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集 制谶献符(6/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太皇太后所言极是。自古以来,倘皇帝幼弱,为人臣者亦止于辅政而已,便如周公及伊尹一般。焉有似安汉公者,竟称摄政,并号为摄皇帝者?所谓天无二日,古今同理,今安汉公重用刘秀,更以各种祥瑞之兆作为天命,蛊惑天下,企图代汉自立之心明矣。

    太皇太后闻此大忧,隐入沉思。

    王莽自称摄皇帝,并改元居摄,野心路人皆知,立即引起刘氏宗室反弹。

    首先是安众侯刘祟发难,居摄元年率领百余人进攻宛城,未能攻克失败。

    次年九月,东郡太守翟义起兵,拥立严乡侯刘信为皇帝,通告各地。

    于是关中大乱,长安以西二十三县盗贼并起,赵明起而造反。

    王莽十分恐惧,遂抱孺子婴到宗庙祷告,说明自己临时摄位,将来定归政孺子婴。

    告祭祖庙已毕,还宫设朝,召集众臣,宣布刘信是为叛贼,需调动大军镇压。乃以从弟王邑为将,前往攻伐刘信,消灭翟义叛军。

    经过几番交战,到至次年春暖花开,王邑平息叛乱,班师而归。

    由此以来,朝臣缄口,更无有敢明言反对摄皇帝者。且自汉武帝以来,朝廷大臣与民间学者大论灾异与禅让,风气颇为盛行。王莽则大加利用,对入朝献符命者皆予丰厚赏赐。

    时有长安百姓哀章,颇有歪才,于是杜撰一卷《金匮策书》,献至汉高祖庙,放置于供桌祭台之上。庙祝发现,不敢隐瞒,呈递朝堂。

    安汉公得此策书,便与丞相、御史大夫当众发看。见其书中大意,是预言摄皇帝王莽当为真命天子;书后并附表格名单,开列出十一人名字,都有相应官衔,是谓上天符命。

    王莽大喜,遂派从弟太傅王舜进宫,逼迫太皇太后交出传国玉玺。

    王政君:传国玉玺乃天子印信,朝廷重宝,尔索之何为?

    王舜:上天符命,太皇太后尚不知耶?孺子婴当禅位于摄皇帝,自须亲传玉玺。

    王政君:逆贼王莽,痴心妄想如此!你父子一家承蒙汉家宠信,才能世代富贵,既无报答,又在托孤之时趁机夺位,完全不顾恩义。为人如此,猪狗不如!

    王舜:天下归心安汉公久矣。且是自家亲戚,肥水不流外人之田,太后又何必执拗?

    王政君:篡国逆贼,人人得而诛之,说甚亲戚不亲戚?且若自谓已得天命,欲改变正朔服制,就应做新玺,流传万世,何非欲得此亡国不祥玉玺?我不过汉家老寡,随时会死,将以此玉玺陪葬,你等终不可得之!

    一边破口大骂,随即痛哭流涕,泣不成声。身旁侍者见此,无不陪同垂泣。

    王舜见姑母如此,亦自感到悲哀,相陪着掉了几滴眼泪。但过许久,寻思无法回去交差,由是小心劝道:太皇太后所责甚是,义正辞严,臣等无话可说。但摄皇帝欲受禅让,定要拿到传国玉玺,太皇太后岂能到死,都能保有此玺乎?

    王政君知其所言不虚,再次哭道:如此,你便拿去,让那狗才称心如意便了!

    说罢,便将传国玉玺取出,怒而掷之于地。玉玺落到汉白玉石阶之上,发出怦然脆响,跳了几跳,终至不动。王舜急忙上前捧起,见其崩碎一角,咂嘴弄舌,痛惜不已。

    王政君:拿去!我将老死,有你等兄弟,我王家必要灭族矣!

    言毕又哭。王舜目的已达,哪里还听她唠叨?早已捧玺而出,回去献给摄皇帝。王莽得玺大悦,见其崩坏一角,虽感遗憾,倒也能自为宽解,遂又失笑。

    王舜:兄长笑者何来?

    王莽:常言天道有阙,世间岂有十全之物哉?可命宫中巧手匠人,以黄金镶其缺角,命曰“金镶玉玺”便了。

    王舜由衷赞叹:陛下真天纵英才,我等岂能望之项背!

    王莽大喜,将缺角玉玺交付匠人,吩咐镶以黄金;复命在未央宫渐台置酒设宴,请来姑母王政君,奉入上坐,与本族宗亲诸弟大肆庆祝。酒席宴间,丝竹管弦齐奏,歌舞升平,王氏兄弟极尽谄媚,太皇太后只是不乐,未假辞色。(本集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