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集 兰陵破阵(5/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烦,决定禅位给大丞相、任城王高湝,自己也做太上皇。乃令斛律孝卿为赐封大使,送禅让册文及玉玺到瀛州。

    斛律孝卿奉命而往,便带册文符玺,直接改道长安来降北周。却于途中替任城王高湝以受禅皇帝名义起草诏书,便以手中所带玉玺盖了宝印,尊称高纬为无上皇,高恒为守国天王;留太皇太后住在济州,派高阿那肱留守。

    自中国有皇帝以来,以大臣下诏给两代皇帝,斛律孝卿必入吉尼斯纪录大典。

    高纬及皇后见了诏书,不知应是奉诏而行,还是抗旨不遵,遂带高恒复跑到青州。

    周武帝率军乘胜追击,与宇文宪会师,亲率诸军攻破晋阳,再攻入邺城,北齐王公以下官员皆降。复派尉迟勤追击高纬、高恒至青州,齐将高阿那肱投降。

    高纬、高恒率十余骑仓促南逃,欲奔南陈,在南邓村被周军俘获。

    建德六年二月,周军攻下信都,俘北齐任成王高湝,广宁王高孝珩等,随后平定各地反抗势力。北齐至此灭亡,历六帝,国祚二十七年。

    以其国祚之短,更换皇帝之速,亦令世人惊诧。

    北周将领尉迟纲抓获北齐后主高纬,送往邺城。周武帝以宾主礼节相见,封高纬为温国公。其后不久,高纬被诬告与宜州刺史穆提婆谋反,与高延宗数十人全被赐死。

    北齐既灭,天下便由三足鼎立变为划江而治,只余北周及南陈二国。

    镜头转换,按下北周,复说南陈。

    字幕:陈顼,又名陈昙顼,字绍世,小字师利,武帝陈霸先之侄,始兴昭烈王陈道谭次子,文帝陈蒨之弟。宽厚大度,富于才略,容貌俊美,身高八尺三寸,双手垂而过膝。

    文帝陈蒨死后,刘师知为中书舍人,忌惮皇叔陈顼权势过大,与尚书左丞王暹等谋划将其调出京城。于是东宫通事舍人殷不佞矫诏,调令陈顼去东府经理州务。

    中记室毛喜进言:太后令大王共决政务,今调王出,定非太后之意。愿大王为宗庙社稷计,休听小人之言。一旦出京,恐将受制于人,便似当年曹爽,欲做富家翁,得无可乎?

    陈顼闻言有理,遂遣毛喜与领军将军吴明彻商议行止,并召刘师知入府,留其酒宴,同时派毛喜入宫面见太后,面说此事。

    太后说道:新帝幼弱,政事委其二人决断。遣皇叔出京,非我本意。

    于是陈顼扣押刘师知,自入宫面见太后、皇帝,陈言刘师知罪行,草拟诛杀敕令请帝用玺,将刘师知交予廷尉,当夜狱中赐死,并诛杀王暹。自此,国家大政全归陈顼。

    时有文帝宠臣右卫将军韩子高镇领军府,与到仲举合谋图取陈顼。未及行动,毛喜请选人马分给韩子高,并赐军资,使修兵缮甲。

    陈顼不解:其正欲谋反,奈何反以兵给之?

    毛喜答道:先帝新丧,边境强敌环俟,韩子高受命先帝,只可表面施以恩惠诱其安心。后夺其兵权,只需一壮士足矣。

    陈顼深以为然,遂请罢到仲举为庶民。韩子高日益不安,请求出镇衡、广诸镇。

    其部将出首上虞令陆昉及韩子高谋反,陈顼在尚书省召文武大臣议立太子,到仲举、韩子高入尚书省拜贺,则被拘押送付廷尉,诏于狱中赐死。

    文帝陈蒨既死,太子陈伯宗继立为帝,加封陈顼为太傅,兼司徒,赐剑履上殿,增邑至三千户。复封皇弟伯智为永阳王,伯谋为桂阳王。

    陈伯宗继位百日,陈顼便发动政变,逼太皇太后章要儿诏废陈伯宗,降封为临海王,而后自立为帝,改年号为太建,是为宣帝。

    于是下诏:废黜陈伯茂为温麻侯,复派人于路拦截,杀于车中。改尊太皇太后章要儿为皇太后,立妃柳敬言为皇后,世子陈叔宝为皇太子。封皇子陈叔陵为始兴王,陈叔英为豫章王、陈叔坚为长沙王。以尚书仆射沈钦为左仆射,度支尚书王劢为右仆射。

    次年正月,以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郢州刺史黄法拚为中权大将军。

    三月,皇太后章氏崩;四月,废帝陈伯宗去世,年仅十九岁。

    太建四年正月,陈宣帝以始兴王陈叔陵为湘州刺史,长沙王陈叔坚为江州刺史,徐陵为尚书左仆射,王劢为尚书右仆射,皇子陈叔卿为建安王。

    太建五年,西元五七三年三月,陈宣帝计划讨伐北齐,议于群臣。众臣意见不一,惟有吴明彻坚决支持。帝意已决,复命大臣推选主帅。

    众臣多谓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高权重,应为主帅。

    尚书左仆射徐陵却道:北伐之议既是吴明彻主谋,其原籍又在淮左,熟知当地风俗。而统军谋略,亦无超过之者,亦为主帅,何必再选他人?

    陈宣帝即命吴明彻为都督,诏加侍中,与都官尚书裴忌领兵十万,出击北齐。

    吴明彻分兵派将,自攻秦郡,命都督黄法氍攻打历阳;另遣部将程文季,率敢死队拔除秦州城前水障木栅,进围秦州。

    黄法氍领命出兵,使部将复广达于大岘击破北齐军。

    北齐遣军援救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