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集 雒城落凤(4/5)
一惊:军师那时不过是个幼童,又不在河北,如何得知此事?某奉师命,曾与刘关张相约,三人至死不得泄露此事!
孔明微笑道:你道为何?自是从你师父那里得知。你师父乃兵家掌门,亦为伏龙令主,谨守前辈掌门密传之责,待天下大乱时延揽江湖英雄,以扶危主,兴复汉室。而刘备乃尚书卢植之徒,又系皇族后裔,尊师这才看上他;而关、张二人与其结拜,这才令你下山传艺。不但如此,待你传了关、张二人兵法武功之后,尊师复命你扶保公孙瓒,却为何于他将与袁绍决战时却令你回山,七年不出?
子龙不禁问道:却是为何?某实不知。
孔明:只因尊师见那公孙瓒及袁绍皆具私心,不尊天子不服汉室,岂能让你助纣为虐?是以将你召回山上。直到公孙瓒兵败自焚,刘玄德又败走徐州北依袁绍,尊师恐刘备跟从袁绍对抗朝廷,这才命你再次下山投奔玄德,并以其为主。其后尊师又率你师妹貂蝉至许都,携刘备家眷出京,助关羽回归其兄;复令刘备前来襄阳,保朕复兴汉室也!
这个“朕”字出口,只惊得赵云啊也一声,跳将起来:军师,你究系何人?因何知道我鬼谷门这许多密事?
孔明:子龙复坐,稍安勿躁。某今令你为先锋入川,此战必捷,并无疑问。但恐你此去蜀中失了本来面目,受他人蛊惑背叛师门,酿下终身大错,故此唤你到府,将某之来历说明。我且问你,你的枪法武功,比之胡车儿如何?你可实对我说,不必隐瞒自谦。
子龙:若论枪法,某自忖可胜得胡师弟半筹;但若论轻功异能,末将则差之远矣。
孔明:正是如此。尊师见关、张二人武功大成,皆为万人之敌,又各自练就夺魄大法及狮吼之功,怕你一人无力敌对,这才求鬼谷掌门史子眇道长,令弟子胡车儿改名陈到,率宛城西凉兵马投降刘备。实为掌握禁军,以防刘、关、张三人对朕不忠,图谋自立也。
子龙愈听愈奇:某既与关、张为同门师弟,因何相互敌对?主公三请军师于隆中,情如鱼水之欢,世人皆知,又何有不忠之说?某是越听越糊涂了。
孔明:子龙休躁,稍刻即知。刘备与云长、翼德起兵之时,结拜誓欲上扶汉室,下安黎庶。正因如此,尊师才选中他三人辅佐朕躬,先夺荆州为基,再下西川;后降孙权,终驱汉贼曹操,复兴汉室。尊师令你下山,史道长令胡车儿率西凉兵相投刘备,皆为此也。胡车儿自幼便相随于我,早知某之身份;你却不知,皆因你二人使命有别,一个在明,一个在暗而已。若非有今日凤雏先殒,朕亦不言。
子龙:朕,朕,朕?我,我,我……
孔明:刘备初到新野之时,我师水镜先生、庞德公等早将朕之身份告知,令其往隆中参驾,他却故意迁延。朕以为玄德疑惑不信,这才令徐元直自投帐下,打败夏侯惇、曹仁二将,又夺樊城。刘备拜服,元直这才将朕真实身份说出,令玄德三拜茅庐。朕观其意殷切忠诚,这才于隆中说以天下大计,并令刘表让荆州于刘备。刘表奈何早死,被其子刘琮将荆州献于曹操,使朕几乎陷于狼狈。子龙,你道朕是何人?
说罢,由怀中掏出卧龙令来,轻轻摆在案上。
赵云拿在手中,看了半晌,复跪倒大礼参拜:恕赵云眼拙无礼。阁下究竟是谁?
孔明受了子龙之拜,双手扶起:朕乃灵帝之子,当年被国贼董卓所废,少帝刘辩是也。
赵云:可据我所知,少帝当年已被李儒毒杀了也!
孔明:李儒奉了董贼之命,委实要毒杀于朕。多亏胡车儿将毒药偷换鬼谷门死灵丹,又蒙史道长和蔡中郎相救,我这才得至东郡琅琊,冒为诸葛珪次子,改名诸葛亮,字孔明。
赵云听罢,伏地而泣:数载相随,今日方知陛下才是赵云真正之主!某尝有疑,军师因何与同胞兄弟瑾、均字号相悖,今亦知之。
孔明令赵云平身:子龙即知某来历,只可深埋心中,不准对外人称道,泄某天机。我今后仍为刘备军师,君臣逆称,直待平定天下之时,再将实情大白于天下。某既退位多年,此生亦绝不作复位称帝之想,只要天下一统,令我弟刘协得专权衡,汉室复兴,某便心愿已足。今日出征在即,却为何要将这机密之事说与你,子龙可知晓否?
赵云:臣实不知,望陛下赐教。
孔明:某已说过,再无复位之念,以后这陛下称呼不要再提,某亦不自称朕。
赵云:然则,臣当如何自处?
