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集 五马渡江(3/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陈敏首级于洛阳。

    晋怀帝览奏大悦,回复诏旨:所有参与平叛讨逆诸将,皆可论功受赏。诏拜顾荣为侍中,纪瞻为尚书郎,辟周圮为参军,着令即日入京赴朝,不得有误。

    刘准拜诏:臣等遵旨,谢主隆恩。

    来日一早,顾荣等人奉诏西行。

    至于徐州,却见城门紧闭,吊桥高起,城上刀戟映日,如临大敌。

    顾荣驰至吊桥之下,向城上仰面高喊:我等奉天子旨意,到京师上任。城上哪位将军值守,尚请打开城门,放我等穿城北上。

    城上一员将官闻说,手扒垛口,向下答道:哨探来报,贼军转眼便至,哪个敢与你打开城门?公等听我良言所劝,此去北方愈乱,四处交战,盗贼横行,还是止步请回罢。

    顾荣听罢此言,与纪瞻、周圮互视一眼,无计可施,只得回马,复归建邺,辞就其职。

    此时洛阳宫中,怀帝久候顾荣等人不至,于是下诏:顾荣不至,朝中缺少贤臣。诏立清河王司马覃为太子,使居东宫;朕当亲理国政,留心庶事。

    太傅司马越见怀帝聪智,乾纲独断,于是大为不悦,出班表奏天子:陛下既立太子,国事大定,臣请出京就藩,还镇许昌。

    晋怀帝:朕虽亲理国政,正需太傅辅佐,奈何要走?

    司马越:陛下天纵圣明,太子聪慧过人,朝中有我不多,无我不少。况为臣老矣,若再驽马恋栈,恐与朝廷有害无益。诚请陛下,遗我残喘,以度余年。

    怀帝见留之不住,于是从之,亲与百官礼送东海王出京。

    回宫之后,怀帝转思:如今四海不宁,京师内外不能无宗室皇亲为将把守。

    于是下诏:命南阳王司马模西来,使都督秦、雍二州军事,镇守长安。命琅琊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令镇建邺石头城。

    镜头转换,建邺城中。

    司马睿奉诏,即令王导:我闻成大事者,必以人才为本。为招纳俊杰,延揽英雄,以为我用,卿可尽出府库所存,以效燕昭王千金市骨可也。

    王导听命,立即张榜各处城门闹市,并学当年大帝孙权修建招贤馆,悬金纳贤。

    但因司马睿名望不着,吴人不服,张榜旬月之后,江东士大夫并无至者。琅琊王每日得到王导回报,由此深以为患,坐卧不安。

    冬去春来,三月上巳节。

    吴人之俗,百姓士子于此日皆至江边祭祷鬼神,称为“修禊”,极为盛典。

    司马睿闻此风俗,欲往江边亲观其盛。

    王导劝道:殿下招纳贤士,江南士大夫不肯至者,因不知殿下之望也。当此修禊大祭之时,江南豪杰必然尽至江边观礼。臣有一策,可使名士自行来投。

    司马睿:卿有何良策?

    王导:殿下自坐乘舆而往,可多率部从,盛具威仪,使某等江北名士骑名驹并从而行。则吴人观之,必道殿下亲贤爱士,争先恐后而至。

    司马睿便从其计,果令王导等一班谋士鲜衣怒马随侍左右,盛仪而往江边观禊。

    琅琊王出祭及归府之际一路极尽招摇,顾荣、贺循等一班江南名士见之大异。因众人多识王导,皆道琅琊王礼贤如此,于是相率拜于道左,扶舆相送。

    王导见为首扶舆者是顾荣、贺循二人,急忙下马,止住銮舆。

    琅琊王:卿何故止我銮舆?

    王导:殿下不欲永据江东,以成大帝孙仲谋之业乎?

    琅琊王:然也。

    王导: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杰。况于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未兴之际,急于得人之助耶!今拜于道边者数人,皆江南之望,吴人智谋之士渠首。殿下宜礼待以结吴人之心,倘顾荣与贺循二人至,则江南之士无不至也。

    司马睿大喜,遂于舆中向顾荣、贺循还礼,极尽恭敬。

    当日返至府中,司马睿又急遣使节,使其赍持重金,至府造请顾、贺二人。

    二人当琅琊王礼敬自己之时,本已深为感念;此时见其专门遣使来请,于是应命而至。琅琊王当即拜贺循为吴国内史,顾荣为军师兼散骑常侍,此后军府政事,皆与二人共谋。

    顾、贺二人感念知遇之恩,便大力举贤推能,又荐纪瞻、卞壶入幕。

    司马睿皆为重用,以纪瞻为三军祭酒,卞壶为从事。

    王导见司马睿果能诚心纳士,便又进言:臣闻谦可以接士,俭可以富国。今江南之士皆愿为用,殿下宜以清静为政,抚绥新旧,则天下归心矣。

    司马睿欣然纳之,由此从谏如流,于是江东百姓皆倾心归附。

    因从士族遗风,此前琅琊王平素好酒废事。王导以正言谏之,于是司马睿命将府中酒瓿尽皆覆之,从此绝不饮酒,杜绝淫乐之风。

    镜头转换,按下江东,复说河北。

    邺都郊外,大兵压境。旌旗猎猎,刀枪林立,战马嘶鸣。

    主帅汲桑骑在马上,对左右诸将说道:新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