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赵构与岳飞的密令(一)!(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为统制。”

    “就连牛皋、董先、李道等所部也被拨归岳家军,岳家军兵力得到扩充,达到两万多人的规模。”

    “这第一次北伐,打的是北方的伪齐。”

    “战果也很斐然,大败李成,收复了伪齐占据的襄阳府、郢州、随州、唐州和邓州等地。”

    “这便是所谓的六郡归宋。”

    “可以说,自建炎以来,大宋就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漂亮的仗。”

    “第二次北伐,在绍兴六年,这一次,是打算收复陕西一带,战果也不错,成功收复了商州全境,以及虢州部分地区。”

    “第三次北伐,是在绍兴六年末,绍兴七年时期。”

    “这一次,是打算继续扩大战果,收复更多的失地。”

    “本来也是打伪齐,说白了,这一次,就是想要彻底干死伪齐。”

    “甚至,赵构还亲自跟岳飞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

    “很明显,这就表示,皇帝全力支持你了,你放心大胆的去干。”

    “甚至,还把刘光世部下王德、郦琼等兵马五万余人划给了岳飞。”

    “岳飞听了,也很激动,两万人,他能打的金人叫爹,打的伪齐龟缩,这要是再加上五万人,好家伙,收复中原指日可待!”

    “于是手写一道《乞出师札子》,阐述了自己恢复中原的规划。”

    “赵构看了,很满意。”

    “眼看着一切都要成定局了,却不想,张俊与秦桧,忽然从中作梗。”

    “秦桧就不用说了,这狗东西,纯纯的狗。”

    “张俊这家伙,也不是什么好玩意。”

    “要知道,赵构以前的心腹是张俊。”

    “但伴随着岳飞崛起,逐渐夺走了心腹的位置,以前,岳飞就只是他的小弟,现在都快与他平起平坐了,张俊如何不记恨岳飞?又怎么可能眼看着岳飞做大?”

    “本来,刘光世因为避战,导致差点误了大事,就被解除了兵权。”

    “而他手下那些人,就划给了岳飞。”

    “可这要是给了岳飞,岳飞不就做大了么?本来就威胁到了张俊,等岳飞得到这五万兵,再打一场胜仗的话,他张俊还怎么混?”

    “他从中作梗,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他故意去问岳飞对淮西军的安排,岳飞认真说了一番,然后,直接迎来了张俊的嘲讽。”

    “气的岳飞直接撂挑子不干了,直接跑到母亲的墓旁守制。”

    “赵构人都傻了,赶紧派人去请岳飞,一直劝了六天,岳飞这才回来。”

    “结果,一回来,就听说淮西军变了。”

    “一听到淮西军变,岳飞二话不说,直接上书,表示愿意率军进屯淮河流域,供卫朝廷。”

    “结果,赵构就把岳飞派到江州去驻扎。”

    “江州,便是后方了,地理位置,算得上是南宋的腹地了。”

    “直接将岳飞调离了作战前线。”

    “只要不打仗,岳飞就没有军功拿。”

    “与其说这是赵构的意思,还不如说是张俊的意思。”

    “赵构是没理由调离岳飞的,他还指望着岳飞北伐呢。”

    “岳飞有多大军功,他从来不在乎。”

    “调离岳飞,只会对张俊有利。”

    “史书上写,九十月份的时候,岳飞得到了金国要放回宋钦宗的太子赵谌的消息,提议赵构赶紧立皇储,表示正统。”

    “结果,引得赵构不满,责备了岳飞,至此,岳飞与赵构的关系,逐渐变得恶劣,矛盾开始加深。”

    “说是岳珂为避讳宋高宗和岳飞的矛盾,在《建储辨》中竭力否认绍兴七年建储之议,但有学者认为,在别的记载中,确实坐实了岳飞议储这件事。”

    “至于具体是什么样……”

    “其实从赵构对岳飞的态度,能看出一二!”

    “不说别的,就说,岳飞在驻守期间,赵构给岳飞发了一道密令。”

    “这密令,在后世保存在博物馆中,这东西,不仅仅是古董那么简单,同样的,也代表一部分历史真相!”

    “密令,是秘密交给岳飞手上的,而其中的内容是:”

    “【卿盛秋之际,提兵按边,风霜已寒,征驭良苦。】”

    “【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

    “【朝廷以淮西军叛之后,每加过虑。】”

    “【长江上流一带,缓急之际,全借卿军照管。】”

    “【可更戒饬所留军马,训练整齐,常若寇至。】”

    “【蕲阳江州两处,水军亦宜遣发,以防意外。】”

    “【如卿体国,岂待多言。】”

    “【付岳飞。】”

    “简单分析一下。”

    “这道手书密令中,分别提到了【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付岳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