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集 三路伐吴(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疾,伏以暗毒,令每年发作,需服独门解药不可。此后若其再任意而为,则毒发身亡,无可救也。

    水镜先生乃与华佗师徒相见,展示孔明密书,请赴白帝城为汉帝医病。

    华佗说道:世人尽知某于十余年前已死,此去面见刘备,恐其惊怖心疑。行此密事,可使我首徒樊阿前去即可。

    于是密嘱樊阿到白帝城后如此施治,勿要隐秘,不露声色。

    樊阿受了师父嘱托,便于囊中藏了秘药,取道南郡、夷陵,直至白帝城而来。

    这日路过一处镇甸,天过午时,樊阿觉到腹中饥饿,便至一家面食店肆,打尖歇脚。坐定以后,只点了一份汤粉,既不吃菜,亦不讨酒,吃罢既行。

    小二答应自去,樊阿忽见屋角一张桌旁,坐了两个道士,一老一少。那老道士长得仙风道骨,俊朗飘逸,看不出多大年纪;小的也有三十岁上下,但相貌奇丑。

    字幕:太平道掌门于吉;神算子管辂。

    管辂见樊阿看向自己,笑道:先生此去白帝城,到底治人之病,或是害人之命?

    樊阿陡闻此言,惊不能答,暗猜二道来历。

    于吉以箸敲案,左手向空中虚招,置于背后,问道:先生去给人医病,因何不带药囊?

    樊阿向腰间看去,果然不见药囊,脱口问道:二位是何等样人?似非凡俗之辈!

    管辂笑道:先生神情恍惚,心不在焉,进门之时,药囊已被树枝挂去,尚不自知。此去向西便是白帝城,故知你是去与人医病。又心神不宁,必存私念,不欲害人而何?

    樊阿向屋外看时,可煞作怪,见药囊果然挂在门口树枝上,随风飘荡。急拿回来打开检视,见里面之物一样不少,原封不动。

    此时汤粉端上,于吉及管辂呼噜呼噜吃了,向樊阿略一拱手,起身出门,转瞬不见。

    樊阿见此二人行事诡异,不得要领,只得吃了汤粉上路。

    镜头闪回。于吉击箸吸引樊阿,即施空中取物之术,将药囊取至背后。

    管辂趁机将华佗所赐之药偷换,又施手段将药囊挂上门外树枝,樊阿却丝毫不觉。

    闪回结束。救命秘药既换为毒药,刘备之死,至此已成定论。

    章武三年夏四月,刘备病情转重,时复白日做梦,见关、张二弟徘徊榻前不去。御医不知病源,只得以汤药营养,并无善策。刘备自击床榻叹道:朕将不久于人世矣!

    回思才做了两年多皇帝,就要撒手人寰,心实不甘。

    忽一日,黄门官入报:神医华佗弟子樊阿求见,说奉丞相所请,特来为陛下诊病。

    刘备大喜,即命唤入。樊阿进殿,行三拜九叩大礼,望闻问切一番,断言道:此乃忧虑之症。某先以针灸打通陛下经络,再以发散之药驱其郁气,则十日可愈。

    遂请内侍脱衣,以针法试之;又请内侍先尝其药,以令刘备不疑。

    过了半晌,见那内侍并无不适之态,精神愈旺。刘备甚喜,便请樊阿为己下针施药。事毕,先主自觉精神颇振,胃口大开,遂命进膳,重赏樊阿使去。

    至第五日上,不料病情急转直下,咯中带血,头晕目眩,不能动转。刘备感觉命不长久,急遣使往成都,请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星夜前来永安宫,听受遗命。

    孔明闻报大惊,便请太子留守成都,与李严陪同鲁王刘永、梁王刘理,急奔白帝城。

    镜头转换,白帝城永安宫中。

    刘备请丞相独自进内,屏退左右。孔明入内,坐于龙榻之侧,刘备低声饮泣告罪:某不听子龙之劝,坚持伐吴,致使殿下隆中决策化作流水。殿下赐令臣死宜也,臣不敢报怨。

    孔明惊道:陛下何出此言?正当春秋之盛,又因何一病至此?

    刘备审视孔明,见其不似作伪,流泪叹道:神医华佗之徒樊阿,不是奉殿下之令而来?某病虽然沉重,尚不致死;若非经其诊治,安得如此?获罪殿下,再无回天之力矣。

    孔明:医者用药之前,陛下有无令人先尝其药?

    刘备侧首见那试药内侍,正站立外殿廊下,此时生龙活虎,于是无言以答。

    孔明大疑,袖中占了一课,跌足悔道:此必是被人途中暗自偷换了丹药!陛下可曾得罪太平道门中人?

    刘备答道:当年黄巾贼寇,不就是太平道门?某以平灭黄巾起事,自然得罪。

    孔明点头:此乃太平道门独制秘药,天下无解,服之七日必亡。某便令陈到、子龙前往樊阿来路,去擒太平道人前来,与陛下解毒!

    刘备摇头:殿下休矣,是某命该如此。太平道人即已得手,岂等你去捉?某得殿下奉之为帝,此生足矣。本欲复兴汉室,奈智识浅陋,自取其败。今死在旦夕,嗣子孱弱,望殿下亲登帝位,封我子一县之地为侯,则某感激不尽!

    孔明亦倍加伤感,劝慰道:陛下放心。曹魏不灭,我弟刘协不复大位,某即奉太子刘禅为帝,尽力辅佐。若汉祚复续,陛下后人亦许永镇西川,世代为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