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集 桓温欺君(6/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口中虽然如此说,其实心下十分忌惮,就此不欲令郗愔掌握京口重镇。

    郗愔却对桓温称赞信以为实,心下十分感动。此后不久,便即致信桓温,表示愿与其共辅王室,请求当再次北伐之时,自己愿率部出于河上,作为先锋。

    郗愔之子郗超时为桓温参军,其书寄至军营,便先落到郗超之手。

    郗超见父来书,因知桓温忌惮老父掌兵,于是暗中将原信毁掉,并以父亲名义伪造新书呈递桓温,自称老病,请以闲职休养。

    桓温顺水推舟,表请改任郗愔为会稽内史,自领徐、兖二州刺史,兼并郗愔北府军。

    闪回结束。当年四月,桓温兵出姑孰,与江州刺史桓冲、豫州刺史袁真一同北伐前燕。

    参军郗超献计:今汴水方浅,恐其道远难通漕运,宜求别道而入。

    桓温因并其父之兵,恐其怀恨设谋报复,遂不从郗超之策,偏入汴水北行。

    六月,军至金乡,天旱水绝。桓温使将军毛虎生凿钜野三百里,引汶水会于清水。于是引舟自清水入河,舳舻三百余里相接,帆樯蔽日。

    郗超见此复谏:清水入河,难以通运。若敌寇不与我战,运道必绝;则敌必因以为资,我复无所得,此危道也。不若兴众自陆路直趋邺城,彼必望风逃遁,北归辽、碣。若能出战,则事可立决。若恐胜负难料,务欲持重,则莫若顿兵河济,控引漕运,俟资储充备,来夏乃可进兵。舍此二策而连军北上,进不速决,退必愆乏。贼则因此势以日月相延,渐及秋冬,河水更必涩滞。北土早寒,我三军裘褐者少,恐于彼时所忧,非独无食而已。

    桓温又不听从,说道:我命袁真攻开石门以通水运,必无阻碍,卿其勿言。

    遂遣袁真率兵五千去攻石门,又遣桓玄攻拔湖陆。

    燕王慕容暐闻说晋军来伐,遂使下邳王慕容厉将兵一万前来迎战。被晋将邓遐、朱序合兵出击,两下交锋,未及十合,慕容厉大败而还。

    邓、朱二人引得胜之兵进击,复大败燕兵于林渚。

    七月,桓温进驻武阳。前燕故兖州刺史孙元起兵响应,于是晋军顺利至于枋头,距燕国都城邺城已不足百里。

    燕王慕容暐及太傅慕容评大惧,遂聚集文武言道:今太原王皇叔慕容恪已亡,国内无有良将,晋兵势大,将何以迎敌?

    群臣皆奏:太原王临终之语,陛下如何忘记?吴王慕容垂有文武之才,何不用之率兵御敌?然后使人与秦和好,结为唇齿,请其以兵夹攻晋军之左,则可破桓温无疑。

    慕容暐及慕容评听了群臣之议,不由对视一眼,颇感为难。因以二人之意,皆忌惮慕容垂之能,本不欲使其掌兵,恐其将来尾大不掉。

    慕容暐:此计虽好,而今晋兵势大,恐远水难解近火,不如走奔和龙为上。

    吴王慕容垂当时在场,听得不耐烦,出班叫道:陛下未经一战,何如此之怯耶!臣请将兵击之,如其不捷,走未迟也,何望风而纷纷自溃乎?

    慕容暐:准奏。诏命慕容垂任南讨大都督,统各处军马五万,前往抵挡桓温。

    慕容垂:臣荐司徒左长史申胤、黄门侍郎封孚、尚书郎悉罗腾,各为参军从征。

    因处危难当头,慕容暐也只好准了,但谓慕容垂乘国之危任用私党,极感愤怒。慕容垂对天子之怒懵然不觉,当即辞帝下殿,自去点兵。

    慕容暐复纳群臣之议,遣乐松为使至长安,请求秦王苻坚发兵来救。

    乐松领命,至长安来见秦王,呈递国书,说明求救之意。秦王苻坚与众商议,昂然说道:孤正恨燕国之强,欲借晋军弱之,我好得渔翁之利。奈何将兵助之,以养己患乎!

    王猛密奏:若桓温进屯洛阳,收幽冀之兵,引并、豫之粟,观兵崤、渑,则陛下大事去矣!不如与燕合兵,以拒桓温。晋军若败,我再乘其弊以取之,不亦善乎?(本集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