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集 妙才征西(2/5)
一人出班奏道:主公以民为本,真乃仁者之主也。若不坚壁清野御敌,则某有一计,可退刘备。
字幕: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现任益州太守。
刘璋闻奏大喜,问道:未知幼宰有何妙计,以退荆州之军?
董和:今凤雏已死,卧龙率军入川,荆州必然空虚。主公何不遣使至许都请降朝廷,令丞相曹操出兵襄阳以下荆州?荆州危急,刘备必退兵还救,彼时我以成都之兵自后掩杀,孔明即有通天之能,亦无计可施,必为我所擒矣。
刘璋:果然妙策,当即行之。
于是即修国书,便问何人可以为使。群臣闻言,因皆知目前东北两面皆为刘备之兵,此去九死一生,于是充耳不闻,低头不语。
刘璋见无人答言,正欲发怒,忽殿角一人升阶而前,施礼道:主公前番不听臣与刘巴之谏,致使引虎进门,今噬脐何及!但为人臣者,君忧则臣死;即无人敢去,臣独愿往。
众人视之,见说话者非哵,正是前番苦苦阻谏,休令刘备入川者刘恢。
字幕:刘恢,字德昂,南蛮建宁郡人。独身在蜀为官,家眷尽留原郡。
刘璋闻言,既羞且喜。虽恼他出言无状,但也感其一片忠义之心,当下即遣李恢为使,往许都请降,借兵以下荆州。
李恢讨了国书,带十数个心腹出得北门,回头向成都唱一个大喏:主公,休怪某今日要卖了你的成都,实是你不听我前日一番好意,自将猛虎请进门来,驱之不得了也。
说罢便率从人上马,直奔雒城,径投刘备。
刘备闻说李恢到来,不知何意,因问孔明:某引兵入川之时,这李恢与刘巴、黄权均极力反对,从事王累更以自杀相谏刘璋。今日来求见我,却是何意?
孔明回头,与法正相视一笑,却不回答。
刘备恍然大悟,急命摆开执事仪仗,率众官亲迎至城门。
李恢见刘备亲自迎出,不由受宠若惊,暗道:谢天谢地,看来果然不虚此行。
刘备上前,一揖到地,亲自牵马,迎李恢进城。
入衙之后,先分宾主落坐;略作寒暄,命献香茶。又命侍从,请法孝直、彭永年出来,使与李恢相见。三人见面,俱各欢喜。
刘备欲擒故纵,不问李恢来意,先命在帐中摆排盛宴,与李恢接风洗尘,并请军师孔明居于主位,孝直、永年两侧作陪。
当下水陆毕陈,宾主虽然谈笑风声,但许久话不及意。李恢席间几次要表白忠心,均被刘备以酒相劝,截住话头。
孔明见李恢额头青筋都已暴起,便知时机已至,执酒问道:某向闻德昂先生耿直忠义,前番力谏季玉不听;今不顾误会,亲来雒城,则必有良策,以教我主公乎?
李恢见孔明主动来问,心下大乐,于是笑道:某前番力谏刘璋,是为尽臣子本份,即不见听,便是他自取其祸。某今来投皇叔,亦是为使益州之民免于涂炭也。
刘备装傻问道:先生此言何意?
李恢:皇叔虽得雒城,但成都城高池深,尚有精兵三万,存粮足支三年。凭皇叔这数万之兵,半年内急难下之,且军粮亦不足支。某来之时,有从事郑度曾向刘益州进言,要尽驱巴西梓潼之民过涪水以西,尽焚仓廪野谷,坚壁清野以待皇叔,孔明军师以为如何?
孔明大惊道:如此我军休矣!但想那刘季玉虽然怯懦,但本性善良,必不用此毒计。
李恢赞道:诚如军师之言,乃深知刘季玉者。但又有益州太守董幼宰献计,要遣使到许都向天子请降,令曹操兵下荆襄,逼令玄德公退军,却自后掩而杀之。此计却又如何?
话犹未了,刘备忽从座中跃起,叫道:危乎殆哉!季玉若从此计,则我无家可归矣。
李恢:皇叔望安,荆州稳如磐石。
刘备:此话怎讲?
李恢:刘季玉果从董和之计,并问何人为使。益州诸臣,哪个敢于此时出城?是某自告奋勇,领了国书,即直奔主公这里来也。
一句话未了,孔明及法正等皆抚掌大笑。
刘备却道:那刘季玉见先生不归,亦会另派他人为使,荆州仍是难保万全。
李恢:主公勿忧。某今空手来降,自愧无功可献,这就去干一件大功,令曹操无暇南顾,必保荆州无虞。还要使云长公趁此机会率兵北伐,拿了襄樊,袭其许都,亦未可知!
说罢,即将酒觥轻推,向厅中诸人拱手为揖,传令唤马,向外转身即走。
刘备惊问:先生哪里去?
李恢停步回身,正色道:某闻主公在许都时,曾与西凉讨逆将军马腾为友。公却不知,某与马寿成亦乃莫逆之交。今马腾全家为曹操所杀,其子马超及大将庞德尚屯冀州,占据陇上诸郡,拥数万西凉铁骑。某若不去许都,反至冀城,说服马超出兵长安,那曹操将重蹈当年潼关之危矣,又何暇南顾荆州乎?
