汉王夺取天下。臣请大王提剑归汉,汉王定割土封赐,况淮南亦必为大王所有也。今献不称万全之策,惟望大王思之。

    英布:喏,谨遵先生教诲。但我叛楚归汉之事,先生幸勿泄露于人。

    随何:喏,下臣遵命。但只恐其树欲静,而风不能止也。

    正在此时,门军来报:楚国使者求见,现在府外。

    英布颜色更变,起身挥袖,示意随何退避。随何再拜而退,隐于屏帷之后。

    楚使登殿,开口便问:事情紧急,迁延不得。未知大王何时出兵,助楚伐齐?

    九江王正欲开口,只见帷幕一动,随何径直闯入殿中,直趋入席,坐在楚使上席。

    楚使:你是何人,如此无礼?

    随何:九江王今已归附汉王,你楚国有何资格,命其出兵?

    英布闻言大惊,楚使更是面无人色,当即起身要走。

    随何就座中拔剑,跃起身来上前,只一剑,便将楚使砍倒座间,血流满地而死。

    英布:随何,你意何为?

    随何:大王首鼠两端,犹豫不决,我为大王决之可也。事已至此,不可逆转矣。若令楚使回去,项王向来反目无恩,岂能容你?不如就此附汉,协同作战。

    英布苦笑:先生斩使扬言,已将孤逼入死地,不反而何?

    于是下令,尽杀楚使随从,就此发布檄文,大张旗鼓,起兵反楚。

    项王闻讯大怒,便派项声、龙且二将,领兵进攻淮南,亲自率军进攻下邑。

    果如随何所料,战争持续数月,龙且终于打败淮南军。英布与随何兼道西逃,回到荥阳,刘邦待如上宾,使人返回九江,收拢散兵数千归汉,皆都还给英布,请其屯扎成皋。

    刘邦据守荥阳,取用敖仓之食,与项羽对峙。

    项羽全力发动攻势,多次切断甬道,乃使汉军乏食。

    刘邦大困,采纳郦食其之策,欲复立六国贵族后裔,以分散楚军力量,增其敌对势力。

    张良急忙阻止:若如此,则大王永不得平定天下也。

    刘邦:然则战之不胜,又将绝粮,奈何?

    张良:为今之计,王可暂时示弱,遣使求和,割荥阳以东之地予楚,以换回太公、太媪、吕雉,就此罢战。然后回至关中,积蓄力量,厉兵秣马,数年再出。

    汉王向来能屈能伸,不以一时输赢为意,于是喜而从之,便亲写降书,派郦其食为使,前往彭城约和。

    项羽经过前番彭城之失,本来就十分后怕;此番再战,又见赵魏河北之地皆归汉王,亦心怀惧意,不欲与刘邦为敌。因览汉王降书,便欲就坡下驴,允其约和之请。

    亚父范增说道:此时汉军粮道已绝,陷于危殆,一击可胜。刘邦外表忠厚,其实是最无信义者,其后必叛。若释归关中,待其反时,复派大军往征,悔不及矣!

    项羽闻言有理,乃拒绝议和,与范增各引一军,急攻荥阳。

    刘邦大慌,手足无措。复聚群臣,计议对策。

    谋臣陈平献计:项王恃勇无谋,军中所仗恃者,惟亚父范增一人。范增性暴,而项王多疑自大,可用计离间,使彼君臣反目。则范增既不被杀,亦必见弃;范增即走,项王休矣。

    汉王大喜,宣布散班,单独留下陈平,与其计议用间细节,安排已定。

    项羽屡攻荥阳不下,便改变战略,派使入城劝降。

    刘邦依照陈平之计,命人准备丰盛筵席,赍捧美酒佳肴进献来使,因命陈平招待。

    陈平久在项王军中,自然认识来使,见面之后,故作惊讶,便作退避之状。

    楚使:且慢!陈将军既已归附汉王,你我便是各为其主,又何必闪闪躲躲?

    陈平:哦哦。我谓是亚父所遣使者,未料却是项王心腹。请恕在下失陪,贵使请便。

    说罢,立刻将笑脸换作冷面,更当来使之面,下令撤换佳肴,改以粗食以供。自己也抽身而去,换作小吏相陪。至于汉王刘邦,更是不予接见。

    楚使大为羞怒,便回来报告项羽,诉说亚父私通汉王,并得其尊重异常。项羽信之,便夺范增权柄,收回令符玺印,不再命其掌兵。

    范增大怒道:今天下大局已定,任君王自为可也。望乞骸骨,使回故乡终老。

    项羽不作挽留,允许范增辞归。范增由此离开军营启程反乡,但未到彭城,背生毒疮,当夜发作,死于营帐之中。可叹满腹智计,因胸中怀私,未得施展,终年八十一岁。

    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