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古往今来,哪个不想当皇帝?张邦昌不想?笑话!(3/4)
这古往今来,就少有人能抵挡住当皇帝的诱惑的。
哪怕知道这皇帝没那么好当。
可那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权利,还是让人流连忘返。
读书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考取功名,获得权利么?
而这天下间,权力最大的,自然就是皇帝了!
哪怕他们知道皇帝没那么好当,当了皇帝之后,也会出现各种危险,心惊胆战。
但是,所有想当皇帝,能当皇帝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想法……
那谁谁谁当皇帝,成了傀儡,那是他没本事。
自己可与那谁谁谁不一样。
朕,必然能够掌控局面,不听话的,那就杀!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每个人都是这么想的!
就是出于那种,我上我也行的心态。
就,很微妙!
华夏人从来不相信前车之鉴。
要不然,也不会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说法了。
……
而此时,问答空间内,秦镇再次开口了。
“之前说道,张邦昌这些人,以元佑皇后孟氏的名义,控制了朝政。”
“史书上说,张邦昌是不想当皇帝,完全是被逼无奈。”
“说是他当了皇帝之后,见百官,只称‘予’不称‘朕’,也不称‘官家’。”
“诏令也不用敕书,而用手书!”
“里里外外,好像都在展现出他很排斥当皇帝一样。”
“然而,这个称呼,也只是一种称呼。”
“宋朝的皇帝还称‘官家’呢。”
“为什么称‘官家’?”
“这个称呼,是从五代十国时候延续下来的。”
“当时政权很乱,谁都登基称帝,但他们又感觉自己与真皇帝还是有点区别,所以,就称‘官家’,而不是朕。”
“但你能说这些人没有当皇帝的心思么?”
“皇帝都当上了,还自称什么‘予’,这不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么?”
“而且,张邦昌在登基称帝后,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分配兵卫守住都城,然后,抹除靖康年号。”
“等派人把损坏的楼槽修好之后,然后再下令,让勤王之师全都散了,同时还派人去找赵构。”
“从他一系列举动来看,他哪有不想当皇帝的意思?这都直接贴脸了,竟还有人为他辩驳,说他没有僭越之心?没有称帝之意?”
“当然,张邦昌称帝后,还进行一系列的收买人心活动,如,保全赵宋宗庙,安抚太学生,收拢人心等等。”
“但是吧,张邦昌当皇帝的过程实在是太下作了。”
“他让金人通知开封城内百姓官员等,如果不拥立张邦昌为帝,就杀了所有人。”
“就这种手段吧……真的,有些上不得台面了。”
“你可以靠着阴谋诡计当上皇帝。”
“但是,谁服你?”
“你可以把赵宋宗室全部打包带走,但这天下间,还有个康王赵构呢,宗室不是没人了。”
“不管这赵构是什么样的人,就算他是一坨烂泥,那人家也愿意支持赵构,而不是支持你张邦昌!”
“所以,在看清这一点之后,张邦昌也明白了,光靠他自己,肯定是没办法坐稳这江山的,这才有了立孟氏为元佑皇后。”
“本来,他留着孟氏,是想得到天下读书人的支持的,毕竟孟氏是孟子的第四十代后人!”
“当然,不是说元佑皇后就是孟子的第四十代孙,孟子的第四十代孙,有个叫孟汉卿的,是后周时期的左羽林大将军,这元佑皇后孟氏,就是这个孟汉卿的后人。”
“总之,张邦昌想要得到天下读书人的支持,但,这天下,终究还是百姓多,而且,也不是所有读书人,都听他的话。”
“没办法,就只能立孟氏为元佑皇后,以赵宋宗室的名义,重新掌控朝廷。”
“但这一招,还是没什么太大的作用,天下人还是向着赵宋的宗室,全都往康王赵构,如今的兵马大元帅那边跑。”
“张邦昌是恨不得弄死赵构。”
“这天下间,要是没有赵构,哪还有这么多事?”
“这天下人不接受他,也只能接受他。”
“但现在有个赵构,情况又不一样了。”
“没办法,也只能拥立赵构。”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他们接回了赵构,继皇帝位。”
“但是,这时候的赵构,完全就是一个傀儡,没有实权。”
“总的来说,赵构虽然知晓一些内幕,但终究还是太年轻了,二十岁,哪经历过太多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但凡他在外面,找个地方,登基称帝,建元,天下人全都会响应号召。”
“偏偏,他要信张邦昌。”
“当然,一开始,
哪怕知道这皇帝没那么好当。
可那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权利,还是让人流连忘返。
读书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考取功名,获得权利么?
