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集 白袍将军(5/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及鲜卑、蠕蠕大军,挥师南返洛阳。

    元颢闻报大慌,环顾左右,此时方知身边并无可调之兵。乃命陈庆之镇守北中城,元颢亲自据守河桥南岸。

    尔朱荣前锋军至,陈庆之三天之中共战十一阵,杀伤敌人甚众,勇不可当。

    有夏州义士镇守河中渚,暗中与尔朱荣串通,请为尔朱荣破桥立功。尔朱荣率兵赶到河桥,虽然终于破桥,但闻元颢已将通敌士兵全都斩杀,再无内应。

    尔朱荣怅然若失,失望非常,只得引军下桥,复回对岸。

    元颢见敌军暂退,为保万一,又派安丰王元延明引军,沿黄河大堤固守。尔朱荣见无船渡河,便商议打算回师北方,以后再寻机攻打元颢。

    黄门郎杨侃谏道:夏州义士虽败,非明公勤王时所能预见者也。用兵之事,散而再聚,伤好复斗,孰不为常?况我并未受损,岂能因一事而废其功!为今之计,大王不如征调木筏,间杂舟船,沿黄河排列数百里中,元颢不知该防何处,则我军可渡黄河,定成大功。

    高道穆闻言,亦极力附和劝之。

    尔朱荣议于诸将,伏波将军杨穆及族人各献家中小船,求作向导。尔朱荣意决,遂令车骑大将军尔朱兆、大都督贺拔胜率军捆绑木筏,从马渚西硖石夜渡黄河。

    二将领命,遂率军乘舟撑筏,趁夜渡河,袭击元颢之子元冠受所部。

    元冠受不意对方有船,毫无防备,一战被擒,安丰王元延明部众亦都溃散奔逃。元颢率数百名骑兵向南逃走,陈庆之收拢骑兵数千,结队向东逃归。

    由此元颢原先所取城池,全都复降北魏。

    尔朱荣亲率大军追击,陈庆之率领本部白袍精骑数千人渡过黄河,驻守中郎城,以绝对劣势之兵,仍然阻截尔朱荣三天,但至损失惨重。

    尔朱荣令众军伐木做筏,从硖石渡河,与元颢战于河桥。

    元颢大败,逃到临颍被杀。

    陈庆之向南撤至蒿高,不幸遇到山洪爆发,众军皆被洪水吞没。陈庆之本人幸免于难,乃落发化妆为僧,躲过尔朱荣大军搜捕,才辗转返回南梁。虽然只身回到建康,武帝萧衍对陈庆之仍是大加封赏,升其为右卫将军,永兴侯,封邑一千五百户。

    字幕:西元五二九年,南梁中大通元年。

    六月,魏大丞相尔朱荣、右仆射尔朱世隆、大都督元天穆纠集士众,拥卫孝庄帝元子攸南下,绕过陈庆之梁军奇袭洛阳。建武帝元颢兵败逃亡,逃到临颍,被县卒江丰斩杀。

    中军大都督兼领军大将军杨津率军入宿于皇宫,洒扫宫庭院落,封闭朝廷府库,至北邙迎请孝庄帝,痛哭流涕谢罪,孝庄帝安慰犒赏。

    庚午,孝庄帝入居华林园,大赦天下,任命尔朱兆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随同孝庄帝从北方而来将士、随侍皇帝文武百官、以及朝廷中未降元颢者,各加官五级;河北向朝廷报告敌情及河南未降元颢者,加官二级。

    壬申日,又加封大丞相尔朱荣为天柱大将军,并增封邑至二十万户。命上党王元天穆为太宰,城阳王元徽为大司马兼太尉,高道穆为御史中尉。

    癸酉日,元颢首级传送洛阳,临淮王元彧复归附孝庄帝,安丰王元延明投奔梁朝。

    乙亥日,北魏孝庄帝在都亭设宴慰劳尔朱荣、上党王元天穆及从北方来洛阳勤王将领,以宫女三百人、绫罗锦缎数万匹,按功劳大小分别给予不同赏赐。凡是受过元颢爵位、奖赏、官职和免除赋役者,对其所得全部追回。

    同年十二月,梁武帝因北伐之功,诏封以陈庆之为持节、都督缘淮诸军事、奋武将军、北兖州刺史。

    时有妖僧名强,在淮北自称天子,当地豪强蔡伯龙起兵与之相应,众至三万人,攻陷北徐州。济阴太守杨起文弃城而逃,钟离太守单希宝被害。

    梁武帝诏令陈庆之前去征讨,亲临白下城为其饯行。

    陈庆之受命而行,未到十二天,便斩蔡伯龙、僧强,传首建康。梁武帝以陈庆之为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其余职守如故。

    陈庆之到任,兵围悬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大都督侯进、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

    随即减免义阳镇兵役,停止水运补给,使江湘诸州得以休养生息,并开田六千顷,两年之后,粮食充实。又表请精简南司州为安陆郡,置上明郡。

    大同元年二月,陈庆之与东魏豫州刺史尧雄交战不利而还。

    十月,东魏定州刺史侯景率七万人入寇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乘胜进军淮上。梁武帝遣侯退、夏侯夔等前去增援,军至黎浆,陈庆之已击破侯景。

    时值大寒雪,侯景弃辎重而逃,陈庆之则收其辎重而还,进号仁威将军。

    同年冬,豫州因秋季无收,大闹饥荒。陈庆之遂命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使大部分灾民得以度过饥荒。次年春,冬荒即过,以汉族名士李升为首,集八百余名豫州百姓叩阙上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