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集 武帝求仙(4/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俭,每餐只吃一种荤菜,所有俸禄全部用以养客,以致家无余资。

    汉武帝因连年动兵,反击匈奴,故而耗费甚巨,入不敷出。河南人卜式上书,愿捐献一半家产,以助边事,而且别无所求。武帝以为奇事,乃问卿相重臣,对此意见如何。

    公孙弘奏道:厚施而不望报,此非人之常情。所谓有功不赏,有罪难罚。如其依仗此功,纵容子孙扰乱法纪,则无以绳之。依臣之见,陛下不可允准其请。

    武帝果听公孙弘之言,未予正式答复。

    元朔六年,淮南王刘安事发。公孙弘认为诸侯谋反,是自己为相不称,因此上书,请辞丞相之职。武帝赐予公孙弘牛酒布帛,不从其辞。

    元狩二年春,公孙弘薨逝于任上,为相六年,谥号曰献。其子公孙度时任山阳太守,天子恩命继嗣平津侯爵。提拔御史大夫乐安侯李蔡,接任丞相之职。

    元封年间,汉朝社会经济发展,国势强盛无比。为统一沿海地区,发展近海与远洋交通贸易,汉武帝加强造船业,建立水师,前后七次巡海航行。

    元封六年十月,汉武帝第四次东巡至海上,并查元封元年所派出海寻仙船队下落。此是秦始皇死后百年,第三次入海求仙浪潮兴起,规模、人数皆有过之而无不及。

    各地方士闻此,争先恐后来到京城,莫不自言手握禁方,能求神仙。

    时有齐人李少君,乃黄石公门徒,入山修道数十载,常行海上,遍游仙山诸岛。常对人自称七十岁,世人不知其寿究竟几何;连其籍贯及平生经历,亦都讳莫如深。精研祭祀灶神求福、种谷得金、长生不老方术;又善驱鬼神,擅用药物,自谓能使人返老还童。

    李少君因闻汉武帝好道,便对众徒说道:为师早在先秦之时,便自安期先生处获得炼丹秘方,但因家穷,买不起金石草药。今即天子好道,我欲求皇帝资财炼丹,岂不可乎?

    众徒闻此,无不称善。李少君遂率徒西至长安,将炼丹秘方上呈天子:丹砂可炼灵药,服之成仙。百年之前,贫道曾在海上遇到仙人安期生,常食火枣,其大如瓜。

    汉武帝大喜,当即赏赐李少君诸多金帛,命其炼丹。

    李少君曾与武安侯宴饮,座中有一老者,已经九十多岁,甚以长寿自负。李少君问其姓名家世,老者傲然告之。李少君笑道:我曾与公之祖父夜饮,彼时公且幼小,故我识你。

    老者不信,因问:仙师曾在何时何地见我祖父,其何相貌?

    李少君乃说其祖父相貌,竟然分毫不差。老者张口结舌,在座诸客无不惊奇。

    汉武帝案头有件古旧铜器,李少君见之,便对皇帝言说道:贫道认识这件铜器。春秋之时,臣往临淄齐宫,曾见齐桓公将其摆在床头。

    武帝细看铜器上刻字,果是春秋时齐国所铸。由此推算,李少君至少寿至数百岁矣。但观其相貌,看似只有五十来岁,脸色红润,皮肤光滑,牙齿便似少年。

    王公贵族闻此,由是相信李少君果有长生之术,万分敬仰,所赠金钱,堆积如山。

    李少君遂购丹砂原料,终于炼成仙丹,呈献天子。

    汉武帝:此丹服之,有何效果?

    李少君:此乃长生不死灵丹,其效如神。然陛须除骄奢淫逸,禁止纵欲,并息征伐。更要杜绝喜怒无常,以致国中常有杀头重刑。不依臣言,则此丹无效,大道难成。

    汉武帝为求长生,一一应允。

    李少君乃告知服药之方,然后辞帝而出。

    当夜汉武帝服食仙丹,然后入睡。瞑目未久,便即入梦。梦见自己与李少君一起,登上河南嵩山,有神仙持旌骑龙,从云中而降,对李少君说:太乙真人有请,不可耽延。

    李少君应诺,遂与仙使共同乘龙上天,瞬息不见。

    汉武帝惊醒,对近臣说道:朕夜梦李少君离我而去,尔等速去探问!

    近侍领命出宫,不久还报:李少君病重卧床,其状将死。

    武帝不信,急命排驾出宫,亲去道观探视。进入内室,果见李少君形容枯槁,堪堪待死。李少君见天子亲来,甚是欣慰:陛下若是不来,炼丹秘方便当绝传矣。

    于是便说秘方,请内侍记于竹简。但只说数语,还没说完,忽然断气,人已死去。

    近侍奏帝:秘方未完,仙长少君已死。

    武帝喝道:少君分明是被太乙真人唤去,何言死耶?可惜炼丹仙术,不得其传!

    乃命厚殓,葬于城郊。

    李少君刚要入殓,尸体忽然不见,只余衣服在棺,如同蝉蜕。治丧官员不敢隐瞒,上报天子。汉武帝愈信李少君已登仙界,并大为后悔,未向其求教更多道术。

    朝议郎董仲躬与李少君交厚,因一向有病,身体消瘦,气血不足。李少君生前曾留以三副药丸,命其服之延寿。董仲躬为人刚直,不信丹药道术,因此不肯服食。

    李少君仙化之后数月,董仲躬随即病重,堪堪将死。家人力劝,试服其药,董仲躬从之。未料只吃半副,重病立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