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岳飞之死!张俊的动机!(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俊统帅的兵后,哪还有密信能够送的出去?”

    “这也是为什么,赵构十七号还能发密信,十七号之后就没了。”

    “毕竟,从建康到临安,还有一段不短距离。”

    “但赵构十七号能发密信,往后就不行了。”

    “因为张俊已经到了。”

    “普通密信都发不出去,就更别说发求救密信了!”

    “现在,皇帝被控制了之后,事情就好办了。”

    “秦桧以高宗的名义,任命岳飞为枢密副使。”

    “是的,就是枢密副使。”

    “连韩世忠,张俊,都是枢密使,可偏偏,就岳飞,这个功绩能力,不输任何人的岳飞,就只是个枢密副使!”

    “为什么?”

    “因为秦桧此时也还是枢密使。”

    “这枢密副使,就要受到枢密使的节制,秦桧就直接成了岳飞的顶头上司。”

    “同时,张俊与秦桧还合谋,废了三个宣抚司。”

    “这三个宣抚司,分别是,张俊,韩世忠与岳飞。”

    “说白了,就是罢兵权。”

    “韩世忠与岳飞,是真的被罢免了兵权,但张俊不是,他的兵,全成了赵构的御前亲军。”

    “废宣抚司是真的废,韩世忠与岳飞也是真的没了兵权,但张俊的兵权,自始至终都还在。”

    “要不然,你让赵构去指挥一下张俊的那些兵?你看张俊那些兵是听张俊的,还是听皇帝的?”

    “关键是,这还没完。”

    “张俊与秦桧继续合谋,让所有统制官,就是岳飞韩世忠那些手下,能够带一万兵的那些统制官,全都改成御前统制官。”

    “所谓御前统制官,就是直接成为了皇帝亲兵统制官。”

    “而张俊,掌管着御前兵马,那些统制官多了这‘御前’两个字,那韩世忠与岳飞的部将,全都归张俊节制了!”

    “宋史原文就是这么记载的:张俊请求把所统率的军队改隶御前。废罢三个宣抚司,改统制官为御前统制官,分别屯驻原来的地方。”

    “就这么简单的一步,解除了韩世忠,岳飞的兵权,还把岳飞与韩世忠手下大将,全都划到御前军,而张俊自己,就成了御前军的实际掌控者。”

    “可以说,此时,南宋朝廷的情况就是,秦桧控制三省六部,张俊控制南宋的兵马,一文一武,这就是标准的政变模式了!”

    “当然,在此期间,不是说赵构没有反抗。”

    “赵构反抗的是,命三省,枢密院官员重新分班奏事。”

    “之前说宋徽宗的时候就说过这个分班奏事。”

    “就是一对一,一个个的来,这样,就能给赵构与岳飞单独见面说事的机会。”

    “结果,后面就发生了张俊让他的兵马,变成赵构御前军这事。”

    “原本,张俊或许还只是控制皇城,可现在,张俊直接控制皇帝了。”

    “而岳飞韩世忠这些,到了皇城,没了兵权,想出也出不去,也算是变相的被控制了!”

    “但这不代表岳飞就彻底废了。”

    “岳飞在鄂州,还有几万的岳家军,那是岳飞的基本盘。”

    “早在岳飞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岳飞在收服六郡后,就在鄂州屯兵,从这时候开始,鄂州就成了岳飞的大本营。”

    “岳飞不管是班师,还是出兵,都是在鄂州。”

    “所以说,岳飞对他们还是有威胁的。”

    “而只需要岳飞离开临安,就能带着兵杀回来。”

    “于是乎,岳飞在四月下旬的时候,就上奏,打算辞掉这枢密副使一职。”

    “身上要是没了职位,岳飞就可以自己回到鄂州。”

    “一回到鄂州,岳飞直接能带着兵杀回来。”

    “张俊与秦桧政变,本质上与当初的苗刘兵变没有任何区别。”

    “但张俊是当初苗刘兵变的亲历者。”

    “苗刘兵变,因为张俊在外面,所以可以带兵打回来。”

    “身为亲历者的张俊,自然会杜绝这种事情发生。”

    “所以,岳飞这第一次请辞,赵构没答应!”

    “当然,与其说是赵构,还不如说是秦桧与张俊不答应。”

    “诏书是这样写的……”

    【岳飞辞免枢密副使不允诏(绍兴十一年四月下旬)】

    【敕:具悉。朕以虏寇未平,中原未复,更定大计,登用枢臣。惟吾制阃之良,宜有筹帷之略,俾参密席,庶协庙谟。当思注意之隆,遂展济时之志。守谦避宠,非予望焉。所辞宜不允。】

    “反正就是说了一些官话,说什么金国还没灭,中原还没收服,你又是朕统御一方军事的良才,希望你能够协助朝廷制定策略,你应该明白朕对你的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施展你济世安民的志向,一味的谦让与避宠,并不是朕对你的期望。”

    “具体什么情况,待会儿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