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匈奴绝迹(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帝深以为然,就毒死长宁王杨俨,将其七弟分别流放岭表,又派人在路上全部杀死。杨勇子襄城王杨恪亦在其中,其妃子柳氏闻而自杀,以殉杨恪。

    隋炀帝巡游经过雁门,驾至榆林,遣武卫将军长孙晟往突厥谕旨,启民可汗率众听命。

    长孙晟手指牙帐中草秽,说道: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自洒扫,耕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内芜秽,留香草乎!

    启民悟道:边奴之罪也!奴之骨肉皆天子所赐,得效筋力,岂敢有辞。特以边人不知法耳,赖将军教之;将军之惠,奴之幸也。

    遂拔佩刀,自芟庭草,诸部猷长争效之。于是隋炀帝兵发榆林北境,至其牙帐,东达于蓟,长三千里,广百步。

    突厥族举国族人就役,开为御道,怨气冲天。丁酉,启民可汗及义成公主来朝行宫;己亥,吐谷浑、高昌并遣使入贡隋帝。

    甲辰二十七日,隋炀帝驾至突厥牙帐,登御北楼,观渔于黄河,以宴百僚。时逢定襄太守周法尚朝于行宫,隋帝命众卿讲武。

    太府卿元寿奏道:汉武出关,旌旗千里。今御营之外,请分为二十四军,日遣一军发,相去三十里,旗帜相望,钲鼓相闻,首尾相属,千里不绝,此亦出师之盛者也。

    周法尚驳奏道:不然。兵亘千里,动间山川,猝有不虞,四分五裂;腹心有事,首尾未知,道路阻长,难以相救,虽有故事,乃取败之道也。

    炀帝闻而不悦,遂问道:若依卿意如何?

    周法尚答道:宜结为方陈,四面外拒,六宫及百官家属并在其内;若有变起,所当之面,即令抗拒,内引奇兵,出外奋击,车为壁垒,重设陈,此与据城,理亦何异!若战而捷,抽骑追奔,万一不捷,屯营自守,臣谓此万全之策也。

    炀帝闻言赞道:卿言甚善!

    因拜周法尚为左武卫将军。启民可汗见隋帝高兴,趁机上表奏道:承蒙先帝可汗怜臣,赐配安义公主予臣,种种无乏。奈臣兄弟嫉妒,共欲杀臣。臣当时走无所适,仰视唯天,俯视唯地,奉身委命,依归先帝。先帝怜臣且死,养而生之,以臣为大可汗,还抚突厥之民。至尊今御天下,还如先帝养生臣及突厥之民,种种无乏。臣荷戴圣恩,言不能尽。臣今非昔日突厥可汗,乃是至尊臣民,愿率部落变改衣服,一如华夏。

    炀帝闻言大喜,赐启民可汗玺书:碛北未静,犹须征战,但存心恭顺,何必变服?

    八月壬午初六日,炀帝车驾从榆林出发,经云中溯金河而上。随驾士兵五十余万,马匹十万,旌旗辎重,千里不绝。

    炀帝命宇文恺造观风行殿,可容纳侍卫数百人,行殿可以离合,下设轮轴,可以推移。又命作行城,周长二千步,以木板为体,用布蒙上,再画上彩画,行城上观台、望敌楼全都齐备。胡人叹为神功,望见御营,十里之外就跪伏叩头,不敢骑马。

    乙酉初九日,炀帝驾临启民可汗营帐,启民捧厄祝寿,跪伏在地。突厥王侯以下都袒衣割肉立于帐前,不敢仰视。

    炀帝大悦,赋诗道:呼韩叩头至,屠耆接踵来。怎比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乃赐启民可汗及义成公主金瓮各一,特勒以下,也受到不同等级赏赐。

    炀帝回返,启民可汗亲送入塞,然后回国。

    隋炀帝终入楼烦关,到达太原,下诏营建晋阳宫。因对御史大夫张衡道:朕欲过卿家,以卿为主人。

    张衡受宠若惊,遂驰马到河内,准备牛酒迎驾。

    炀帝因命开辟道路九十里,直达济源张衡家宅,然后驾临。因喜此处山泉,留下欢宴三天,赏赐张衡丰厚,又遍赐公卿卫士,驾还东都。

    冬十月,敕命河南诸郡各送一艺户至洛阳,置十二坊于洛水南以处之。

    便在此时,吏部侍郎裴矩写成《西域图记》。炀帝亲自接见,赐帛五百段,问西域事。因慕秦皇、汉武之功,便以裴矩为黄门侍郎,使至张掖以引诸胡,啖之以利,劝令入朝。

    自是西域胡往来相继,所经郡县糜费疲弊,直至隋朝亡国,皆裴矩倡导故也。

    大业三年,铁勒寇边,入侵甘陇以西丝绸之路。

    隋炀帝遣将军冯孝慈率兵,西出敦煌击之,战而不利。

    虽然如此,铁勒亦觉与隋朝作对,自己讨不到太大便宜,于是不久便遣使往长安谢罪请降。炀帝转忧为喜,因而使裴矩为使,前往慰抚。

    西域战火方熄,东方使者便至。日本派遣小野妹子等人携国书来中国,商谈请派人来中国传习佛经事宜。隋炀帝见日本主动通使大喜,次年便派文林郎裴世清回访。

    日本天皇特派吉士雄成率三十艘大船,前往筑紫迎接。裴世清率使团进入东京,日本皇太子及诸王臣僚身着礼服,以最庄重礼仪接待中国使者。

    裴世清归国时,日本再遣小野妹子随归,并派高向玄理等八人来学佛法。彼人学成回国,对日本大化革新起到重大作用。

    大业四年正月,隋炀帝为攻高丽,以通漕运,发河北民百余万开凿永济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