孔明:我今日透露真相与你,实因怀疑凤雏庞士元之死,是刘备有意为之耳。
赵云又复大惊,却不敢再问,静等孔明自说。
孔明顿了片刻,果然说道:某曾细问关平当日落凤坡详情,便生疑惑。既曰进兵,自是兵贵神速,区区数十里路程驰马即到,何用分兵攻之?此疑惑之一也;即是法正提议秘密进兵,城内蜀将何以知之,先行埋伏?此疑惑之二也;即是埋伏,当然是两条进兵之道都要伏兵,因何只有小路伏兵,大路无防?此疑惑之三也。另出兵之前,玄德又因何固请士元换
孔明微笑道:你道为何?自是从你师父那里得知。你师父乃兵家掌门,亦为伏龙令主,谨守前辈掌门密传之责,待天下大乱时延揽江湖英雄,以扶危主,兴复汉室。而刘备乃尚书卢植之徒,又系皇族后裔,尊师这才看上他;而关、张二人与其结拜,这才令你下山传艺。不但如此,待你传了关、张二人兵法武功之后,尊师复命你扶保公孙瓒,却为何于他将与袁绍决战时却令你回山,七年不出?
子龙不禁问道:却是为何?某实不知。
孔明:只因尊师见那公孙瓒及袁绍皆具私心,不尊天子不服汉室,岂能让你助纣为虐?是以将你召回山上。直到公孙瓒兵败自焚,刘玄德又败走徐州北依袁绍,尊师恐刘备跟从袁绍对抗朝廷,这才命你再次下山投奔玄德,并以其为主。其后尊师又率你师妹貂蝉至许都,携刘备家眷出京,助关羽回归其兄;复令刘备前来襄阳,保朕复兴汉室也!
这个“朕”字出口,只惊得赵云啊也一声,跳将起来:军师,你究系何人?因何知道我鬼谷门这许多密事?
孔明:子龙复坐,稍安勿躁。某今令你为先锋入川,此战必捷,并无疑问。但恐你此去蜀中失了本来面目,受他人蛊惑背叛师门,酿下终身大错,故此唤你到府,将某之来历说明。我且问你,你的枪法武功,比之胡车儿如何?你可实对我说,不必隐瞒自谦。
子龙:若论枪法,某自忖可胜得胡师弟半筹;但若论轻功异能,末将则差之远矣。
孔明:正是如此。尊师见关、张二人武功大成,皆为万人之敌,又各自练就夺魄大法及狮吼之功,怕你一人无力敌对,这才求鬼谷掌门史子眇道长,令弟子胡车儿改名陈到,率宛城西凉兵马投降刘备。实为掌握禁军,以防刘、关、张三人对朕不忠,图谋自立也。
子龙愈听愈奇:某既与关、张为同门师弟,因何相互敌对?主公三请军师于隆中,情如鱼水之欢,世人皆知,又何有不忠之说?某是越听越糊涂了。
孔明:子龙休躁,稍刻即知。刘备与云长、翼德起兵之时,结拜誓欲上扶汉室,下安黎庶。正因如此,尊师才选中他三人辅佐朕躬,先夺荆州为基,再下西川;后降孙权,终驱汉贼曹操,复兴汉室。尊师令你下山,史道长令胡车儿率西凉兵相投刘备,皆为此也。胡车儿自幼便相随于我,早知某之身份;你却不知,皆因你二人使命有别,一个在明,一个在暗而已。若非有今日凤雏先殒,朕亦不言。
子龙:朕,朕,朕?我,我,我……
孔明:刘备初到新野之时,我师水镜先生、庞德公等早将朕之身份告知,令其往隆中参驾,他却故意迁延。朕以为玄德疑惑不信,这才令徐元直自投帐下,打败夏侯惇、曹仁二将,又夺樊城。刘备拜服,元直这才将朕真实身份说出,令玄德三拜茅庐。朕观其意殷切忠诚,这才于隆中说以天下大计,并令刘表让荆州于刘备。刘表奈何早死,被其子刘琮将荆州献于曹操,使朕几乎陷于狼狈。子龙,你道朕是何人?
说罢,由怀中掏出卧龙令来,轻轻摆在案上。
赵云拿在手中,看了半晌,复跪倒大礼参拜:恕赵云眼拙无礼。阁下究竟是谁?
孔明受了子龙之拜,双手扶起:朕乃灵帝之子,当年被国贼董卓所废,少帝刘辩是也。
赵云:可据我所知,少帝当年已被李儒毒杀了也!
孔明:李儒奉了董贼之命,委实要毒杀于朕。多亏胡车儿将毒药偷换鬼谷门死灵丹,又蒙史道长和蔡中郎相救,我这才得至东郡琅琊,冒为诸葛珪次子,改名诸葛亮,字孔明。
赵云听罢,伏地而泣:数载相随,今日方知陛下才是赵云真正之主!某尝有疑,军师因何与同胞兄弟瑾、均字号相悖,今亦知之。
孔明令赵云平身:子龙即知某来历,只可深埋心中,不准对外人称道,泄某天机。我今后仍为刘备军师,君臣逆称,直待平定天下之时,再将实情大白于天下。某既退位多年,此生亦绝不作复位称帝之想,只要天下一统,令我弟刘协得专权衡,汉室复兴,某便心愿已足。今日出征在即,却为何要将这机密之事说与你,子龙可知晓否?
赵云:臣实不知,望陛下赐教。
孔明:某已说过,再无复位之念,以后这陛下称呼不要再提,某亦不自称朕。
赵云:然则,臣当如何自处?
孔明:我今日透露真相与你,实因怀疑凤雏庞士元之死,是刘备有意为之耳。
赵云又复大惊,却不敢再问,静等孔明自说。
孔明顿了片刻,果然说道:某曾细问关平当日落凤坡详情,便生疑惑。既曰进兵,自是兵贵神速,区区数十里路程驰马即到,何用分兵攻之?此疑惑之一也;即是法正提议秘密进兵,城内蜀将何以知之,先行埋伏?此疑惑之二也;即是埋伏,当然是两条进兵之道都要伏兵,因何只有小路伏兵,大路无防?此疑惑之三也。另出兵之前,玄德又因何固请士元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