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集 巧夺夷陵(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之间,幸得凌统、甘宁各引一军,从刺斜里杀来,敌住曹兵,两家复又混战。眼看天色向晚,双方鸣金,曹仁引领得胜之兵进城,程普收拢败军回寨。

    丁、徐二将救得周瑜回到帐中,唤行军医者,用铁钳子拔出箭头,将金疮药敷掩疮口,疼不可当,饮食俱废。

    军医见那箭头上有毒,皆束手无策,只言且宜静养,不得发怒而已。

    副都督程普只得下令三军紧守各寨,不许轻出,又不敢就此回军。

    至第三日,曹仁派牛金直至寨门外叫骂,声声只道活捉周瑜。程普只作塞耳不闻,固守营寨不出。牛金直在营前骂了整日,方才勒兵回城。

    又次日,曹仁自引大军出城,到吴军营前擂鼓呐喊搦战。

    周瑜闻听外面沸反盈天,遂唤众将入问:营外鼓声大作喊声如雷,必是曹兵前来骂战。程德谋既掌兵权,何故坐视不战,又不使人来报我知?

    程普:我见都督伤重,医者嘱言勿触公怒,故此不敢报知。

    周瑜听罢,于床上奋然跃起,披甲上马,率诸将驱出营门,列于阵前。

    曹军众将见周瑜出战,无不骇然,吴军却是欢声雷动,士气大振。

    程普见机不可失,遂将令旗挥动,鼓声大振、号炮齐发。左有韩当、蒋钦,右有周泰、潘璋,前有徐盛、丁奉,中军陈武、吕蒙,一齐上前杀来。

    曹仁见势不可敌,急引军逃回城中,吊桥高起,乱箭射下。

    程普不敢迫近城池,急令鸣金回军。周瑜伤情加重,旧疮迸发,流血不止。程普遂与诸将商议,料曹军新败不敢出城,遂乘胜兵退汉水之南下寨,与曹仁隔岸对峙。

    如此过了数日,周瑜伤情好转,见南郡一时难下,苦思无计,心中转忧。正在帐中换药疗伤,忽中军进帐,报说鲁肃大夫求见,已在帐外。

    周瑜立即转忧为喜,急披衣起迎,并对众将说道:子敬此来,必有妙计教我。

    镜头闪回,叙述鲁肃与周瑜交情由来。

    周瑜任居巢长时,营中军粮不足。因闻鲁肃慷慨大度,便带数百人拜访,请其资粮。

    当时鲁肃家中有两个圆形大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可谓当地首富。周瑜进门与鲁肃通名叙礼,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毫不犹豫,立即手指其中一仓,赠予周瑜,不动声色。

    经此一事,周瑜确信鲁肃与众不同,主动与其订盟,时人称为囷米之交。

    中原诸侯纷争,群雄混战,鲁肃为避战乱,举家迁居东城,乃为淮南袁术辖地。

    袁术当时亦闻鲁肃大名,遣人请其出任东城长。鲁肃应召领任,因见袁术法度废弛,知道不足与成大事,弃印离职而去,率全家百余族人南迁居巢,投奔周瑜。

    为防袁术派人追赶,鲁肃命令老弱在前,自率敏捷强悍青年于后。

    袁术得知鲁肃离去,果派兵急速赶来。

    鲁肃下令回军,排开阵势,张弓搭箭对准追兵首领,高声喝道:你等皆为好汉,当知大势所向,民心所归。方今天下离乱,袁公路对下有功不赏,有过不罚,不足为鲁肃之主。英雄各择其主而事,尔等奈何相逼?若要相并,且看某箭法如何!

    即指百步之外盾牌,远远开弓射去,如流星赶月,正中靶心,连盾牌都被射穿。

    追兵头领细思鲁肃之言,又见其箭法精奇,自忖不是对手,只得率军退回。

    鲁肃到达居巢,与周瑜相会,一同投奔孙策,将家眷留在曲阿。孙策因周瑜之故,亦很赏识鲁肃,待以客卿之礼。其后未久,鲁肃因祖母去世,回东城理丧。

    在此期间,孙策被刺客所杀,部众多有离散。鲁肃闻知,便即心灰意冷,不欲再出。好友名刘子扬得知鲁肃闲居东城,写信相招。其书略云:

    今天下离乱,豪杰蜂起,正当大丈夫建功之时。以兄之才干,正宜大展抱负之际,奈何老死桑梓?今郑宝在巢湖拥众万余,庐江志士皆往依附,其都喜纳委用。如兄大才,去则必得重用。机不可失,我兄应速去,稍后某亦来与兄相会。

    鲁肃因好友来约,不便违拗,安葬祖母已毕,返回曲阿去取母亲。

    不料到至曲阿,方知老母已被周瑜接到吴郡。鲁肃转投吴郡,将刘子扬书信呈与周瑜观看,说道:如今孙策即死,我兄弟二人不如一起去投郑宝。

    周瑜:兄言谬之极矣。郑宝不过乱世草莽,有何前程?今孙伯符虽死,其弟孙权尚在,统领父兄遗众。仲谋虽幼,亲信贤人智士,接纳奇才异能,志向才能有过于孙伯符也。以兄之大才,岂能明珠投暗!不必理会刘子扬之言,与弟同保仲谋可也。

    鲁肃即从周瑜之言,回书拒绝刘子扬之邀,就与周瑜共保孙权。

    当时张昭为孙策托孤重臣,多次于孙权面前非议鲁肃,说其年少粗疏,不可重用。

    孙权却不理张昭之言,反而对鲁肃异常器重,又加厚赐,使其家中再至巨富。

    鲁肃亦尽力辅佐孙权,每遇大事都参赞谋划,且思深虑远,常有力排众议之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