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集 遗恨街亭(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维之手笑道:某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只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

    姜维细详孔明之意,是要亲传衣钵于己,大喜拜谢。

    孔明收了姜维,传令三面攻打天水。连攻三日,城内军士死伤过半,渐渐不支。

    尹赏乃谓梁绪道:伯约已降,我二人与其至厚,必为所累。不如降蜀,以图进用。

    商议已定,是夜遂各引本部军大开城门,放蜀兵入城。夏侯楙、马遵惊慌,引数百人出西门,弃城投羌胡城而去。

    孔明引军入城,重赏梁绪、尹赏,先命发榜安民,后令犒赏三军。

    歇兵三日,孔明亲率大军,与姜维等诸将来取上邽。上邽城被王平围了十数日,本已缺粮;梁虔见孔明大军又来,趁夜出城来降。

    孔明得了三郡,就令梁绪为天水太守,尹赏为冀城令,梁虔为上邽令,三人谢恩,分别上任。分拨已毕,诸将问道:丞相何不令我等去擒夏侯楙?

    孔明:吾放夏侯楙,如放一鸭。其乃皇后舅公,又杀不得;彼若愿降,我国中又不缺此废物,放他去罢。某今得伯约,是得一凤也!

    于是整顿军马,尽提汉中之兵,前出祁山,兵临渭水之西。

    魏镇西长史郭淮时在长安,闻说天水三郡俱失,切齿暗恨梁绪、尹赏、梁虔。欲亲往洛阳搬兵,正逢大将张合引兵前来。郭淮大喜,进见张合,将丢了陇右三城之事细说一遍。

    张合慰道:兵贵神速,事不宜迟。诸葛亮即得陇上,必令人紧守街亭为基,以图东进。我应趁其安排未定,扎营未稳,一举破之。

    郭淮谏道:将军孤军深入,恐难敌孔明大军。不如速报天子,再派大军前来相助。

    张合:我适才说过,兵贵神速。你可去报天子,某去陇右,两不相误。

    郭淮拗不过张合,只得自去洛阳。却不料与司马懿父子异路错过,不曾相遇。

    镜头转换,魏都洛阳,曹睿太和元年。

    天子升殿设朝,近臣奏道:夏侯驸马已失三郡,逃窜羌中去了。蜀兵已到祁山,前军已临渭水之西。镇西长史郭淮现在殿外候见,请求早日发兵破敌。

    曹睿大惊,乃问群臣:谁可为朕退蜀兵?

    司徒王朗出班:孔明伐我中原,岂有舍近求远之理?其亲出祁山,必有奇兵出于箕谷,东出阳平关。今张合与司马懿皆去祁山拒敌,中其计也。先帝每用大将军曹真,所到必克;请陛下拜为大都督,率大军屯于箕谷道口,以退蜀兵。

    曹睿准奏,遂拜曹真为大都督,赐节钺;拨东西二京军马十万。郭淮官封射亭侯,领雍州刺史,命为副都督,并兼向导官,即刻出兵。

    曹真领旨下殿,乃命宗弟曹遵为先锋,荡寇将军朱赞为副先锋,刻期出师。

    两日间便到长安,督率诸军驻于郿县,升帐分兵派将:遣郭淮将兵三万西渡渭水,前去支援右将军张合。命曹遵、朱赞各引一万军马,西出阳平关,阻住箕谷来犯蜀兵。

    三将受计,分别引兵而去。曹真继又派出哨马,去探听司马懿父子动向。

    镜头转换,按下曹真,再说司马懿。

    司马懿引一万宛洛之军,紧走慢赶,毕竟没有赶上张合。见前面将近渭水,遂令停止进军,命于东岸扎营。

    司马师不解,便问父亲:蜀军今在河西,大人兼程而至,却止于东岸何为?

    司马懿:我闻大将军曹子丹已至郿城,其必分兵两路:一路截住箕谷道口,一路去救陇上诸郡。张合又早渡渭河,欲抢头功。我父子且驻扎此处,离其两路军马都近,哪路有失,即往救援,岂不是好?若此时引兵渡河西进,是与曹子丹抢功,恐天子面上不好看相。

    司马师:父亲高见。如此坐山观虎斗,不费我父子丝毫力气。

    司马懿暗笑:我扎营于此,自有玄机。若是魏兵胜了,我便接应有功;若是孔明胜了,我则佯作败退,引蜀兵攻入长安,直下洛阳,重扶汉室也。进退自如,皆可建功。但如此机密之事,却不必令你弟兄知道。

    按下司马懿不提,单说郭淮引兵渡过渭河,直到张合河西大营,前来相见。

    张合大喜道:伯济来的正好,某正愁兵不足用。你今带来多少兵马?

    郭淮:足足三万精骑。将军当于何处进兵?

    张合:有这三万兵马,某大事成矣!我知秦岭之西有一条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列柳城,此二处皆是汉中咽喉。诸葛亮欺曹子丹不识地理,定然从此进兵。公可分一半兵与我径取街亭,公引一万五千兵攻列柳城,不必死战,休使蜀将来救街亭即可。

    郭淮:小小街亭,何必如此大张旗鼓?

    张合:将军不知,即得街亭,则望阳平关不远,可与曹子丹合兵而进汉中矣。诸葛亮若知我断其街亭,必然连夜奔回汉中。公提兵于小路击之,可得全胜;彼若不归,吾却将诸处小路尽皆垒断,以兵守之。一月无粮,蜀兵尽皆饿死,诸葛亮必被我擒。

    郭淮大服其论,即欣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