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土木堡的真相!与文官往死里对着干的朱祁镇!(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可偏偏,朱祁镇三件事都干了,还没有被干掉……”

    “很明显,这些人都有些低估这小皇帝了,看上去只有十四岁,实际上,估摸着,已经学的差不多了!”

    “朱祁镇不是文官那些腐儒教的,而是王振教的!”

    “之前说王振如何如何且不论,就说王振本身就是从外面进宫的,他当了太子的服侍太监,自然知道自己将来飞黄腾达。”

    “他不是文官集团的人,也不是武将勋贵的人,他就是保皇派!”

    “既然是从外面进来的,还是个落第秀才,不说惊才绝艳吧,那也比旁的懂得多,自然懂的就多,会跟朱祁镇分析局势,分析情况。”

    “一,旧港肯定不能放弃。”

    “二,西洋必须下!”

    “三,顺天府定都城!”

    “王振不需要看的太远,他只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就能明白这三条的好处。”

    “永乐时期,就是从旧港下西洋的,省事的同时,来钱还快。”

    “而下西洋也必须下,不下西洋就没钱!”

    “王振是永乐时期进的宫,经历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三帝,自然看的明白。”

    “而最后一条……”

    “定顺天府为都城,他太清楚其中的意义了,他本来就是北方的读书人,太清楚北方根本比不过南方的道理了!”

    “同样是科举,如果两百个人参加,其中一百个人是南方的,那这上榜的,毫无疑问都是南方人!”

    “南方的有钱,人家读得起书!”

    “你北方有什么?除了黄土就是沙,还冷,又穷,你怎么读书?根本读不起书!”

    “一百个秀才中,九十九个能中举,唯一那个没中举的,不用查别的原因,只需要查他是哪人就行了!而且,绝对是北方人!”

    “所以,顺天府必须成为首都,也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北方的经济流通,恢复繁荣,以及促进南北融合!”

    “当然,光提出意见,没办法解决,也不行!”

    “这三条,本来就是文官的禁忌,朱祁镇不耍一点手段,这三条根本落实不下来!”

    “否则,朱祁镇要是敢胡来的话,史书就会记载,英宗英年早逝,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而朱祁镇,的做法,就显得有些朴实无华了,不管是别人的指点,还是他自己想的,反正的确是有办法……”

    “当时,明朝实际的大权是在杨士奇手上,他也是内阁的首脑。”

    “而杨士奇有个儿子,叫杨稷,杨稷在老家那叫一个胡作非为,为非作歹,强抢民女,残害百姓,暴虐成性,用狗东西都是在侮辱狗的那种。”

    “有什么样的儿子,就有什么样的老子。”

    “杨稷是这个样,杨士奇是什么样,其实都能看出一二,无非就是身为文官,又是内阁首脑,掌控着史书落笔大权,在天下人面前装成一副能臣干臣,忠臣良臣的模样。”

    “咳,不扯远了……”

    “继续说这个杨稷……”

    “总之就是,杨稷的事发了,被人告到京城了!”

    “当然,这很明显是朱祁镇授意的。”

    “否则,早不告,晚不告,偏偏这时候已经犯了很多事的时候才告?”

    “当然,也不是说之前不告,之前不告,是因为杨士奇能摆平。”

    “而现在搞发了,就是朱祁镇专门一路通路灯,有锦衣卫的情况下,自然不可能让证人在半道上死了,所以人到京城了!”

    “很快,这杨稷也被押到了京城。”

    “当时就招供了,还告发同伙三百多人。”

    “按照律法,直接砍了,都没有人敢质疑,直接砍了,都算轻的了!”

    “但朱祁镇没砍,他先把杨稷干的那些事跟杨士奇说了,然后还问杨士奇,以你儿子干的这些事,你说怎么定罪吧?”

    “老子省儿子,杨士奇估摸着也是头一遭。”

    “要说朱祁镇精呢,他就不说他把这杨稷怎么怎么样,就让你杨士奇来定。”

    “杨士奇怎么定?往死里定?可那是他儿子!”

    “那还能怎么定?放了?可能么?这事都发了,谁都知道他儿子是个什么混账玩意了,这放了,他这辈子也洗不清了!大半辈子伪装的清誉身份,就会彻底毁于一旦!”

    “朱祁镇这简直就是杀人诛心!”

    “偏偏杨士奇还没办法!”

    “朱祁镇就用这么一招,拿捏了杨士奇,杨士奇老实了,不敢说话了,他敢说话,敢反对,朱祁镇保证让他老来丧子,再狠一点,以杨稷犯下的那些错,再来个九族消消乐,杨士奇屁都不敢放一个!”

    “总之,杨士奇老实了,内阁也就老实了。”

    “可老实归老实,杨士奇也因为这事陷入了极度的精神内耗中。”

    “如此精神内耗下,第二年,他就嗝屁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