刘备及孔明闻之,皆大喜过望,即备下厚礼,请李恢持往,以结交马超使用。
李恢只
字幕: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现任益州太守。
刘璋闻奏大喜,问道:未知幼宰有何妙计,以退荆州之军?
董和:今凤雏已死,卧龙率军入川,荆州必然空虚。主公何不遣使至许都请降朝廷,令丞相曹操出兵襄阳以下荆州?荆州危急,刘备必退兵还救,彼时我以成都之兵自后掩杀,孔明即有通天之能,亦无计可施,必为我所擒矣。
刘璋:果然妙策,当即行之。
于是即修国书,便问何人可以为使。群臣闻言,因皆知目前东北两面皆为刘备之兵,此去九死一生,于是充耳不闻,低头不语。
刘璋见无人答言,正欲发怒,忽殿角一人升阶而前,施礼道:主公前番不听臣与刘巴之谏,致使引虎进门,今噬脐何及!但为人臣者,君忧则臣死;即无人敢去,臣独愿往。
众人视之,见说话者非哵,正是前番苦苦阻谏,休令刘备入川者刘恢。
字幕:刘恢,字德昂,南蛮建宁郡人。独身在蜀为官,家眷尽留原郡。
刘璋闻言,既羞且喜。虽恼他出言无状,但也感其一片忠义之心,当下即遣李恢为使,往许都请降,借兵以下荆州。
李恢讨了国书,带十数个心腹出得北门,回头向成都唱一个大喏:主公,休怪某今日要卖了你的成都,实是你不听我前日一番好意,自将猛虎请进门来,驱之不得了也。
说罢便率从人上马,直奔雒城,径投刘备。
刘备闻说李恢到来,不知何意,因问孔明:某引兵入川之时,这李恢与刘巴、黄权均极力反对,从事王累更以自杀相谏刘璋。今日来求见我,却是何意?
孔明回头,与法正相视一笑,却不回答。
刘备恍然大悟,急命摆开执事仪仗,率众官亲迎至城门。
李恢见刘备亲自迎出,不由受宠若惊,暗道:谢天谢地,看来果然不虚此行。
刘备上前,一揖到地,亲自牵马,迎李恢进城。
入衙之后,先分宾主落坐;略作寒暄,命献香茶。又命侍从,请法孝直、彭永年出来,使与李恢相见。三人见面,俱各欢喜。
刘备欲擒故纵,不问李恢来意,先命在帐中摆排盛宴,与李恢接风洗尘,并请军师孔明居于主位,孝直、永年两侧作陪。
当下水陆毕陈,宾主虽然谈笑风声,但许久话不及意。李恢席间几次要表白忠心,均被刘备以酒相劝,截住话头。
孔明见李恢额头青筋都已暴起,便知时机已至,执酒问道:某向闻德昂先生耿直忠义,前番力谏季玉不听;今不顾误会,亲来雒城,则必有良策,以教我主公乎?
李恢见孔明主动来问,心下大乐,于是笑道:某前番力谏刘璋,是为尽臣子本份,即不见听,便是他自取其祸。某今来投皇叔,亦是为使益州之民免于涂炭也。
刘备装傻问道:先生此言何意?
李恢:皇叔虽得雒城,但成都城高池深,尚有精兵三万,存粮足支三年。凭皇叔这数万之兵,半年内急难下之,且军粮亦不足支。某来之时,有从事郑度曾向刘益州进言,要尽驱巴西梓潼之民过涪水以西,尽焚仓廪野谷,坚壁清野以待皇叔,孔明军师以为如何?
孔明大惊道:如此我军休矣!但想那刘季玉虽然怯懦,但本性善良,必不用此毒计。
李恢赞道:诚如军师之言,乃深知刘季玉者。但又有益州太守董幼宰献计,要遣使到许都向天子请降,令曹操兵下荆襄,逼令玄德公退军,却自后掩而杀之。此计却又如何?
话犹未了,刘备忽从座中跃起,叫道:危乎殆哉!季玉若从此计,则我无家可归矣。
李恢:皇叔望安,荆州稳如磐石。
刘备:此话怎讲?
李恢:刘季玉果从董和之计,并问何人为使。益州诸臣,哪个敢于此时出城?是某自告奋勇,领了国书,即直奔主公这里来也。
一句话未了,孔明及法正等皆抚掌大笑。
刘备却道:那刘季玉见先生不归,亦会另派他人为使,荆州仍是难保万全。
李恢:主公勿忧。某今空手来降,自愧无功可献,这就去干一件大功,令曹操无暇南顾,必保荆州无虞。还要使云长公趁此机会率兵北伐,拿了襄樊,袭其许都,亦未可知!
说罢,即将酒觥轻推,向厅中诸人拱手为揖,传令唤马,向外转身即走。
刘备惊问:先生哪里去?
李恢停步回身,正色道:某闻主公在许都时,曾与西凉讨逆将军马腾为友。公却不知,某与马寿成亦乃莫逆之交。今马腾全家为曹操所杀,其子马超及大将庞德尚屯冀州,占据陇上诸郡,拥数万西凉铁骑。某若不去许都,反至冀城,说服马超出兵长安,那曹操将重蹈当年潼关之危矣,又何暇南顾荆州乎?
刘备及孔明闻之,皆大喜过望,即备下厚礼,请李恢持往,以结交马超使用。
李恢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