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集 计斩车胄(3/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都,必有谋士向曹操进言,暗伏阴谋,对付你我兄弟。即便此次曹操不察,来日董承起事必败,曹操也定饶恕我不过。总而言之,此番离开许都,我兄弟与曹操反目已成定局,势如水火,再也不可调和矣。

    关羽:若依左慈仙师之言,也道如此。则我兄弟复夺徐州为基,南联刘表,正当其时也。

    刘备称是,于是暗暗写下书信两封,唤过心腹将校:你可着便衣,骑快马先到徐州城中,将此书信分别面呈糜竺、陈登,如此如此,不可违误。

    小校领命,怀揣密书,潜踪而去。不一日到达徐州,夜入府宅,传书递柬。糜竺和陈登得书,各自暗中调度,安排已定。

    与此同时,徐州守将车胄亦得曹操密书,只道刘备手到擒来,于是暗布军马,调度部将,以为得计,刘备尚在梦中——却不料自己反为梦中之人。

    不则一日,门军入报:刘备赍持天子圣旨,今在门外叫城。

    刺史车胄闻报,遂引阖城臣工出城迎接。刘备进城公宴已毕,回家探视家小,孙乾、糜竺等都来参见,众人密议已定。

    次日公堂议事,刘备先差人出城,探听袁术动向。继又奉承车胄一番,自称不善军事,谦让车胄领兵出击,自己率关张二弟守城。

    那车胄受了曹操密令,如何肯将徐州偌大城池轻易交付刘备?仍推让刘备领兵出战,自己守城,反将城中三万兵马拨出两万,一并交与刘备临阵调遣。

    刘备见车胄如此安排,心中便如明镜一般,佯作无奈,只得领兵出城。

    张飞不解,遂问刘备:车胄既然不肯出战,因何反将军马助我?

    刘备:你不见其派何人领兵?

    张飞:是其族弟车甲领兵。那便如何?

    关羽:此必是令其暗与朱灵、路昭二将通气,以便回兵之时,将我兄弟就地擒拿也。

    刘备:二弟所言甚是。我兄弟只可将计就计,如此如彼,袭夺徐州。

    弟兄三人商议已定,大军已至城外,于是下令列阵安营。

    探马进帐回报:袁术渡过淮水,先头军马将到徐州,特来禀报。

    刘备闻报,乃引关羽、张飞、车甲、朱灵、路昭五将,七万军马齐出。行犹未远,正迎着袁术大军鼓噪而至。

    袁军先锋大将纪灵见有人拦路,驰到阵前,高声喝问:前面是何处兵马,敢拦我去路?

    张飞更不答话,飞马出阵,直取纪灵。此时张飞已将鬼谷门矛法练得精熟,全无一丝破绽;斗无十合,大喝一声,便刺纪灵于马下。袁家兵马大乱,四散奔走。

    刘备见首战得胜,将马鞭代替军令,挥军向前冲杀,如汤浇雪,淮军登时瓦解。

    徐州军大获全胜,正在随后追杀之际,只见淮军忽然止住脚步,听得对面金鼓大振,旗门分列两侧,拥出旗罗伞盖等全副执事,原来是袁术亲自引军到来。

    刘备约住前军,即以旗语传令,分兵三路。朱灵、路昭率两万军在左,车甲率徐州军两万在右,自引关、张领三万军居中,列开阵式。

    三通鼓罢,袁术出阵,扬鞭大骂:大耳儿,织席贩履小辈!焉敢如此迫我?

    刘备不答其言,命人高声宣读天子圣旨,又向对方军士宣喻:袁术全家历代,世受汉室大恩,一旦反逆不道,擅篡大位,即为汉贼。吾今奉诏前来讨逆,只杀主犯,从者不论!尔等旧为汉家军将,今当束手受降,朝廷即可免你过犯。

    袁术阵中诸将校听得清楚,只听哄地一声,众军抛戈弃盔,当场散了一半。

    袁术亲手斩杀两名逃兵,指着刘备厉声大骂:小辈安敢如此轻视于我!

    随即麾兵,迎面杀来。两兵相接,刘备早已安排妥当,当下挥动黄旗,与关张二人引领中军暂退,引淮军追来;待袁军深入战阵,又挥动红旗,只听鼓声如雷,朱灵、路昭与车甲率左右两路军杀出,将袁军断为两截;刘、关、张复率军杀回。

    那刘备自起兵以来,时常将赵云所赠兵书战法研磨,用兵之道已练得圆转如意,此番首用于双方十余万人大战,更见得威力无穷。

    好一场大战!从上午辰时直到酉时,看看日落,直杀得难解难分。

    正在此时,却见一支劲旅自青州方向杀来,如猛虎般冲入袁术军阵。刘备详观旗号,方知原来是驻守青州的臧霸,领兵前来相助。

    袁家军将本来已经不支,怎禁得这支生力军加入战团?一冲一撞,只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兵卒逃亡,不可胜计。

    刘备见天色已晚,遂令鸣锣收兵,自与臧霸相会,大张筵宴,为诸将贺功。酒至半酣,刘备便将曹操所托,令擒杀徐、毛二人之事,先对臧霸说了。

    臧霸答道:自吕奉先丧身,某与张文远率部投降,非惟大势所趋,亦不得已也。曹公不以降卒待我,且令我驻守青州,也是因我颇具忠义,不卖朋友故耳。徐、毛二公系我旧僚,虽受陈宫蛊惑曾背曹公,今势穷前来投我,某岂能效韩信之流,以钟离昧首级自保?

    刘备未答,关羽忿然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