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千古第一才女!李白苏轼隔空对话!(5/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能保存很多古书,他功不可没!”

    “加速了文化传播!”

    “神中之神!”

    “一个时代的标杆!”

    ……

    而此时,伴随着秦镇的描述……

    历朝历代,呼吸不由一滞……

    这已经不是小打小闹可以描述的了。

    活字印刷术,绝对是文字史上的一场工业革命……

    大秦始皇时空。

    秦始皇早就眼馋后世那些书籍,书籍之上的字体了。

    只可惜,秦镇一直没有说过关于纸张的描述。

    他也只能眼馋,不知道那些东西是从何而来。

    而现在……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又让他更加惊奇……

    毫无疑问,在唐朝之前,书籍是很贵的,一方面是制造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传抄问题。

    在纸张还没有造出来之前,多用竹简。

    这玩意,又笨重,又写不了多少字。

    倒是可以用绢帛书写,但造价更贵。

    所以,学富五车这个词就出现了。

    把人比作有文化,就说他学了超过五车的书,而这五车内,全是竹简,实际内容还没有后世随便看几本小说的字数多。

    而且,竹简内的字,光用墨写还不够。

    想要长久保留,还得刻。

    总之,制作起来,极其麻烦。

    现在,活字印刷术的出现,瞬间给秦始皇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活字,印刷……这要是知道后世的书是如何制造而来,那天下的书籍,岂不是……”秦始皇低喃。

    他已经能够想象到那副画面了。

    能读书识字的人越来越多。

    他朝中可用之人,也会越来越多。

    也只有读书人越来越多,才能做到开科举。

    而开科举,还能避免世家门阀的垄断,也能避免任人唯亲的结党!

    这绝对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跨时代的工业革命!

    ……

    同一时间,大唐贞观时空……

    “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这一刻,李世民坐直了身子,眼中闪烁着奇异之光。

    开科举是为了什么?

    开科举是为了打破垄断。

    也只有这样,朝堂之中,才不至于只有一个声音。

    但这个时期,书籍其实还是同样的贵。

    雕版印刷术是在唐中后期才被广泛使用,就更别说活字印刷了。

    现在,这活字印刷术一出现,李世民眼睛瞬间亮了。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代表着书籍的价格降低。

    书籍的价格降低了,也就意味着有更多人可以认识字,读上书。

    到时候,五姓七望,就不再是朝堂中的一言堂。

    五姓七望,也会逐渐下滑。

    他的确不敢抄家五姓七望,但不代表他不打压。

    而且,这五姓七望,还特么不给他面子……

    别说李世民还是五姓之一。

    说归说,但绝对不是宗室。

    只是因为成了大唐的皇帝,陇西李氏才以李世民这一脉为尊。

    甭管具体是不是,反正李世民是皇帝,人家表面上也会认。

    而实际上……

    人家五姓七望压根不鸟李世民他们……

    连把闺女嫁给李世民这个皇帝都不肯,更别说让李世民的儿子迎娶这七家的闺女了!

    所以说……

    一旦有机会,李世民会把这五姓七望全都踩一遍,甚至,把这五姓七望彻底打压的抬不起头来。

    而现在,活字印刷术,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

    而此时,问答空间之中……

    秦镇继续开口了……

    “排名第十:李清照,评分:9.8!”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北宋末年到南宋时期的人物。”

    “她出生书香门第,金兵入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绍兴二十五年去世,享年71岁。”

    “她的父亲是苏轼的学生。”

    “也因此,她的文学方面有很好的基础。”

    “其中,代表作有……”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还有……”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还有……”

    《声声慢·寻寻觅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