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集 光武气象(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出身官宦之家。其父彭宏,在汉哀帝时任渔阳太守,因不肯依附王莽,与何武、鲍宣一起被王莽杀害。

    字幕:吴汉,字子颜,南阳郡宛县人,出身寒微,起家亭长,因门下宾客犯法,逃到渔阳郡,以贩马为业。因善结交官府,后在县中谋得亭长微职,重操旧业。

    镜头闪回,十余年前,南阳郡。

    彭宠少年之时,在南阳郡做郡吏。王莽招募四方优异之士,彭宠由于才能卓越,被郡守推荐到长安,做到大司空士。

    地皇三年四月,彭宠随主将大司空王邑去宛城平叛,围剿舂陵军。昆阳之战惨败,彭宠复随王邑逃到洛阳。

    惊魂未定之际,彭宠忽闻自己胞弟也在更始汉军之中。由是心惊胆战,恐遭受连累,遂逃出洛阳,到渔阳郡寻找父亲彭宏旧部,以求暂时安身。

    后遇同乡吴汉,二人结交为友,甚为相得。

    因闻更始帝刘玄迁都长安,遣韩鸿为使到北方各地招降,彭宠便来找吴汉商议。

    彭宠:今新莽已灭,天下无主。我闻更始帝刘玄乃高祖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故汉正统苗裔,必得天下。今以南阳同郡韩鸿为使,巡视河北,我等何不前往投之?

    吴汉:我兄所言甚是,弟惟兄马首是瞻。

    闪回结束,钦使行辕。

    彭、吴二人一起登堂,来见韩鸿,施礼已毕。

    韩鸿还礼赐座,命人献茶。茶罢搁盏,便开口问道:二位壮士何来,有何见教?

    彭宠:在下彭宠,此为吴汉,皆是大人同乡,南阳宛城人氏。少年之时,皆在故乡为吏,因遭新莽之乱,避难于此。今闻大人前来招降,情愿归附大人,为马前小卒。

    韩鸿:未料在此边北之地,竟遇同乡闾人,实为人生大幸事也。我在南阳之时,亦早闻彭宠、吴汉大名,今日相见,足慰平生。

    彭宠:我兄弟二人不才,岂敢当大人如此夸奖!

    韩鸿:则你二人,可愿受我更始皇帝陛下任命?

    彭宠、吴汉:报效汉室,心甘情愿!

    韩鸿:既是如此,我便以天子符节,敕封你二人官职。任命彭宠为偏将军,行渔阳太守事;吴汉为渔阳郡安乐县令,以为彭宠属下。

    彭宠、吴汉:臣领旨谢恩!

    二人得官大喜,就此拜别天使,领职上任,前往署理渔阳。

    彭宠到任之后,积极整饬武备,抚慰军民,渔阳郡很快安定。

    韩鸿巡视一遭,胡乱敕封了一些太守、刺史、县令,就此回京复命。

    更始帝刘玄闻说河北平定,不由大喜,复又派人前往山东,去说降赤眉军。

    镜头转换,齐鲁大地。

    画外音:樊崇率其赤眉军众,自无盐大捷,杀死廉丹,赶跑王匡,消灭官军十多万人,就此声震山东。此后挥师南下,连攻彭城、沛郡、汝南、陈留等地,连战连捷。又东下鲁城曲阜,向西攻破濮阳。前后转战五年,消灭莽新在齐鲁诸郡主力,割据山东。

    更始帝使节到至赤眉军大营,与樊崇相见,宣谕更始皇帝劝降诏旨。

    樊崇:如此说来,更始皇帝如今驾坐长安,汉朝复兴耶?

    天使:正是。今中原以至关中,连河北诸郡亦皆归附汉室。未知将军将欲如何自处?

    樊崇:我本大汉子民,揭竿起兵,是为反莽新暴政。今大汉复兴,情愿归附。

    天使:将军见识高远,顺天应人,真丈夫也。既如此,何不随我入都朝见天子?

    樊崇:诺。今容敬备菲酌,来日即行。

    一夜无话。次晨一早,樊崇便即安顿部众,亲率部将二十余人,随同天子使节,来到长安见驾。于路征尘漫漫,江山如画,自不必多说,只旬日之间,已到长安。

    刘玄闻说樊崇来降,喜不自胜,于是宣上金殿,不论高低,只将赤眉军诸将都封为列侯,但并无采邑,皆是虚位,每人赐授一颗玺印而已。

    樊崇等人见此大失所望,于是不在长安久居,复又逃回山东,自此不听更始诏命。

    当时又有庐江连率颍川人李宪,亦不服更始帝召唤,据守本郡,自称淮南王。

    汉梁王刘立之子刘永到长安朝见,刘玄再封刘永为梁王,王府设在睢阳。

    自此以后,赤眉军在山东发展迅速、声势日益壮大,与河北毗邻;

    又有河北三王、铜马、尤来、隗嚣、公孙述等,皆怀割据之心。

    由是当时新莽王朝虽然覆灭,但黄河以北各州郡都持观望,未曾归附。

    消息传到长安,更始帝刘玄闻报大惊,便就议于众臣,欲再派亲信大将巡行河北,招降各郡国,命群臣推荐出使巡抚人选。

    丞相刘赐出班上奏:臣在宛城之时,便闻童谣传唱:“得不得,在河北。”是说河北重地,非宗亲重臣不可轻任也。

    刘玄:依卿之见,当委派何人前往?

    刘赐:臣观南阳刘姓宗族子弟中,只有武信侯刘秀可以胜任。请陛下委以河北之重,则必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