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集 应谶称帝(5/6)
行山,出箕关进取河东。河东都尉闭关拒守,经战十日,邓禹大破守军,夺获大批军资粮秣。继又率军围安邑,但数月不下。
更始大将军樊参率军数万,渡大阳欲攻汉军。邓禹闻报,便舍安邑之围,派诸将在解南迎战,大破敌军,擒斩樊参。
更始绿林首领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余万,共击汉军。
邓禹初战失利,骁骑将军樊崇战死。天黑之后,双方收兵停战。
军师韩歆建议:我军交战不利,气势已挫,何不乘夜退走,以避其锋?
邓禹:不可。王匡之军虽众,但其势不强,何必初战失利,便生退悔之心?
韩歆闻此,便不再言。次日王匡停止进攻,邓禹便命重新组织队伍,调整部署。第三日清晨,王匡尽出部众攻打汉营,邓禹下令军中不得妄动,只严阵以待,坚守不出。
王匡军鼓勇三通,进至汉军营前,气势已衰。
邓禹遂命猝然击鼓,全师出垒猛扑,由此大破王匡军。
王匡军中诸将皆弃军而逃,邓禹亲率轻骑急追,俘杀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强,收其将军以上符节六个,印绶五百,兵器不可胜数。
经此一战,汉军遂定河东。
刘秀在鄗邑收到前线捷报,不由大喜,遂派使持节拜邓禹为大司徒。
使节传诏:前将军邓禹深执忠孝,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孔子曰:“因有颜回,弟子益亲。”卿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勋尤着。若同不亲,缺五常之训,命作司徒,对百姓施行教化。今遣奉车都尉授卿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
邓禹:臣谢主隆恩!
河东既定,邓禹率得胜之师于汾阴渡河,兵入夏阳。
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带其部众十万,与左冯翊拒邓禹于衙县。邓禹将其攻破,驱赤眉军入长安。
画外音:此时三辅军接连覆败,赤眉军所过之处残暴掠夺,百姓因闻邓禹军纪严明,于是携老扶幼相迎,归附者日以千数,人众号称百万。邓禹每到之处,常停车住节慰劳,以至父老童稚挤满车下,争看这位少年将军。于是邓禹二十四岁封侯,就此名震关西。
韩歆进言:将军何不趁此军威,挥师入关,直捣长安?
邓禹:此论不然。今我部众虽多,但能打仗者少,前无可赖积蓄,后乏转运资财。赤眉军方取长安,财富充实,士气锐不可当。此时进攻长安,必无胜算。
韩歆:既是如此,何不上奏天子,添兵助战?
邓禹:倒也不必。盗贼如今群居一处,却无长久打算,则关中财谷虽多,其内部变故万端,又岂能久守?日久必然生变,子姑拭目以待可也。
韩歆:将军料敌,洞若观火,在下万不及一。然则我军就此按兵不动,以待其变乎?
邓禹:非也。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地广人稀,谷米牲畜颇丰,我暂整军北道,就粮养士,以察赤眉之弱,方可寻隙进攻。
韩歆欣然同意,于是晓谕诸将,各自引军北至縌邑。
汉军所到之处,各个击破赤眉诸营,郡县便都开门归附。西河太守宗育见到邓禹晓谕文书,知道不能抵敌,便遣其子前至汉营,请求归降。
刘秀时在鄗邑,因闻关中未定,邓禹久不进兵,遂下诏令,催促进兵。
天使传诏:若能镇抚西京,司徒是尧,亡贼则为桀。今长安吏民惶无所依,卿应及时进讨,安定抚慰西京,以维系民心。诏旨到日,着即进兵,不可滞怠。
邓禹:臣领旨谢恩。
天使告辞而去。邓禹虽奉诏旨,但仍坚持己意,于是传下军令:诸将各领本部军马,攻取上郡诸县;留将军冯愔、宗歆镇守枸邑;本帅自统主力大军,平定北地。
诸将听令,各自照计行事。未料邓禹刚带大军离开枸邑,内变突发;冯愔、宗歆二人争权,引兵相攻。最后冯愔袭杀宗歆,又引军反击主帅邓禹。
邓禹无力镇抚,又恐引起内讧,只得亲修密书,遣使向天子报变,并请示应付之策。
刘秀览书沉吟,便问使者:冯愔今居何职,最交厚者是为谁人?
使者奏道:其为积弩将军,素与护军黄防交厚。
刘秀又问:则冯愔与宗歆素日交情如何?
使者回奏:亦因素来交厚,大司徒方使二人共同镇守枸邑。
光武帝闻奏颔首,说道:则冯愔与宗歆交恶相害,必因利益冲突;由此说来,黄防亦不能与其久和。尚书宗广何在?
