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集 赵王僭位(5/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东宫卫士听令,皆欲为太子报仇,于是擂鼓呐喊:赵王谋逆,奉诏讨贼!

    淮南王在宫外听到喊声,精神大振,指挥部曲及平昔所养死士拼力攻击东宫。又激战近三个时辰,宫门矢石交加,内外呐喊如雷。

    将近晡时,相府禁军当不住中护军奋力冲杀,退回府内,紧闭大门。

    司马允引军在承华门前摆下阵势,传令弓弩齐发,射进院内,箭如雨下。

    司马伦见箭矢入堂,急令关门闭户,已是不及,无处躲藏。司马允膂力过人,自引强弩射入殿堂。弩箭带风,呜呜有声,直入大厅,声势骇人。

    丞相主薄司马眭见情势危急,急纵上前,抱住丞相司马伦,以后背迎矢。不到片刻,竟身中十数箭,伏于赵王身上而死。

    相府残军当时不及进入内殿者,暴露于院中廊下,只得各寻树后躲避。

    东宫之树,无不皆中数百羽箭,状如猥集。

    镜头转换,皇宫内苑。

    相府东宫与禁苑邻近,淮南王率兵攻击东宫苦斗多时,皇宫内苑已然尽知。众公卿随侍天子在殿,无不失色惊骇,无计可施。

    中书令陈淮欲助淮南王司马允,向晋惠帝奏道:事急矣,恐有人趁乱放火,祸及禁宫。臣请陛下降诏,使人持白虎幡与二王解斗。

    画外音:依照陈淮主意,若赵王司马伦同意罢斗,则必大开府门接旨,淮南王即可趁机擒杀赵王,不必再费力攻打。不料此番好意,却最终送了司马允性命。

    惠帝只道陈准好意,当即说道:准奏。速令黄门令写诏,唤来司马督护伏胤,命其率宫中四百禁军,持白虎幡出宫,至相府门前,调停二王之争。

    黄门令奉命,即刻写诏完毕。天子用玺,命司马督护伏胤:卿持此诏,速往东宫解斗。

    伏胤:为臣遵旨!

    遂拜接圣旨,赍持白虎幡出宫,领禁军路过门下省。

    司马伦之子汝阴王司马虔时任侍中,正在门下省轮值,见到伏胤,急忙上前。

    字幕:汝阴王司马虔,赵王司马伦之子。

    司马虔:伏将军,哪里去?

    伏胤:奉天子旨意,前往东宫相府,与赵王及淮南王解斗。

    司马虔闻此,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上前俯耳私语:我父与淮南王之仇,实不可解。公若能借帝诏诛杀司马允,我家荣华富贵必与将军共之!

    伏胤:帝诏明令解斗,若说令杀淮南王,如何瞒得众军?

    司马虔:此事不难。我这里正有空白诏书,将军持之,可任意解释宣读,其谁知真伪?

    于是探手入怀,递予空白诏书。

    伏胤畏惧赵王父子势力,且又贪恋富贵,只得允诺,怀揣空诏,到至承华门。

    禁军向门外淮南王部众高声喝令:天使伏将军奉旨来到,众军止战!

    淮南王闻听,插剑入鞘,来至伏胤马前问道:天使前来,是助本王,或助赵王?

    伏胤将手中白虎幡高举:皇帝陛下有旨,令某引军相助淮南王允,擒杀赵王伦!

    司马允闻听大喜,回头下令:打开兵阵,将天使放入。

    伏胤引百名禁卫入阵,南向而立,拿出空白诏书:准南王听旨。

    司马允遂下战车,跪地叩拜:臣司马允接受诏令。

    伏胤环顾左右,不读圣旨,忽然大叫一声:与我杀!

    司马允大惊,刚要起身,两把钢刀自左右同时砍至,淮南王顷刻人头落地。

    伏胤又向众军叫道:罪在淮南王一人,降者免死!

    众军见首领伏诛,一哄而散。唯有百余死士战至净尽,无一降者。

    镜头转换,东宫相府之内。

    司马伦躲在府内,正抖成一团,忽听门外军士大喊:外面杀了司马允,淮南王已死!

    赵王不由大喜,急命孙秀:天助我也。卿速引军至淮南王府,将司马允两子秦王司马郁、汉王司马迪收而杀之,灭其三族,并于城中大索余党,不可使一人漏网。

    孙秀:臣遵命。

    于是数日之内,洛阳城内再次血雨腥风,因受司马允牵连被灭族者,有数千人之众。

    司马允既已败亡,惠帝升殿,诏令大赦天下。

    孙秀唆使群臣上表,说因司马伦平叛有功,宜加九锡,增封邑五万户。

    惠帝准奏,诏命加封。司马伦假装谦让,帝命百官至其府中劝进,由侍中宣读诏书,赵王最终拜受。

    司马伦既加九锡,叙平乱之功,请皇帝下诏:拜伏胤为大将军,加封赵王之子司马荂为领军将军,司马馥领护军将军,司马虔领右卫将军,司马诩为侍中。迁伏波将军孙秀为侍中、辅国将军、相国司马。张林等参与平叛诸臣,皆升居要职。

    孙秀奏准天子:为防患于未然,诏命增加相府卫兵为二万人,暗藏甲士于各院,护军总数三万。东宫三门都建成四角望楼,隔断相府外东西道路为外部边界。

    赵王见孙秀对自己如此忠心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