而这天下间,权力最大的,自然就是皇帝了!
哪怕他们知道皇帝没那么好当,当了皇帝之后,也会出现各种危险,心惊胆战。
但是,所有想当皇帝,能当皇帝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想法……
那谁谁谁当皇帝,成了傀儡,那是他没本事。
自己可与那谁谁谁不一样。
朕,必然能够掌控局面,不听话的,那就杀!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每个人都是这么想的!
就是出于那种,我上我也行的心态。
就,很微妙!
华夏人从来不相信前车之鉴。
要不然,也不会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说法了。
……
而此时,问答空间内,秦镇再次开口了。
“之前说道,张邦昌这些人,以元佑皇后孟氏的名义,控制了朝政。”
“史书上说,张邦昌是不想当皇帝,完全是被逼无奈。”
“说是他当了皇帝之后,见百官,只称‘予’不称‘朕’,也不称‘官家’。”
“诏令也不用敕书,而用手书!”
“里里外外,好像都在展现出他很排斥当皇帝一样。”
“然而,这个称呼,也只是一种称呼。”
“宋朝的皇帝还称‘官家’呢。”
“为什么称‘官家’?”
“这个称呼,是从五代十国时候延续下来的。”
“当时政权很乱,谁都登基称帝,但他们又感觉自己与真皇帝还是有点区别,所以,就称‘官家’,而不是朕。”
“但你能说这些人没有当皇帝的心思么?”
“皇帝都当上了,还自称什么‘予’,这不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么?”
“而且,张邦昌在登基称帝后,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分配兵卫守住都城,然后,抹除靖康年号。”
“等派人把损坏的楼槽修好之后,然后再下令,让勤王之师全都散了,同时还派人去找赵构。”
“从他一系列举动来看,他哪有不想当皇帝的意思?这都直接贴脸了,竟还有人为他辩驳,说他没有僭越之心?没有称帝之意?”
“当然,张邦昌称帝后,还进行一系列的收买人心活动,如,保全赵宋宗庙,安抚太学生,收拢人心等等。”
“但是吧,张邦昌当皇帝的过程实在是太下作了。”
“他让金人通知开封城内百姓官员等,如果不拥立张邦昌为帝,就杀了所有人。”
“就这种手段吧……真的,有些上不得台面了。”
“你可以靠着阴谋诡计当上皇帝。”
“但是,谁服你?”
“你可以把赵宋宗室全部打包带走,但这天下间,还有个康王赵构呢,宗室不是没人了。”
“不管这赵构是什么样的人,就算他是一坨烂泥,那人家也愿意支持赵构,而不是支持你张邦昌!”
“所以,在看清这一点之后,张邦昌也明白了,光靠他自己,肯定是没办法坐稳这江山的,这才有了立孟氏为元佑皇后。”
“本来,他留着孟氏,是想得到天下读书人的支持的,毕竟孟氏是孟子的第四十代后人!”
“当然,不是说元佑皇后就是孟子的第四十代孙,孟子的第四十代孙,有个叫孟汉卿的,是后周时期的左羽林大将军,这元佑皇后孟氏,就是这个孟汉卿的后人。”
“总之,张邦昌想要得到天下读书人的支持,但,这天下,终究还是百姓多,而且,也不是所有读书人,都听他的话。”
“没办法,就只能立孟氏为元佑皇后,以赵宋宗室的名义,重新掌控朝廷。”
“但这一招,还是没什么太大的作用,天下人还是向着赵宋的宗室,全都往康王赵构,如今的兵马大元帅那边跑。”
“张邦昌是恨不得弄死赵构。”
“这天下间,要是没有赵构,哪还有这么多事?”
“这天下人不接受他,也只能接受他。”
“但现在有个赵构,情况又不一样了。”
“没办法,也只能拥立赵构。”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他们接回了赵构,继皇帝位。”
“但是,这时候的赵构,完全就是一个傀儡,没有实权。”
“总的来说,赵构虽然知晓一些内幕,但终究还是太年轻了,二十岁,哪经历过太多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但凡他在外面,找个地方,登基称帝,建元,天下人全都会响应号召。”
“偏偏,他要信张邦昌。”
“当然,一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