宗广:臣在。
刘秀:命卿赍持天子符节,前往招降黄防,并密令其如此如此,定可擒拿冯愔。
画外音:一个月后,黄防果然设计生擒冯愔,率其部众来见宗广归罪。便在此时,更始诸将王匡、胡殷等因迭遭大败,也都到汉使大营请降。宗广大喜,率众一起东归洛阳。到至安邑,王匡等中途逃跑,宗广皆命部将擒而斩之。一代绿林枭雄,就此平灭。冯愔随示广到至洛阳,面见光武帝请罪,刘秀恩命赦免
更始大将军樊参率军数万,渡大阳欲攻汉军。邓禹闻报,便舍安邑之围,派诸将在解南迎战,大破敌军,擒斩樊参。
更始绿林首领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余万,共击汉军。
邓禹初战失利,骁骑将军樊崇战死。天黑之后,双方收兵停战。
军师韩歆建议:我军交战不利,气势已挫,何不乘夜退走,以避其锋?
邓禹:不可。王匡之军虽众,但其势不强,何必初战失利,便生退悔之心?
韩歆闻此,便不再言。次日王匡停止进攻,邓禹便命重新组织队伍,调整部署。第三日清晨,王匡尽出部众攻打汉营,邓禹下令军中不得妄动,只严阵以待,坚守不出。
王匡军鼓勇三通,进至汉军营前,气势已衰。
邓禹遂命猝然击鼓,全师出垒猛扑,由此大破王匡军。
王匡军中诸将皆弃军而逃,邓禹亲率轻骑急追,俘杀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强,收其将军以上符节六个,印绶五百,兵器不可胜数。
经此一战,汉军遂定河东。
刘秀在鄗邑收到前线捷报,不由大喜,遂派使持节拜邓禹为大司徒。
使节传诏:前将军邓禹深执忠孝,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孔子曰:“因有颜回,弟子益亲。”卿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勋尤着。若同不亲,缺五常之训,命作司徒,对百姓施行教化。今遣奉车都尉授卿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
邓禹:臣谢主隆恩!
河东既定,邓禹率得胜之师于汾阴渡河,兵入夏阳。
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带其部众十万,与左冯翊拒邓禹于衙县。邓禹将其攻破,驱赤眉军入长安。
画外音:此时三辅军接连覆败,赤眉军所过之处残暴掠夺,百姓因闻邓禹军纪严明,于是携老扶幼相迎,归附者日以千数,人众号称百万。邓禹每到之处,常停车住节慰劳,以至父老童稚挤满车下,争看这位少年将军。于是邓禹二十四岁封侯,就此名震关西。
韩歆进言:将军何不趁此军威,挥师入关,直捣长安?
邓禹:此论不然。今我部众虽多,但能打仗者少,前无可赖积蓄,后乏转运资财。赤眉军方取长安,财富充实,士气锐不可当。此时进攻长安,必无胜算。
韩歆:既是如此,何不上奏天子,添兵助战?
邓禹:倒也不必。盗贼如今群居一处,却无长久打算,则关中财谷虽多,其内部变故万端,又岂能久守?日久必然生变,子姑拭目以待可也。
韩歆:将军料敌,洞若观火,在下万不及一。然则我军就此按兵不动,以待其变乎?
邓禹:非也。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地广人稀,谷米牲畜颇丰,我暂整军北道,就粮养士,以察赤眉之弱,方可寻隙进攻。
韩歆欣然同意,于是晓谕诸将,各自引军北至縌邑。
汉军所到之处,各个击破赤眉诸营,郡县便都开门归附。西河太守宗育见到邓禹晓谕文书,知道不能抵敌,便遣其子前至汉营,请求归降。
刘秀时在鄗邑,因闻关中未定,邓禹久不进兵,遂下诏令,催促进兵。
天使传诏:若能镇抚西京,司徒是尧,亡贼则为桀。今长安吏民惶无所依,卿应及时进讨,安定抚慰西京,以维系民心。诏旨到日,着即进兵,不可滞怠。
邓禹:臣领旨谢恩。
天使告辞而去。邓禹虽奉诏旨,但仍坚持己意,于是传下军令:诸将各领本部军马,攻取上郡诸县;留将军冯愔、宗歆镇守枸邑;本帅自统主力大军,平定北地。
诸将听令,各自照计行事。未料邓禹刚带大军离开枸邑,内变突发;冯愔、宗歆二人争权,引兵相攻。最后冯愔袭杀宗歆,又引军反击主帅邓禹。
邓禹无力镇抚,又恐引起内讧,只得亲修密书,遣使向天子报变,并请示应付之策。
刘秀览书沉吟,便问使者:冯愔今居何职,最交厚者是为谁人?
使者奏道:其为积弩将军,素与护军黄防交厚。
刘秀又问:则冯愔与宗歆素日交情如何?
使者回奏:亦因素来交厚,大司徒方使二人共同镇守枸邑。
光武帝闻奏颔首,说道:则冯愔与宗歆交恶相害,必因利益冲突;由此说来,黄防亦不能与其久和。尚书宗广何在?
宗广:臣在。
刘秀:命卿赍持天子符节,前往招降黄防,并密令其如此如此,定可擒拿冯愔。
画外音:一个月后,黄防果然设计生擒冯愔,率其部众来见宗广归罪。便在此时,更始诸将王匡、胡殷等因迭遭大败,也都到汉使大营请降。宗广大喜,率众一起东归洛阳。到至安邑,王匡等中途逃跑,宗广皆命部将擒而斩之。一代绿林枭雄,就此平灭。冯愔随示广到至洛阳,面见光武帝请罪,刘秀恩命赦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